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李波 《武当》2003,(10):13-15
“搓提势”和“探马掌势”应用法 搓提、探马掌两势于实战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主动出手攻击对手时,以前手一抹,发足自下向上搓踢。以拳向前上方搓打,找对手腿、膝、胸、颌部位攻击;亦可在对手出击打我面门或耳门之际,我以前臂、拳挑挂而进闯,拧身上以足之前掌搓撩,踢刮对手的小腿骨或膝关节,同时抖臂、拳  相似文献   

2.
武兵 《精武》2006,(10):30-31
贴身快摔为近战技法,是武术技术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实战中通过成功使用摔技可导致对手进攻受阻,斗志丧失以及摔跌倒地受伤等,同时可配合其它技法如拳腿技、锁拿技等,有效打击对手。摔技包括主动摔、防反摔和抗解摔等内容,并且讲究借势、掀底、别靠等技巧。借势是指运用各种摔法时,要借助对手重心不稳、身体失衡之际,稍加外力将其摔倒,关键是要掌握时机;掀底是指采用掀、拉、托、抱等方法破坏对手的支撑腿,将对手摔倒。特别是对付下肢柔韧性差者施以掀底效果更好;别摔是指运用身体某一部位支别、挤靠的方法,使对手支撑面变移,从而将对手摔倒。使用摔法有两大要诀,需练用者明知,那就是一个“快”字:一个“整”字;快是使招时动作必须疾快如风,干脆利落;整则是使摔过程中要周身协调,劲力合整。  相似文献   

3.
搏击快摔     
搏斗双方近距离或贴格斗时,若用摔法攻击对手,原则上必须迅速将对手摔倒,否则你此时暴露出的空当会成为对手猛烈攻击的靶子。因此,你必须学会适合搏击特点的快摔技术。第1招抱双腿摔:(1)抱腿前顶:从两手抱住对手双腿开始(图1)。两手用人回拉,同时左肩往前拱顶对手腹部或大腿根部,将对手摔倒(图2)。(2)抱腿后摔:抱住对手双腿后,对手反抱你后背抵抗;你即紧抱其双腿挺胸、立腰,两腿下蹲将对手抱起,向后摔倒(图3、4)。要点:以左肩为支点,两手抱紧对手双腿。前顶要充分利用身体的前冲力,后摔则利用对手重心的前移。第2…  相似文献   

4.
1 头在中国式摔跤中的作用1.1 导向作用  头在摔跤中的变化可直接影响躯干、双臂、双腿的运动。例如 :用转体“挑勾子”摔对方时 ,由于有“甩头”、“变脸”动作 ,使头部发生侧倾和扭转 ,身体为了维持平衡必然也向头部运动方向扭转 ,这样就会使左腿弹力大增 ,再加上其他技术环节配合 ,就能很顺利地将对手摔倒。相反 ,如果头部不变化就会影响两把手的作用及腿的有效发力 ;如果头处在低下或回转看着被摔对手的位置时 ,会造成自己首先失去平衡或挡住了对方被摔的路线 ,从而摔不倒对手。从这个意义上讲 ,头的变化关系到保持身体平衡及直接攻…  相似文献   

5.
推手是意拳技击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又是意拳技击实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推手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散手中的不足。散手时,远近距离适宜,双方可以用拳掌肘、膝腿脚攻击对方,可是在散打中亦经常出现双方手臂缠绕在一起,互相扭抱不能有效击打的状态,此时拳手们唯有靠摔来解决问题由于比赛时间的限制,很多拳手在三秒钟之内摔不倒对手,就只好罢手,待分开后再重新比赛。而意拳的推手则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拳术的浑元力即前后、左右、上下、四面八方、浑然一体平衡匀整的状态来解决问题,即在对手身体、肢体等部位接触到我们身体的瞬间,我周身如炸弹爆炸一般将对手发倒或发远(这是指在接触的瞬间猛然的整体发力)。  相似文献   

