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把握,温故知新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桃园,探寻剪枝的学问。(出示八个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注意读出感情。(生读词语)师:(课件出示"王大伯剪枝图"和"桃园丰收图")请你选用两个四字词语来表达这两幅图中"我"的心情。生:一脸疑惑、又惊又喜。  相似文献   

3.
正师:这节课是一节阅读交流课,所交流的这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同学们都有了,我也有一本。这本书一共有19万字,我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认真读了一遍,大家读完了吗?(生纷纷答:读完了。)师:拿到一本新书,你们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读完、读懂,我想肯定是有秘诀的。谁能介绍一下,面对一本新书,通常你们是怎样展开阅读的?生:我是先看封面,看看好不好玩,好玩就开始读!师:你属于"书必貌相"一类,这给作家们敲了一个警钟。(众笑)生:我是看定价的,太贵了就算了……(众笑)师:你追求的是很高的境界,最渴望"学问无价",是吧?(众笑)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师:同学们,饱经风霜的阿炳会怎样卖艺度日?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来。师: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生1:双目失明的阿炳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生2:生活贫困的阿炳在烈日下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生3:阿炳生活贫困,他双目失明,每天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在大街上靠卖艺度日。  相似文献   

5.
张强  宋道晔 《山东教育》2012,(Z4):49-51
一、检查预习(一)解读课题,初识鲁迅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请看课题(师板书课题)。师:从课题中你看出作者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吗?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师:对!作者是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叫周晔。既然是伯侄关系,那课题直接写"我的伯父鲁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加"先生"呢?生:这是对他的尊敬。师:对!"先生"是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一种尊称。本组四篇课文都是与鲁迅有关的文章。昨天我们一起阅读了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通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鲁迅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不但他的侄女称他先生,所有尊敬他的人都称他为先生。师:让我们带着尊敬之情齐读一下课题。师  相似文献   

6.
[案例]苏教版五下"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片段1.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他一直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2),你知道他是谁?生:他是钟鑫。师:判断正确吗?(生齐答:正确)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漫谈礼貌师:同学们,初次见面你们怎样问候我?生:你好!师:有礼貌。生:老师,您好!师:更有礼貌。谁能说说,用"您"为什么比"你"更有礼貌?生":您"是对不认识的人的一种尊称。生":您"也是对年长的人的一种尊称。  相似文献   

8.
正某杂志推出的"立体课堂"栏目中,《变色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实录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生读后,交流)变色龙的外形。师:(板书:外形)谁来读读课文第十自然段?生:"变色龙这么迟钝,怎样捕捉食物呢?"师:这个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谁能根据  相似文献   

9.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唐朝有一位大画家。谁能读读他的名字?生1:戴嵩。师:声音很洪亮。你也来读读。生2:戴嵩。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齐:21画家和牧童。【点评】导入有方。  相似文献   

10.
一、互动参与——让想象引发创造【案例】"圆锥的认识"教学师:同学们已经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发现了如何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生1:课堂上我们测量的都是较小的圆锥的高,但如果有一座圆锥形的山,我们怎么来测量它的高呢?(问题一出,众生哗然)师: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挑战性,请同学们联  相似文献   

11.
【案例】《钱学森》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想问。生1:钱学森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一阵哄笑)师:(微笑)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可惜钱学森本人不在场,但是我们可以顾名思义,猜想一下这个名字的意思,看谁猜得最有道理。生2:钱学森的父母希望他的学问多得像森林一样无边无际,所以给他取名钱学森。师:有道理。钱学森确实是一个有学问的人。生3:钱学森的父母希望他像森林里的树一样茁壮成长,健康长寿。师:也有道理。生4:钱学森的父母希望他将来学好多好多的知识,考上大学;挣好多好多的钱,成为百万富翁,因为他正好姓“钱”嘛。(…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咱们初次见面是不是?有没有谁见过我?生:没有。师:真遗憾,看来我的名气还不够大。大家肯定关心我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是不是?生:是。师:谁知道我的名字?你知道?说一说。(走近学生)生:吴福雷。师:好,一字不差,肯定是听你们老师说的吧!生:刚才大屏幕上一闪看见的。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谈话,名片激趣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名片吗?谁知道名片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它又有什么作用呢?(生答略)师:有一个人,他的朋友不少,但从来没有给他(她)送名片的。他的这些朋友啊,送给他的是一张张天使般的笑脸和一声声甜甜的问候。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相似文献   

