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9月16日,江苏卫视和优米网联合推出《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这是国内首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不仅节目形式、内容新颖,最重要的是它通过12位商业明星的12场商业实战,将公益传播和品牌推广结合起来,节目实用性强,社会意义大。本文分析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成”与“惑”,以为其它电视综艺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是一档纪录形态电视真人秀,其媒介文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试从节目对"赢"的重塑、商战的体现和公益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节目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祝阳  胡悦 《新闻知识》2015,(4):78-79,22
2014年,电视户外真人秀节目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收视热潮,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湖南卫视明星亲子户外旅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创造收视奇迹以来,江苏卫视推出大型户外真人商战节目《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打破财经类节目的收视纪录。由此,各地方卫视纷纷加入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播放,掀起真人秀节目的狂潮,如江苏卫视《明星到我家》、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等等。本文将基于电视户  相似文献   

4.
韩秀娟 《东南传播》2012,(11):171-173
从综艺节目《快乐蓝天下》的子栏目脱颖而出,升级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影响力的节目,2011年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也开启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梦想"、"幸福"和"公益"时代;2012年,第三季《中国梦想秀》节目全新改版出炉,在节目构成上与前两季呈现出很大不同,从"大型公益圆梦惊喜秀"的品牌树立到"大型公益慈善圆梦秀"的品牌升级,《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创意与设计在多个方面完成了转换。本文拟从选手构建、才艺表演、游戏规则、节目节奏、情感表达、意义升级等细微之处比较和分析其改版前后的节目构成。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以《中国达人秀》《快乐男声》为代表的平民类选秀节目逐渐淡化,而《我是歌手》《全能星战》这类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正如火如荼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一味的进行国外引进、跟风模仿让我们忽视了"本土特色"。本文将重点阐释明星真人秀节目如何"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松媛 《新闻窗》2014,(1):95-95
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植入广告传播模式 1.场景植入在此指节目中频繁出现的固定场景,场景中还有代表品牌的实物、摆设等。这对于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有很好的效果。如在2013年10月21日第六期节目中,考察两队队员对慈铭奥亚健康体检卡的销量和营销策划能力。两队都将慈铭体检工作地点作为活动场景,蓝天队将社会化媒体微信营销运用到体检卡推广中,而碧水队通过邀请符合慈铭奥亚的高端体检服务定位的人群来推广现场,营造出了一种高端俱乐部的氛围,运用了典型的线下营销模式。这些都是场景植入。另外,在节目中,不断出现的合润麟私家茶、58同城标志、红牛等.也是一种场景植入。  相似文献   

7.
张卓 《今传媒》2016,(5):110-112
从《老大哥》《幸存者》到《学徒》《全美超模》,户外真人秀在国外无疑是最热门的节目类型之一.这些节目以不间断拍摄的方武力求全面的展现参与者在活动中的行为和心理,因而被认为是“最接近真实的show”.近十年来,国内陆续引进、原创了一系列户外真人秀节目并取得良好反响,而《应在蓝天碧水间》《变形记》《爸爸去哪儿》等一系列节目的成功,更是给“泛娱乐化时代”的荧幕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8.
《梦想合唱团》是个人梦想与集体荣誉高度统一的公益励志节目。明星回家组建合唱团,为家乡赢取公益梦想。这是集体的梦想,奉献的梦想,公益的梦想,全社会的梦想。一、"纪实与娱乐的融合"——综合频道的年度巨献《梦想合唱团》是央视综合频道发挥第一媒体平台作用,以全新节目形态,全力打造的年度大型电视活动。节目已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央视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5日晚间9:30至12:00,作为中国大陆最为成功的电视励志节目——《赢在中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这一节目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5名最具创业潜质的华人创业英雄,同时激发中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的创  相似文献   

10.
接连重磅开播的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和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田亮、高敏、中国国家跳水队总领队周继红等众多业界“大腕”的坐镇指导、从未接触过跳水的各路明星纷纷“为爱勇敢献跳”、募集善款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困难的公益善举、励志等等。都成为节目“重量级砝码”。  相似文献   

