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报刊编辑整日伏案改稿,他面前的稿件带着共同的要求:物化成印刷品。这一现象容易导出这样的结论:编辑是个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检修员,编辑工作就是接受作者的稿件然后送去物化这么个单向过程,仅此而已。这就错了。事实上,稿件作为媒介,极为密切地联系着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工作的实质和首要任务在于对稿件实际阅读效果和社会必要效果的预测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改稿,帮助作者强化稿件对读者的影响,才能办出社会效果明显的报刊来。因  相似文献   

2.
三、关于审稿和改稿期刊编辑部的稿件,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自发投稿,一是编辑人员组织回来的稿件。不论是自投稿还是组织来的稿件,编辑人员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稿件的登记和管理。稿件的登记和管理看来是一件小事,其  相似文献   

3.
编辑加工即通常所说的编辑改稿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编辑非做不可的工作。然而,出版界对编辑为什么要改稿、怎样改稿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表现为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种是以“文责自负”为由放弃编辑改稿的权利和责任,对改稿工作敷衍了事;另一种是在改稿中无限制地行使权利,对稿件内容任意增删,甚至把稿件改得面目全非。这两种倾向对编辑出版工作是十分有害的,故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编辑改稿的权利限制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曾垂超 《出版广角》2013,(Z1):68-69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要坚持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个人"改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本科大学学报工作中,由于稿源较好,编辑的初审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好稿中挑选优稿;而在高职院校学报工作中,由于稿源较差,编辑初审工作内容主要是改稿:收到稿件后,依刊物要求对它进行修改,或给作者提出修改建议,使它的学术水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便它更顺利地通过审稿程序。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十几年,对初审阶段的改稿深有体会。"改  相似文献   

5.
有些编辑在谈到如何为作者改稿时,往往自豪地说:“我编辑出来的稿子几乎是再创作了。”然而,作者对此却不怎么领情。编辑稿件的第一道程序是选稿,从众多的稿件中沙里淘金,选出适合版面、栏目、且水平相当的稿件,然后再进行编辑。应该说,能跃入编辑眼  相似文献   

6.
做编辑工作的同志,认真修改稿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编辑在改稿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笔误,而影响新闻效果的事也是有的。笔者把在日常编辑工作中的感受略加归纳,写成《改稿“三忌”》,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的功能,是把作者的稿件排印成书;而这也是出版部的具体工作.在一个出版社中,编辑部门是主体,担任着组稿、审稿、改稿等工作;而其他各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编辑部门进行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9.
改稿中的两个“凡是” Z君自H市来,言及编辑改稿事。慨叹如今编辑改稿似乎成了习惯,不改成一个“大花脸”,好象就不舒服似的。因此他主张大声疾呼:“请尊重作者的劳动吧!不要乱改他人的稿子!”我赞同Z君的意见,主要赞同在那个“乱”字上。倘若删掉了那个“乱”字,恕我不敢苟同了。这些年来,在编辑队伍里,对于编辑要不要改稿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10.
夜班编辑工作非常紧张,在几个小时之内,要删改稿件、推敲标题、判断稿件分量、设计出版面。为此,有人形容干夜班编辑像“百米冲刺”。即使这样,设计版面前,也不可忽视调查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对稿件的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功”;二是有助于补短扬长,使稿件锦上添花。笔者干夜班编辑九载,逐渐养成调查的习惯,获益匪浅。作为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才能“沙里淘金”,形成稿件。作为夜班编辑,也只有掌握与稿件有关的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者和编辑是对手,也是伙伴.我曾根据亲身体验,总括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衣食父母".作者是编辑的稿件资源,而编辑又是作者成果问世的平台.合则两利,不合则俱伤.我爬格子至少五六十年,接触的书刊编辑不下数十人,较亲近的也有二三十人.在这二三十人中都有过十年以上的交往,对他们的工作,有喜欢的,有不太喜欢的.我的选择标准在三个方面,即约稿、改稿、发稿.  相似文献   

