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刊连续刊发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创新教育》执行主编陶继新先生的讲演录《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中的《如何让师生回归本位》和《大课程与大教材》,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反响。本期特刊发其续篇《超然的心灵与高尚的人格》,让我们共同来品味陶继新先生的观点:超然的心灵与高尚的人格和高效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灵的平静会让喧闹归于平静,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大教育家也是,他们对学生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做人,使人变得更加高尚、更加慈悲。  相似文献   

2.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创新教育》执行主编陶继新先生认为,现在关于高效教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关于这方面的书也不少,而且有的学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收到效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老师们可以思考一下,高效率等于高效益吗?高效率,特别是课堂的高效率,仅仅是为了应试吗?仅仅是为了学生能考高分吗?当下的高效率,等于未来的高效率吗?高效率仅仅是方法与技巧的问题吗?难道其中就没有内在的品质?没有一个生命规则——"道"?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真正的高效教学研究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但凡想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从源头上下功夫,因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也就是说要抓住事情的本,"本立而道生"。当然道有了,术自然也会喷涌而出,百花齐放。下面这篇文章摘自陶继新先生的讲演录《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相信会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领会到什么是高效教学,什么是高效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的教学总纲。这里的"道"就是陶继新所阐述的"道"。本书指出高效教学不仅需要重视方略技巧,即"术",更需要重视内在品质,即"道",只有道术兼修,方能抵达高效的境界。陶继新老师一直关注着高效教学的走向,持续不断地走进学校与课堂,采访与报道了一系列学校与名师的典型,10多年来,陶老师总结了自己在高效教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成果,在全国开设了100多场关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魏书生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魏书生以往著作不同,本书采用对话的方式,由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从人生经历、教学、管理、心灵修炼等多方面与魏书生进行对话,深入挖掘魏老师的成功之道与心灵修炼之道。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每天都觉得幸福如影随形,很多人每天寻觅幸福却总摸不到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和著名教育家、学者陶继新老师合著的《种好心田——魏书生和陶继新的幸福教育》,也许会教会我们该如何叩响幸福的神秘之门。魏书生先生用他的"松、静、匀、乐"耕耘心田,并以其真切朴实又幽默诙谐的言语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研读了陶继新老师的《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被书中的事迹所震撼,印象最深的是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改革新思维——"戴着镣铐跳舞",人生也要"戴着镣铐跳舞",这种镣铐不是人生的枷锁,而是人生的规范,只有规范的人生才是有序也才能更有价值更快乐。转念一想,我们今天的教学也正是戴着镣铐跳舞,能否舞得精彩,这需要思考。初为人师,踏上三尺讲台,心中抱负无限,无奈经验不足,学校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日前在海 口市召开了“语文新课程快速高效阅读教 学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参加了研讨会,并分 别作了《新课 标与阅读 教学》和《新课标 与高效速读 》的学术 报告,来 自全 国各 地的实 验教 师和 专家 与全国 中语 会“高 效速读法推广与研究”专题组组长程汉杰先生一起就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和交流。程汉杰老师作了《快速 高效 阅 读的 理 论与 实 践 》的 课 题 介绍 ,专 题 组 副组 长 石…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4)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陶继新虽然担任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的职务,但长期笔耕不辍,每年撰文20多万字。特别是近年在《现代教育导报》上开设《视点》栏目之后,每月个人采写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教育人物。由于所写人物既具文学性,又有理论色彩,被业内人士称为“新闻性、文学性、理论性高度和谐的教育报道长廊”。个人专著有《人生的亮点》(通讯报告文学集)、《洒落教苑的思索》(教育教学文集)、《面向未来的事业》)(编辑业务论文集)。陶继新在全国讲课100多场,由于所讲内容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品位较高,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文系陶继新于2006年10月28日在郑州市金水区龙湖中心学校所作的报告,本刊分3期刊出(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2001年,由陶继新先生撰写的《“袖珍式学校”的大手笔》在《山东教育》、《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当时,被有关专家称为“袖珍式学校”的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是一所镇办学校,地不足9亩,人均占地仅为3.7平方米,只有一座18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而它竟有20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80位教师!这一弹丸之地,却给了韩珍德这位智慧型校长层出不穷的创造力——胶州市向阳小学的“LC效应”与“2433工程”都曾让当时的教育界耳目一新!时隔数年,陶继新先生又一次走进了向阳小学,而相别经年的韩珍德校长带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那种曾经的感动了,他以他的智慧和谋略,带给我们的是宝贵的实践与探索,深层的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祝念亭先生在《高效课堂评价刍议——由一节有争议的“优质课”说开去》(《高中语文教与学)2013年第10期转载)中提供了一节有争议的“优质课”课例:确山县第一高中景根喜老师执教的《动物游戏之谜》。“听课教师普遍认为‘最为精彩的课’,却被评委们判了低分”。孰是孰非?祝念亭先生文中判定:“这是一节名副其实的优质课!”祝先生从该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暑假,听陶继新作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两场报告,令我经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有一种重生再造的感觉。陶继新讲演的核心内容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感动之余,不禁反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化万先生执教的作文课《第三只眼》。置身于张老师的课堂,你会不时听到这样的感叹:呀!原来作文课可以这样上!张老师对作文教学情有独钟,当然也是高招不断。他的作文教学名言是:“只有玩得好,才能写得好。  相似文献   