11.
慨文 《声屏世界》2014,(11):71-72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前不久下发的"封杀劣迹艺人"通知,明确指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告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都列入暂停播出范围。列举出有这些"劣迹"明星的名单,有人戏言可以组成一部阵容强大的影片《监狱风云》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其中有些人还拍摄过禁毒宣传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公益当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也开启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梦想"、"幸福"和"公益"时代;2012年,第三季节目全新改版出炉,在节目构成上与前两季呈现出很大不同,从"大型公益圆梦惊喜秀"的品牌树立到"大型公益慈善圆梦秀"的品牌升级,《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创意与设计在多个方面完成了转换。本文拟从选手构建、才艺表演、游戏规则、节目节奏、情感表达、意义升级等细微之处比较和分析其改版前后的节目构成。  相似文献   

13.
马娜 《新闻爱好者》2011,(14):92-93
本世纪初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并在电视界刮起一阵"泛真人秀之风"。短短几年中,真人秀节目日趋走向成熟并应受众期待视野的不同而逐渐细分,当真人秀和职场领域融合便派生出一种崭新的真人秀节目——技能应试类真人秀,美国的《学徒》可以说是这一类节目的代表。在中国内地,影响不凡的同体裁节目《赢在中国》虽然舶自国外,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与文化背景,它与国外同类型节目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本文就从电视策划的角度剖析在节目定位、环节设置等方面《赢在中国》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刘美驿  李翔 《今传媒》2014,(8):106-107
2013年新年伊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两档真人秀节目在短短数月中迅速走红;此外分别引进荷兰与德国明星跳水节目模式的《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同样也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节目效果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明星真人秀节目成为当前热议的节目类型却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明星真人秀愈演愈烈,《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爸爸回来了》《花儿与少年》《爱在囧途》等明星真人秀相继涌现,夺人眼球。本文梳理了中国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经历的发展脉络,探究了国内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卫视在"中国蓝"品牌树立六年来,持续着力寻找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平衡点和结合部,逐步确立了以"彰显人文公益"作为频道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新闻宣传和节目研发中尝试融入公益主题、开掘公益内涵,推出了《中国梦想秀》、《寻找可游泳的河》等具有良好传播效果和社会反响的新闻报道和品牌节目,较好地彰显媒  相似文献   

16.
2012年6月29日,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第三季落下帷幕。这一节目以公益为诉求、以真诚为基本、以梦想为依托、以现实为动力,让全国观众从节目中找寻到了快乐和公益的本质。《中国梦想秀》第三季节目收获了高收视率、高网络点击率和全社会的好评,引领了电视综艺类栏目的新风尚。第三季节目播出常规节目11期,平均收视  相似文献   

17.
刘琴 《东南传播》2015,(6):70-72
从《爸爸去哪儿》到《花儿与少年》,明星"真人秀"节目延续了草根"真人秀"节目的"媒介奇观"制造,主要在"冲突"、"戏剧化"和"解决"这三种元素上发力,虽不能肃清"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化冲突设计的陈规,但人物性别"刻板印象"正反建构的加入,因为节目场景的陌生化与生活化,情感性叙事带动了社会性思考,让节目在意义建构上实现了增量。  相似文献   

18.
徐帆 《传媒》2007,(5):71-72
创意:一切从"克隆"开始 从2006年整个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创制大生态来看,创意的情况十分尴尬--以2006百度搜索风云榜之年度十大电视节目(表1)中的上榜节目为分析样本来看,其中排名前三名的《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排名第五的《加油!好男儿》、排名第七的《赢在中国》以及排名第九的《舞林大会》,都是典型的"真人秀"节目,但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中国式真人秀":《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都与FOX的《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疑似";《赢在中国》与NBC的《学徒》(The Apprentice)"接近";而《舞林大会》基本上就是ABC《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的"中国版"……  相似文献   

19.
陆艾 《东南传播》2013,(1):83-85
近年来以其创新形式获得可观收视率,将中国电视求职节目带入新领域。节目中的"波士团"的设置,不仅仅是满足提供职位、面试选手这样的内在职能,它还发挥着节目内在结构之外的营销价值。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非你莫属》中的明星团体"波士团"为例,分析电视求职节目中"波士团"对节目本身、对嘉宾所在企业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营销传播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波士团"在节目中的存在意义,以及"波士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每周二晚上播出的大型励志类真人秀节目,从开播至今,《赢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业的热潮。在2007赛季总决赛的晚上,深夜十二点半时,《赢在中国》创下了0.3的收视率,大约有四百万观众在关注这一盛况,而同一时段的其他节目已基本监测不到收视率了。到底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观众々节目的亮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