12.
编辑改稿,有规律可“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虚  松秀 《中国编辑》2003,(3):26-29
如果随便找人问一下:编辑是干什么的?大约十有八九会答“改稿子的”。这并不错,编辑工作内容繁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编辑加工,俗称改稿。编辑工作有其规律,它的每一个环节自当也有规律。这就引出一个问题:编辑改稿的规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夜班编辑工作非常紧张,在几个小时之内,要删改稿件、推敲标题、判断稿件分量、设计出版面。为此,有人形容干夜班编辑像“百米冲刺”。即使这样,设计版面前,也不可忽视调查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对稿件的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功”;二是有助于补短扬长,使稿件锦上添花。笔者干夜班编辑九载,逐渐养成调查的习惯,获益匪浅。作为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才能“沙里淘金”,形成稿件。作为夜班编辑,也只有掌握与稿件有关的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认识稿件的价值。这个工作,与记者的思维程序正好相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邮报》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出版者(Publisher)。他下面有: 行政总编,负责报纸较长期的业务与行政工作; 总编(或叫主编),主持日常报道; 总编下设两个副主编,一个负责新闻,一个负责各种专刊和副刊。新闻与副刊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有十几个助理主编(即部门领导人)分头负责,有问题和行政总编、主编商量解决。各个编辑部门有:(1)编辑:分派任务编辑,稿件编辑(即改稿编辑),日常值班编辑,版面设计编辑。  相似文献   

15.
谈到编辑工作,很自然地想到修改稿件。一提到修改稿件,那问题就复杂了。有些同志改稿的时侯,就稿改稿,即所谓“通一通”或“顺一顺”。其实,这只是最起码的工作。除开这个最起码的工作之外,还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给原稿增色添彩,推波助澜。有这么一个例子。通讯员写来一篇扩大复种面积的报道,原稿第一段写某公社今年要扩大复种面积;第二段写社员们看到麦子长得好,不愿意扩大复种;第三段写开展思想大辩论,纠正了错误思想;第四段写大闹积肥运动,准备扩大复种。看来,平铺直叙,死水无波。编辑改稿的时候,费了一番心机,给这坛死水中投进一个巨石,于是激起了波浪,稿件就引人入胜了。改后的稿件,一开头就写出某公社大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一位资深编辑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编辑改稿好比医生给病人输血,但医生为病人输入的是别人的鲜血,而编辑为稿件注入的是自己的心血。 在人民日报社,就有这样一位为新闻事业倾注心血的编辑,他的名字叫李济国。 怎一个情字了得 李济国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0年,却做了25年的夜班编辑。他有一张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下午  相似文献   

17.
自编袖珍《改稿须知手册》破题:自编,自己编辑;袖珍,小巧;《改稿须知手册》,关于修改稿件必须知道的事项、规则的手册。哈哈!这岂不纯属废话么! 真的吗?可它是我多年来编辑生活的一点切身体会呢!不怕见笑,权且忝为经验,奉献给有志于做好编辑工作的青年诸君。事情是这样子的——五十年代初期,我开始学做编辑工作的时候,在修改稿件中,对一些用词用语,既不懂得,也不在意。比如,碰到稿子里有“满清”、“洋灰”、“老革命根据地”、“公尺”、“公升”这一类词语,我都不予改动。后来,党和政府陆续发了一些文件,对一些  相似文献   

18.
编辑聊天记     
正好赶上个周末,几个搞编辑工作的朋友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开了。不知是哪位饶有风趣地谈到了本行。他说:“咱们这班人在家当编者,出门访问是记者,自己写文章又成了作者。作者和编者往往是对立面,可在我们身上却统一了起来。”另一位搭腔了:“也别一概而论,咱们写文章的时候,也难免和编辑部闹些小意见,且不说他们改稿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苏联新编《列宁年谱》记载,从1900年创办《火星报》起,到1917年十月革命止,列宁先后主编和参加编辑过40种报纸,经手编发的稿件数千篇.从接触到的一些列宁修改过的稿件以及他因修改稿件和作者的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心改稿,尊重作者,是他始终遵循的原则.他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早在列宁主编《火星报》期间,他就针对某些编辑习惯以知识分子的腔调删改来稿,而失去原作的光彩的情况,经常提醒编辑部人员说:如果所有的文章都用一个模子来套,生动的通讯被改成官样文章,材料就会失去趣味.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修改稿件,即对原稿进行整理和加工。本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最近有的同志提出“编辑不改稿”的主张。据说,国外有些出版社就是编辑不改稿的。我不了解这些出版社的具体情况,但据我所知,国外许多单位的编辑并不是不改稿的。比如,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