6.
文啓恩 《精武》2004,(12):12-14
一、切掌顶肘 1.我(左者)左式与对方左式对峙(图1)。 2.对方进左步,同时以左直拳向我中盘或上盘攻来;我右手向右拨开对方左臂,同时左掌上抬护于面部右侧(图2)。 3.动作不停,我左掌以掌外侧为力点,经右向左前横切对方左耳或太阳穴(图3)。  相似文献   

7.
刘骏涛 《精武》2006,(4):42-43
太极拳对散手的要求是“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能因人而变,因拳而动,不管对手有何招法, 我自会相应对付。与其它技击术一样, 太极拳也以踢、打、摔、拿作为其基本的技击方法。但太极拳不是单纯硬打硬攻,而是以沾、粘、连、随为主要手段,来判断对方的虚实及下一步的行动,进而控制对手的“劲路”,达到彻底控制对手运动能力的目的,正如拳论中谈到的“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的高级技击境界。  相似文献   

8.
散手快摔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者,拳打脚踢;近者,贴身快摔”。快摔法是指于瞬间将对手摔倒在地的一种技法,在国际性比赛中,我国选手曾运用快摔法使外国许多好手束手无策,为我国赢得无数荣誉,由此可见快摔法威力之大。确实,在与敌对抗时,瞄好适当时机,巧妙地运用快摔法干净利索地将对手摔倒在地,不仅能为自身增添必胜的信心,另外把对手摔倒时,对手为防止摔坏,不得不憋气,这洋就消耗了对方的体力;多次成功的快摔将使对手产生畏  相似文献   

9.
钟思城 《武当》2006,(6):33-33
摔手,以其动作全无征兆,快如闪电而著称,为我国许多拳术流派所高度重视。如,螳螂拳就以摔手作为主要技法;甚至有一个分支干脆就叫摔手螳螂。五行通背拳也将摔手列为其最重要的五种手法之一。另外,鹤拳,西北八门拳、南拳等流派中,也非常喜欢练用摔手技法。  相似文献   

10.
“弧形摆摔”是散手获胜的手段之一,本文以生物力学手段对该技术的结构、力学机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回拉”、“摆涮”是破坏对手腿攻实现弧形摆摔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1.
辅导答疑     
答:它是直接防守方法的一种。此法是对手攻来时,不防其用于击我的着力部——肢体的梢端,而是制其出击肢体的根节部,使其劲力传不出,攻势展不开,达到防守的目的。运用时,可采用按根、拨根等具体方法。例如,对方右腿攻来,我按其右胯,则其腿踢不起来;又如对方右直拳冲来,我左手向内拍击其右肩或右大臂,就能使其直拳偏离方向;在对方手执  相似文献   

12.
<正>顶坛是中国传统杂技节目之一,又称“耍坛”“耍花坛”“顶坛子”“顶花坛”“耍花罈”等。顶坛时,表演者将各种形状、大小、重量的瓷制花坛、大缸、酒坛,轮番手旋、抛掷、头顶、肩承、脚踢、臂滚,坛、缸等则在表演者身体各部位飞立、倒立、竖转、横转。顶坛主要的技巧有:游四方(坛不转而人转方向)、打云盘(使大缸在头顶连续旋转)、接口楞(将缸扔起,以额接住口楞)、倒口楞(将立于额上的缸颠起,  相似文献   

13.
马虹 《精武》2006,(1):34-34
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声东击西、化打结合等陈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技击含义:接应左前方之敌,敌以右拳 (或掌)向我击来,我提双腕从敌右臂外侧接应。先掤后(?)、敌挤靠我再走大(?);敌退,我则顺势反拿、踢、撩发之。来,则顺势 (?);去,则顺势发。陈照奎老师称此法为“愿来就来,愿去就去;来之欢迎,去之欢送”, 体现了太极拳化打结合之妙。预备势:松静沉着应敌之姿,从容泰然备战之态,既有大将临阵之风度,又有严谨机警之神韵。动作一:设敌从我左前方以右拳(掌) 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双手掤出接应。掤劲  相似文献   