13.
一、超级震撼。实在很难用其他词语来形容多年前我第一次听叶澜老师报告时的感受,真的是超级震撼!  相似文献   

14.
听李老师作报告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南通师范学校的大礼堂,那年我16岁,读师范一年级。记得那场报告作了两个多小时,李老师讲她与教育的情缘,讲她的情境教学,讲她出访日本讲学的见闻感想。她的报告,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小学老师,竟然也能做实验、搞科研、成专家;一名小学老师,居然还可以漂洋过海去国外讲学,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从没有走出过南通的我们,是多大的奇迹啊!李老师的报告,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尊严,什么是事业追寻,什么是人生价值。青春的我,心中的梦想变得清晰起来:工作后一定要像李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2006第3期“知行合一”的主题是“言教为本”。桑志军先生对语文教育中的“言教”和“身教”的释义和认识言之在理。郑有才先生以作文教学为例的“语文言教方略”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本人持赞同意见。饶杰腾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所说:“教师的语言是第二部教材”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中语会“中心”级实验课题———“钥匙方略—全语文五程式学习”结题鉴定会日前在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举行。由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女士,语文报社副总编、《语文教学通讯》编委会主任桑建中先生,《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徐永平先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高迎熙先生等组成的专家鉴定组,通过为期两天的现场活动,一致通过对“钥匙方略”课题的国家级鉴定。“钥匙方略”课题由临沂三中教科室主任郭士丰构建并主持,1995年先…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语会“中心”级实验课题———“钥匙方略-全语文五程式学习”结题鉴定会日前在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举行。由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先生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女士,语文报社副总编、《语文教学通讯》编委会主任桑建中先生,《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徐永平先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高迎熙先生等组成的专家鉴定组,通过为期两天的现场活动一致通过对“钥匙方略”课题的国家级鉴定。“钥匙方略”课题由临沂三中教科室郭士丰主任构建并主持,1995年先在校内…  相似文献   

18.
从张元先生《一节课讲完隋唐史的演示》后,《历史教学》连续刊登了周明老师的《商鞅变法》、赵士祥老师的《评说秦始皇》、管靖等老师的《改革开放》等教学设计。我一路学习,感受了  相似文献   

19.
李黎红 《成才之路》2012,(20):81-81
“老师,老师,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快乐呀!”这是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慨。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也感动了。虽然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副课,但我发现孩子们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了,他们说:“老师上你的课,就像是我们在和知心大姐姐交流,好多心里的烦恼都跑了。”我知道,这是体验教学的功劳,是学生用身心感受产生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20.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