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通假字内涵及其类型什么叫通假字?得从汉字本身说起。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表示一定的意义。汉字记录同音词,必须根据词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体的字,彼此之间不能变换。例如:早晚的早,一定得写成"早",不允许写成枣子的"枣"、洗澡的"澡"、跳蚤的"蚤"等。但是,在我国先秦两汉的古籍中却存在着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一个词可以用应该用的这个字,也可以用不应该用的那个字。如  相似文献   

2.
汉字之最     
▲最早的汉字是3000年前的甲骨文。▲汉字的造字方法最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归为6种,名六书:指事、象形、声形、会意、转注、假借。▲汉字的字体最多,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字数最多,《康熙字典》共收47035字(不包括1995个古字),《辞海》共收单字14872个,现有6万多,通用的也有六七千个,常用字3000左右。▲汉字笔画最少的字是“一”、“乙”。▲汉字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汉字中9笔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字和8笔字。▲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  相似文献   

3.
"少吃"长寿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字的渊源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汉字无论是在字形、字体还是数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家族在不断增加.从<说文解字>(公元100年,收9353字)到<汉语大字典>(1986年,收56000字),约2000年的间,汉字的数量增加了5倍多,而我们常用的6000多个汉字仅仅是汉字家庭中的一小部分.到目前为止,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国际标准时,共收集到汉字七万多字.  相似文献   

5.
简化字.前面说过,凡是《简化字总表》收录的简化字都是规范汉字.例如"书"、"笔"、"万"都是规范汉字,"害"、"肇"、"萬"是前三个字的繁体,属于不规范汉字,不再使用(翻印出版古籍、文物古迹、书法艺术作品除外).从1956年国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起,汉字简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到1964年以《简化字总表》的形式,将几批简化字加以归纳整理,发表出来.1986年又将《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并在《说明》中说: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囉",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在第二表"罗"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囉],"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瞭"字读"l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在学习《简化字总表》时,应当注意这5个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从“中华民族”四个字谈起有人把每个汉字当作一部机器,而且认为汉字也如机器一样是由“零件”或“部件”装配起来的。例如“中”字是由四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一个部件的汉字;“华”字是由六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三个部件的汉字;“民”字是由五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两个部件的汉字;“族”字是由十一个零件装配而成为三个部件的汉字。这一譬如比较形象化。而且以此为据,可以把汉字笔形归纳为六种基本类型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经过近一个月的网络投票,创造了两岸总投票数超过437万的新纪录。"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年度汉字。"微"字被选中,显然由于2011年在海峡两岸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都起始于"微"媒体、新媒体的力量。据统计,从1994年到2010  相似文献   

8.
一文献复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窄、少、尖。窄,是指这项工作的社会面狭窄,只有博物馆需要这种技术。少,一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少,国内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博物馆有这类人员。二指复制品数量少,少则一、二份,最多不会  相似文献   

9.
王红英 《大观周刊》2012,(23):182-183
新课程改革,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中,为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我努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办字报,读字报,进行字报展评。学生识字兴趣高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出版繁体字版读物时,一定要注意用字规范化。目前的这类读物,普遍地存在着繁简混用的情况,在繁体字中掺杂着一些简化字。在繁体字版读物中,必须一律使用繁体字,虽然简化字是规范汉字,但在繁体字版读物中掺杂简化字,简化字就成为不规范汉字。使用繁体字时应以《简化字总表》里简化字后的括弧内的繁体字为依据。有一些简化字是代表几个繁体字的,如"发",既是"發"的简化字,又是"髮"的简化字,由简体改繁体时要理解原意,不要改错。也有一些传承字是属于双重字类的,如"制",组成"机制"、"体制"、"制度"等词时,属于传承字;组成  相似文献   