14.
勾踢摔,即以脚踝部勾踢对方下盘,配合手臂拉别对方上盘,令其倒地的一种摔法(图1)。中国武术素有“远踢近打贴身摔”之说,截拳道勾踢摔,属于近身连踢带摔的技法,也就是说勾踢与摔是互动的,踢的目的是摔,摔须赖于踢,两者须同时进行,方可制对方倒地。然劲力应用须明“六合力”:其一,当我以手脚配合,勾踢捋带对方  相似文献   

15.
潘双喜 《精武》2004,(2):22-23
勾踢摔,即以脚踝部勾踢对方下盘,配合手臂拉别对方上盘,令其倒地的一种摔法(图1)。中国武术素有“远踢近打贴身摔”之说,截拳道勾踢摔,属于近身连踢带摔的技法,也就是说勾踢与摔是互动的,踢的目的是摔,摔须赖于踢,两者须同时进行,方可制对方倒地。然劲力应用须明“六合力”:其一,当我以手脚配合,勾踢捋带对方  相似文献   

16.
“揣”在古典式摔跤中俗称“单臂过背摔”。 是在比赛中常用的高分动作,优秀的队员往往用这种方法得分或直接使对手处于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17.
杨典 《棋牌世界》2004,(6):25-26
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弃马局,是马方主动激起波澜,挑起争端的布局战术。马方为避免走平炮兑车、左马盘河等俗套开局变化,而采取急进右炮过河或补士象两种战术手段,以弃左马为诱饵,使红车陷入泥潭,力求抢时争速,反击抢攻,由此展开了一场“子”与“势”的激烈争夺。  相似文献   

18.
郭宝洪 《武当》2003,(8):18-19
“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拳势,它充分体现出了陈式太极拳特有的轻沉兼备、螺旋运化、刚柔相间、曲折连贯、腰为主宰、以身带臂、节节贯串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缠绕诸靠、螺旋进退、上惊下取、套封插进、闪展腾挪、腿手并进、柔化刚发的技击风格。因此拳谚云:“会不会,全看大捣碓”。也就是说,你陈式太极拳功夫如何,火候几成,不用看完整的套路,只需看一看“金刚捣碓”就明白了。所以,凡是练陈式太极拳者,均在此势上下过功  相似文献   

19.
杨硕 《乒乓世界》2012,(8):124-125
公平性、普及性、观赏性,是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繁荣发展的保障。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出现过多次发展危机。其诱因归纳如下:一、“公平性”遭质疑。主要体现在器材和发球两个方面。器材的“新、异、怪”,使得对手(尤其是国外选手)难以适应。发球的威胁性较大,影响到其它技术的均衡发展;二、“普及性”较差。乒乓球的器材、打法、旋转、技术均多样与复杂,节奏偏快,普通群众难以迅速理解与参与;三、“观赏性”下降。一方面,攻守对抗的平衡难以得到保障。“持久战”、“闪电战”时常交替出现;另一方面,比赛的偶然性下降。各协会(或运动员)之间比赛结果的偶然性较低,中国“独霸”。亦或是比赛过程“一边倒”。比赛变得毫无悬念。  相似文献   

20.
孙洪刚 《中华武术》2001,(10):20-23
快摔术多用于现代散打竞技过程中,往往在踢打技术的配合下运用快摔,干净利落地将敌掀翻在地。拳谚也讲:“拳加跤,艺更高。远者拳打脚踢,近者贴身快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摔技在技击过程中的巨大威力。武警快摔擒敌术在借鉴了散打快摔技法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擒的技法招式,使打、摔、擒三者融为一体,在制敌过程中打中有摔,摔倒即擒,不给对方留有一丝反击的机会,达到了快速制服犯罪分子的目的。 快摔擒敌术在运用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对手而使用不同的摔法,比如面对体型瘦小的对手可采用插裆扛摔、背摔等摔法,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