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对“六字气法”炼法的思考石伦六字气法,又称“六字诀”、“六字吐纳法”、“六字炼气法”等,是古人通过呼吸吐纳进行疗病健身之法,初见于南北朝时期道家兼医家陶弘景编著的《养性延命录》一书。该书的《服气疗病》篇中记载:“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  相似文献   

2.
张升 《精武》2004,(9):23-23
本人习练太极拳二十余年,略有心得,并对《太极拳论》有所研究,深知理论与练拳相结合的重要性,不明理而练拳是不会出功夫的,错误理解拳论,更是一谬千里。因此,"呼吸"与"气"是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人研读过一些文章和书籍,包括一些名家专著在内的习拳心得及对"呼吸"与"气"的论述,对"呼吸"与"气"有了自己的体悟,于是斗胆写了这篇文章,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古谱还告诉我们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虽然以上说的气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气,但和呼吸却有紧密关系,因为呼为开、为发,吸为合、为蓄,呼吸是练气的重要手段。很多古书还介绍打太极拳时呼吸要深、长、细、匀,要用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我根据自己多年练拳的体会,特作浅见。  相似文献   

4.
名家信箱     
我在解佩启的《八卦掌按摩疗法》中看到这样的话——练内功有三种方法:一、顺呼吸,二、逆呼吸,三、闭呼吸法。练内功要严防三害:一、努气练习,二、拙力练习,三、提胸鼓腹练习。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还有,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该如何纠正?  相似文献   

5.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6.
杜式显 《武当》2012,(5):22
近年来重读赵斌师公所写的《内功要领》一文,有所感悟,进而引发了对内劲"发之于气"、"气敛入骨"的思考。何谓太极拳的内劲呢?师公指出,"内劲,乃蕴之于内,发之于气,主宰于腰,柔中寓刚之劲也。"首先,这里所指的气,并不是呼吸的外气,而是内气。所谓内气,是通过气沉丹田,使气遍身躯,中气贯足,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5年第一期59页,秦庆丰答:正确掌握呼吸方法对保证练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呼吸法,一般适合初学易筋经的人,以及体质弱、患有心肺功能疾病的人。逆呼吸法多用于正常人,作为强身保健,增强体质的锻炼。逆呼吸法适用于室外练功。它呼吸的幅度大,能够大量地吸入清气,呼出浊气。顺式呼吸法适用于有肠胃疾患、高血压的病人在病体恢复阶段采用。吸气时要深达小腹:呼气时要缓慢,气达四梢。  相似文献   

8.
林书立 《武当》2010,(2):46-47
行气,初见于战国。现存最早的气功文献《行气玉佩铭》,即是当时吐纳行气的记录。吐纳行气较常见的方式,是一吸一呼,气走任督,完成周天经线。这种操作方式,一般说呼吸的强度要强一些,呼吸的动量会大一些,意念控制呼吸的难度也会大一些。“京黑先生行气法”,也是一种吐纳行气法,但它是用自然轻微的呼吸来作功的,因此它的呼吸强度就偏弱,呼吸动量也偏小,意念和呼吸的关系更不是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养生的层面探讨太极拳的形成无疑是得益于道教文化的直接熏陶,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道家思想的底层滋养.太极拳中“气”的运用继承了道教对于“气”的实践,但追本溯源是沿用了道家对于“气”的理念.对于道教,在文化背景的神秘面纱之下,《黄庭经》成为太极拳与其之间的直接连结物.而太极拳中的“气”则无疑是《黄庭经》中“呼吸法”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成为太极拳与道家之间最本质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十三势行功心解》后一段又曰中,有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一节。其中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一句很是费解,古今争议很多。《中华武术》2008年第5期刊载的《有气者无力别解》一文(以下简称《别解》)列举了几种比较典型的解释,有杨澄甫、董英杰的浊气之  相似文献   

11.
龚编辑信箱     
一读者发来E-mail: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生,最近在图书馆中看到《中华武术》期刊后,爱不释手。在拜读时发现一个问题,在第二期刊登的林永江老师的《学会"逆腹式呼吸法"》一文中提到打太极拳要掌握"逆腹式呼吸法";而在第三期刊登的黄志瑶老师的《懂得规矩打好拳》一文中则说,太极拳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请问,这两种呼吸方式是同一种吗?  相似文献   

12.
学稼 《武当》2013,(4):48-49
论得药1、什么是药物《道言浅近》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人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精气神三者,在内丹功法中强调练先天,忌用后天,称为内药。《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是一致的。后天的精气  相似文献   

13.
王怀 《武当》2011,(2):16-17
太极拳融吐纳、导引、武术为一体,揉合了许多道教养生修真的要旨,讲究呼吸——调息炼气。《十三势行功心解》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心为气,气为旗"。还有"意气君来骨肉臣","内炼一口气",以及"束肋下气把裆撑","一气呵而远"等等。至于如何调  相似文献   

14.
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必测项目,其操作方法简要概括为:受试者手持吹气口嘴,进行一两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地吸一口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像闻花式的慢吸气),屏住气向口嘴处以中等速度和力度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以上动作要领至关重要,为技巧运用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呼吸运动的参与,而完成高难动作则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在体操练习中,常见的呼吸方法有憋气、提气、沉气和聚气等。笔者认为其中憋气是对体操练习最重要的一种呼吸方法。及时运用憋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 憋气经常出现在难度较高的静止、用力和摆动动作中。其做法是短暂吸气后声门紧闭,暂停呼吸的同时,腹肌和呼吸肌有力收缩。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体育》编辑部转来本省和外省许多关于气功问题的读者来信,未及一一作答.这里,就科学地对待气功有关认识问题,做简要答复,供气功锻炼和研究参考. 问:怎样正确理解气功的含意? 答:气功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有人说,气功是练气的功夫,是呼吸功,这不够完全.气功不光讲气,讲呼吸,还讲形、讲意.形指练功时采取甚么姿势,意指练功时注意力集中到什么地方.形、气、意,三者要求密切结合,首要是意、其次是气,再次是形.通  相似文献   

17.
杨黔筑 《精武》2004,(4):27-27
太极拳界关于练拳发力要不要与呼吸配合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不与呼吸配合,另一种观点强调与呼吸配合。对此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下结论,而应该首先了解气与力的相互关系,并把它放在一定习练阶段的条件下去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气与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武术套路呼吸节奏调节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坚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21-22,25
武术套路运动呼吸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套路演练水平,武术套路运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提气法、沉气法、聚气法、托气法4种。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与技术动作协调配合,对提高武术套路演练技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王泰科 《武当》2008,(2):48-49
1、调整呼吸方法 养生,首要改变常人的呼吸习惯,常人呼吸气至喉止,养生呼吸气至丹田。要求细匀绵长,鼻吸口呼,吸进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促进肺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