11.
汉字之美     
2013年12月17日《,南京晨报》以"邀你写2013南京年度汉字"为题,用四个"米字格"汉字作为头版视觉中心,形式新颖,趣味盎然。"年度汉字"是《南京晨报》延续了三年的新闻策划。2011年,我们感觉到再用"十大榜单"的形式总结过去的一年可能过于自娱自乐,头绪多无重点,没有温度,概括不了一个城市。因此,"年度汉字"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正许慎的《说文解字》无不体现出古人在解读汉字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以及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智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问世后,引起了学界对这部经典汉字解读著作的研究,这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古人在解读汉字过程中所展现的智慧以及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智慧,可见一斑。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中国汉字学的开拓者,时人称之为"五  相似文献   

13.
从《说文解字》到现代汉字,部首字数量由540部减少到201部。本文系统考察了《说文解字》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发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由于部首合并、混形、变异以及从属字消失等原因,导致大量部首字消失,从而导致汉字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14.
张悦 《今传媒》2024,(3):102-105
在汉字热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和国内小学生识字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是吸引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月字旁汉字在汉字库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月字旁及月部字的分析与其背后文化底蕴的探究具有价值意义。本文通过对月字旁汉字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月字旁的汉字与月亮并没有直接联系。然而,月字旁汉字在“‘月’见晓光、‘月’觅佳音、‘月’燎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汉字通过与月亮的间接联系,传递了人们对于光明、音乐和文化的追求。基于以上发现,笔者提出了有关月部字教学的创新方法与思路,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月部字,引导学生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500万字,近6万幅字形、器物图片首次将汉字作为文物进行解读汉字形义源流全面展现本书是由大象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倾力合作,耗时两年,全面运用出土文字语料库、数据库等汉字数字化工程的集大成之作,是第一部将汉字作为文物进行解读,真正实现"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精品之作。全书15卷,前14卷为正文内容(第15卷为索引),  相似文献   

16.
本法首先定字形,定笔画,定笔顺,字中笔画定序,即四定,然后按排列组合方法排列汉字。一、定字形。基本以“新华字典”中的汉字为准,其他形体与之相对照。二、定笔画、笔顺。根据定形汉字定笔画,为方便起见,表中也列入笔顺。三、字中笔画定序。本法是根据汉字结构,即根据笔画在字中上左右下部位和笔画其他结合情况,对字中笔画定序的。1、字中笔画定序的总原则:就是看笔画在字中的位置来规定字中笔画定序,即在字的上位的笔画为先,左位的笔画为次,右位的笔画再其次,最后是下位的笔画。  相似文献   

17.
表外字能不能写成繁体字?这是许多编辑在文稿编辑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谓表外字,是指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外的字,即8 105个汉字以外的字.所谓能不能写成繁体字,实际上是说表外字的偏旁是否可以不进行类推简化. 关于这一点,《通用规范汉字表》没有明确说明,而字表课题组在《(通用规范汉字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科技图苑》杂志刊标,系参照原"北图新馆徽"设计的,由艺术变形的篆书汉字"图苑"组成。"苑"字是主体,变形为"门"字,既象征知识的大门,也象征知识的园地;"图"  相似文献   

19.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2,(15):59-61
16几(几)17亠18冫19冖20凵 16几(几) "几",象形字.几千年无论是小篆还是楷书,都是茶几形状.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几"部首内有汉字:凡、凫、壳、秃、咒、凯、凭、亮、麂、凳."凡"在本节后面叙述,其余字分别解释如下: "凫",读作"扶",会意字,金文从"鸟"从"几"(短羽类鸟飞的样子),实与"几"的本义没有一点关系."凫"指野鸭子. "壳",会意字.甲骨文是手持槌击打乐器"南"("南"最初是指一种产生于南方的乐器,后代指"东西南北"之"南"),含敲击之意.后加义符"几"(象征外壳之形)写作"殻",今简化为"壳",击打之义被人们遗忘了.  相似文献   

20.
晋代文字学家吕忱,《字林》一书的撰著者,史书无传,其生平事迹,久已湮没。汉字学史诸论著关于吕忱或阙或略,这是汉字学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李增杰《字林考逸续补》附《吕忱小传》,出自清代方志,记其生平行历之大略,其为可考者非一,本文钩稽古籍,试为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