14.
王建东  苏霞 《山东教育》2012,(10):32-34
课前交流——说格言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刚认识,可以说是新朋友,既然是朋友,我有几句格言想送给大家,谁来读一读?(出示格言)生个别读、齐读。师:除了这些,你还积累了哪些格言?说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生:众人拾柴火焰高。  相似文献   

15.
师 :刚才有同学提出“过路人很有礼貌地向小儿问路 ,小孩子为什么连连摆手 ,不让靠近”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读古诗 ,想想诗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生 :(自读讨论后纷纷作答)怕。师 :对“怕” ,同学们有哪些问题?生 :谁怕?师 :他怕什么?生 :他怕得怎么样?生 :他为什么会这么怕?师 :诗中是怎么具体写的?生 :(齐读三、四句诗)师 :谁怕?生 :小孩儿怕。师 :他怕什么?生 :小儿怕鱼儿吓跑。师 :他怕得怎么样?生 :小孩子怕得“遥招手”。师 :对!你能说说“遥招手”的意思吗?生 :遥招手”的意思是远远地摆手。师 :你是怎么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辨析"绝妙""绝密"的细微差别。学习概括提炼文章内容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看视频,知背景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生观看视频)师:这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段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二战"的相关资料,谁来交流一下?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全球性战争。生:战争从1939年一直打到1945年,一共打了6年。生:这场战争共造成7000多万人伤亡,损失惨重,老百姓饱受磨难。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为今天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值得称赞。下面我们将开始本节课的学  相似文献   

17.
一.激趣导入,目标引路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根据老师给的一段文字猜猜描写的是谁?(屏显,教师朗读:他是节目主持人,大家都认识他。他的脸很有特点,嘴也长得与众不同,他的头发造型很时尚。你知道他是谁吗?)生1:是汪涵。生2:是何炅。生3:可能是李咏。  相似文献   

18.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过程一、出示照片,初识谢尔(略)二、走近诗集,感受想象之奇特(一)品读交流《作业机》。师: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他都非常喜欢你们,他给你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老师带来了一首他的小诗——(出示:《作业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这台作业机可以帮我们做作业吗?生:这台作业机是谁发明的?师:这是怎样的作业机呢?谁来读?师:还想要这台作业机吗?……  相似文献   

19.
左婧 《教师》2014,(31):78-79
正一、快乐尝试,习作前指导师:(出示一盒奶酪神秘地说)同学们,瞧,我带来了什么?生:饼干。生:牛奶。师:是吗?谁再来猜猜!生:糖果?师:(摇头并板书:奶酪?)我手里的是一盒奶酪。师: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做个游戏。小小的的一盒奶酪,谁能吹倒它?(板书:谁"动"了我的)生:(齐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师:注意时间三十秒,方法:吹!谁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师:这样吧,我们推荐一个,力气最大,最会吹的——学生推荐班上最壮实  相似文献   

20.
一、检查旧知铺垫巧做1.旧知交流师:请同学们打开昨天预习的导学练案,小组内快速交流一下"旧知赛赛赛"。有疑问的或有补充的,请小组交流完后,站起来说一说。(组内交流"旧知赛赛赛"约1分钟)生1:我想补充一点,平行四边形同底边上的高有无数条,而且它们都相等。生2:平行线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2.旧知小检查师:同学们补充的不错,老师有个小儿科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