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倡导与运用,是嵇文甫思想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理论与方法论的倡导与运用,嵇文甫在思想史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就,而这一重要成就的取得则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嵇文甫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1950—1956年任河南大学(我校前身)校长。这篇遗作是嵇文甫教授1951年在河南史学会年会上作的学术报告的记录稿。值此校庆七十周年之际,予以发表,以缅怀他在经办学校、发展河南教育事业以及活跃中州学术等方面的卓越贡献。编者  相似文献   

3.
思想史研究是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家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嵇文甫积极响应"学术中国化"的号召,成为当时推动这一学术运动的重要人物,并在此时的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有关研究成就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和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等八个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于十一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的一百四十余名专家、学者、中青年思想史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是继八三年成都《山海经》讨论会,八四年武汉《易经》讨论会之后又一次讨论“三经”的盛会。会议重点讨论了老子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和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等八个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于十一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的一百四十余名专家、学者、中青年思想史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这是继八三年成都《山海经》讨论会、八四年武汉《易经》讨论会之后又一次讨论“三经”的盛会.会议重点讨论了老子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侯外庐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合进中国思想史研究,从而开创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学术研究道路。本文通过对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中"老子思想"的阐述,对"老子思想"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观点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和奠基时期(上)周文英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开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之际达于高峰,尔后绵延至魏晋。春秋战国阶段一、先驱人物:老子、孔子、墨子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东部的鹿邑)。河南是古代中国腹心之地。夏、商都是以河南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元月 5日至 7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侨大学、福建省古典研究会联合主办 ,华侨大学中文系承办的“中国思想史与文学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安徽、福建、陕西等省、市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讨论会的核心议题是“文学史与思想史之间的关系”。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思想史与文学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文学史不可能剥离其思想内涵 ,研究思想史也不能离开文学这一重要的表现形式。胡明 (…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之中,以孔子思想为宗脉的“儒家学说”以及以老子思想为宗脉的“道家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脉,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儒道两家起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汇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滔滔大江。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与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深邃的哲理,其基本范畴,基本概念,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立身处世等方面。对中国思想史和世界思想史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这里,笔者仅撷取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中各自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所提出的政治主张这一方面加以比较,以便通过此能对二者的精深思想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0.
崔嘉航 《教书育人》2013,(12):24-25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1]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源头之一,对整个中国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老子的思想虽然有政治的集权主义,宗教的神秘主义……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因此道家在中国科学史上非常重  相似文献   

11.
老子在休闲与养生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休闲思想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就是追求个体生命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协调与共存,而老子的养生理论与休闲智慧正是以“体道”为理论宗旨,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为休闲核心的具有自然主义思想的哲学。老子主张人要长生久视、活得自然,那么身体就要健康,心性就要悠远闲淡。老子的休闲与养生思想主要包括:“随化自然、少私寡欲、致虚守静”的养生原则;“自然无为、知足常乐、回归自然”的休闲境界。所以,老子的养生与休闲智慧对现代人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希岭教授     
曹希岭,1965年生,河南范县人,1980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历史专业,1984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电力学院教授中国革命史。1987—1990年在吉林大学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在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2002年调入本校。现为鲁东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老子和庄子是两位有着杰出成就的人物。他们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创立了古代灿烂的道家文化,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并且在世代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说:“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古代哲学家中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和学说,并把它发扬光大。老庄的辩证观点和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14.
老子     
老子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老子的父亲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后来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后出关,不知所踪。老子论著及思想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是老子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原名李耳,字聃,又称老聃。河南鹿邑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创始人。他唯一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的学说深刻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一位学者曾问几个小学生:"你们知道老子吗?"沉默许久,一个男孩说:"老子就是爸爸。因为爸爸经常说,你不听话,老子揍你。"这个笑话,说明同学们对老子还很陌生。老子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文化巨人。有同学可能会问:"老子姓李,应该叫李子才对,怎么叫老子呢?"这还得从老子的出生说起。  相似文献   

16.
"玄德"既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亦是诸子时期"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老子》中的"玄德"涉及政治和伦理两方面的内容,是老子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基础概念;另一方面,从思想史发展的角度看,"玄德"概念及其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深刻改变且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玄德"不仅是道家无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道家伦理学中超道德论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各方面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各自不同的美学观点,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开辟了新天地,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老子围绕“求道”与“为道”的终极目标,对学知悟道的客体与方法作了深层次辩证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与众不同、思维独特的学习理念。其既可指导道家为道之学的实践活动,又能导引世人崇尚真朴、柔弱、知足、无欲的优秀品质,成为品行超人、人格服人的社会个体。老子的学习观立论恢宏、魅力无穷,为中国学习思想史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史学思想是历史研究的核心,但因其深奥而冷僻,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不够。老一辈史学家侯外庐、白寿彝等先生开其端绪,而吴怀祺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在中国史学思想史这一荒僻的领域内创造出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1992年出版)、《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女界杂志》及其女权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新女界杂志》(以下简称《新女界》)是辛亥革命时期颇有影响的妇女刊物之一。该刊1907年2月5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创刊于日本东京,1907年7月5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停刊,共出六期。为中国同盟会河南支部所主办。主编是河南留日女学生燕斌,总经理为中国同盟会河南支部负责人之一朱炳麟。该杂志以宣传女权思想为时人所关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妇女运动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女界》的创办是当时民主革命潮流发展的产物。20世纪初年,八国联军将中国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