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儿童研究》2013,(8):F0002-F0002
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学校、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趋同家校教育需求,将学校“共性教育”与家庭“个性教育”有机结合,“合作育人,平等互助”,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玲  麻则运 《教书育人》2013,(12):16-1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了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作用,培养出“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尝试以“亲情感恩”,“亲子共读”等活动平台,和“家长学校”,“班级网页”等教育载体,建立和形成了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伍茂华 《教育》2010,(9):54-55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有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龙瑞秋  俞江会 《师道》2006,(12):47-48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升和补充,在学生的全程教育和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作用。平日我们说的“环境育人”,不仅是指学校环境,也指家庭环境。孩子入校接受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品行教育后,家庭教育仍举足轻重。若是学校  相似文献   

5.
“双减”改革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展。在“双减”改革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双减”改革亟须改变当前家庭教育学校化、甚至成为学校教育附庸的局面,迫切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和重构。  相似文献   

6.
郭欣  严超 《中小学电教》2007,(1):116-1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孩子入学后,许多父母便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视角放在了学校教育一头,评论教育孩子的成败问题,往往只关注学校的教育责任。殊不知,家庭教育始终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健康发展!笔者要说“家长是孩子常年不下课的全任老师!”  相似文献   

8.
刘海燕 《课外阅读》2011,(12):118-118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不能互相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有效促进德育工作,我校探索出一条以“家长学校”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新模式,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的认可,学校因此被授予省级“优秀家长学校”称号。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是准备的教育,是关键的教育.而目前在某些学校却出现了“学校教育冷淡、家庭教育升温”的现象:很多老师认为有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可以喘一口气,可以“贪玩”一下了.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铸 《班主任之友》2004,(12):19-19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都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家长更是在学生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才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行、协作、补充并形成合力?我们希望借此辑话题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喜文 《教师》2014,(12):121-121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要想搞好学校教育,必先追其家长,搞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后进生”家长,班主任必须与其搞好沟通、交流,处理好与“后进生”家长的关系,才能帮助学校实现其教育目标,让“后进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生源质量。会影响孩子一生。是素质教育“接力赛”的第一棒。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需要从家庭教育的师资——家长教育入手,只有搞好家长教育,才能为学校教育提供高素质的生源,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提到“教育”时,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教育,即把其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内。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它也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视点而展开。因此,它的实施策略主要指学校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策略,即内部策略。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密切联系,受二者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放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说,学校教育更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简单勾勒一下学校系统以外的策略: 1.“三教”统筹安排,协同发挥教育功能 在这里,“三教”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动力。孩子的家庭教育一旦欠缺,就会导致其在思想、性格及行为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埋下不良的种子,使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成效。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探究“新思政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旨在以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成效,最终反过来促进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而在各类教育中,幼儿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则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相似文献   

19.
“三结合”教育:一架完整灵活的机器柴洪涛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而,我们要使之更好地结合起来,成为一架完整灵活的机器。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特...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它亦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