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声乐体裁——古诗词艺术歌曲,其中既有西方作曲技法的运用,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中西文化得到完美的融合.具体看来,古诗词歌曲在谱曲上风格多样,既有西洋曲调和声的运用,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客观上对演唱者的演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梳理古诗词歌曲创作发展中呈现的特点,研究演唱所必备的条件和审美体验,对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秀博 《文教资料》2007,(31):124-126
本文通过对作品艺术特色、演唱技术运用、韵味的把握、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来论证如何学习和演唱古诗词歌曲,从内在的情感体验出发,深刻地去体会和理解古诗词歌曲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技巧及艺术处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歌曲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它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诗词歌曲极好的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音乐的很多方面,如:咬字,气息,表现手法等;古诗词歌曲的美展现在歌曲的演唱方式和风格上。《杏花天影》的旋律流畅优美,没有很宽的音域,学习这首歌,会对我们演唱者在歌唱气息的控制、咬字吐字技巧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古诗词歌曲的发展起源、旋律、演唱和情感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遗产,艺术杰作。中国古诗词歌曲,是中国音乐的最早起源。千百年来,在传承与发展中,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受历史传承及各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古诗词的演唱与传承并不乐观,本文通过剖析了中国古诗词的演唱,并探讨了文化传承发展视角下的古诗词歌曲创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古曲《钗头凤》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音乐特点、演唱特点等方面的阐述,诠释了古诗词歌曲的优美、谐合及文学价值。学习演唱古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作为教学案例,分析单元整体鉴赏古诗词的学习策略.教师在古诗词歌曲教学中积极创设诗境、通过简析古诗词作品、在对比聆听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吟诵和演唱古诗词音乐的过程中,深度体验感受古诗词音乐的诗境、诗意和诗情.在此基础上,运用递进式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古诗词旋律...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的演唱在声乐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演唱好古诗词,就要并从古诗词的概念、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古诗词的特点、背景、歌词内容、歌曲意境、演唱布局以及曲风及韵味进行举例分析,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位声乐演唱者,应该学习加强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内涵,把自身音乐修养和感觉融入到演唱歌曲中去。强调作为声乐学习者,不仅要学习音乐,还要去了解历史、文化、古诗词等各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古诗词融入歌曲的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其艺术情感的表达隐藏在诗句中,而诗句意味深远、婉转内敛,要求演唱者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唱经验,还需要对古典艺术文化有着深层次的认知。基于此,探究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特点和艺术审美价值,分析了当前古典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不足,根据教学现状,在教学实践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使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意境中完成声乐表达。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歌曲《早发白帝城》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声乐作品宝库中的瑰宝,《早发白帝城》便是其中之一。《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秦西炫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将其谱写成一首借古喻今的古诗词歌曲。深入分析该作品诗词、作曲创作背景及情境是演唱处理作品的前提。准确把握歌曲的速度与力度、咬字与吐字以及装饰音的艺术处理是演唱该歌曲的基础,尤其是对颤音的运用和把握,是处理该歌曲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古风歌曲是我国声乐作品中最具特点的歌曲类别,歌曲的创作中将音乐与文学高度融合在一起,在歌曲的演唱的韵律处理方面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演唱者对于古风歌曲的演绎离不开自身对于作品艺术风格的总体把握及演唱中的技巧处理。因此,笔者以古诗词歌曲《长相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相知》音乐创作特点的了解,以及对歌曲内涵的解读与声韵的把握。帮助笔者更好地对歌曲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1.
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优雅、清丽、意境悠远。在演唱方面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能够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以黄自的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点绛唇》和《卜算子》为例,对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沈佳文 《考试周刊》2015,(13):31-32
艺术歌曲是一种西方的声乐体裁。上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演唱形式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出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独特的声乐作品形式。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方式是美声唱法。欧洲各国的歌唱家在演唱艺术歌曲时,都会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本国的民族演唱审美习惯,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演唱等艺术形式的借鉴参照,结合对前辈声乐艺术家的演唱实践的分析,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润腔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歌曲是古典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在加强审美教育体验的现代声乐教学中,它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古典诗词歌曲的意韵表现为切入点,以古诗词歌曲代表作《枫桥夜泊》为例,对其意韵特点的表现进行演唱技法及风格的分析,从而举一反三地实现音韵美在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艺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处理在歌曲演唱中十分重要,是歌曲演唱的重要环节。歌曲的风格不同,语言的处理方式也有相应的变化。在歌曲演唱中,要处理好"字""词"以及语气的运用,做到字正腔圆,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傅学波 《文教资料》2010,(11):78-79
黄自歌曲的创作在歌词的选择上多以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为主.注重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关和意境美。这些特有的艺术风格要求演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本文作者根据演唱与教学实践,从音色的把握、音量的控制、音强的对比三个方面阐释了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智慧的结晶;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无穷的魅力。中国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结合,让歌曲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在声乐演唱的学习中,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对演唱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能很好地提升演唱者的文学及艺术涵养。  相似文献   

17.
不可否认,古诗词对社会影响是较大的,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经典呈现,又推动了我国古典文化的发展。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考试中的占比也相当大,并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8.
婚礼歌——是蒙古人在结婚仪式上演唱的风俗性民歌体裁。由许多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歌曲组合而成。传统婚礼歌的显著特点,便是具有严格的仪式性、系列性。按其演唱顺序和不同功能,主要包括迎宾曲、敬酒歌、婚礼舞曲、哭嫁歌、抢羊拐歌和送宾曲等部分,构成完整的套曲形式。其演唱形式则多种多样,既有独唱、齐唱,又有对唱、领唱加齐唱等。婚礼歌另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词是艺术文化精髓之一,古诗词歌曲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乐曲有机结合的产物。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应用中国古诗词,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无论是词、曲还是演唱,都有着特殊性,不仅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教育内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艺术传承的载体。由此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有效应用中国古诗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演唱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所需要运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各自的语言,这些习俗语言,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地民歌的发展,而这些日积月累的表现,在当地的民歌发展中体现的淋淋尽致,我们用贵州省石阡县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的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来分析探讨一些有关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