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婷婷 《东南传播》2021,(12):86-88
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使新媒体行业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广电媒体在运营遇到困难,业务模式难以为继,转型之路势在必行.本文以央视记者"王冰冰"走红为例论述新媒环境下广电媒体如何利用自身专业和权威的优势,采用MCN网红运作的模式,打造IP,通过直播与短视频的方式,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新媒体凭借其及时性、互动性和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优势不断向传统广电媒体发起挑战.面对这一媒介市场格局的变化,广电媒体究竟应该秉持何种应对策略?本文试图从新媒体与传统广电媒体的关系分析入手,提出广电媒体在新技术环境下应当坚守与变通的要点,进而深入考察传统广电媒体在新媒体技术运用过程中存有的机遇和将要面对的挑战,期盼广电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共生”中实现“新生”.  相似文献   

3.
石翠琴 《今传媒》2016,(7):74-75
新媒体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媒体形态,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与新媒体融合是广电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的概念和其七个主要的特征,然后从受众基础、广告市场、人才分流以及媒体格局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新媒体对广电媒体发展的巨大影响,并分析总结出: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最后阐述了广电媒体发展与新媒体融合时应该实施的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时代,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软件获取社会上最新的新闻,传统广电媒体的结构已经无法继续满足当代人类在接收信息上的需求,为了能够加强广电媒体的工作效率、优化广电媒体的工作质量,广电媒体顺势研发了新媒体系统。本篇论文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系统的概念及结构,并深入探讨了新媒体系统与广电媒体网站之间的关联,对今后我国广电媒体网站开展相关的工作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玮 《现代视听》2013,(8):57-59
近几年,在政策、渠道、技术、资源等多股力量的汇聚推动下,新媒体崛起,纸媒日渐式微……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新环境之下,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呈现竞合态势,新媒体分流了广电媒体的受众,;另一方面,不少传统媒体也开始将收视收听行为向新媒体平台蔓延,将新媒体的受众引入成为传统广电受众的延伸和补充,使传统媒体的版图借助新媒体得到进一步扩张。  相似文献   

6.
花叶 《新闻世界》2014,(11):205-206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地方城市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中急缺复合型人才。但高校广电新闻专业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大多不适合形势发展和地方台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基层广电媒体紧缺什么人才,高校培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邓雁京 《视听界》2012,(5):36-38
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第一时间对信息源的获取能力,强大的即时发布和传播能力,令传统广电媒体顿显“美人迟暮”。广电全媒体建设令发布和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更加多样化,获取了青睐新媒体的年轻人群的注意力,可视作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合流”。与此同时,同城平面媒体也加入到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之战。地方广电在全媒体建设中如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自从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以后,媒体融合一直被视为传统媒体的自我救赎之路.文章对近三年来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进行分析,对未来广电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即将来可能会出现三种状况:以中央三台和一线省级台为主形成"新型主流广电媒体阵营",专业地面频道频率生存将更困难,弱势省级卫视和市、县级电视台的产业功能将会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县级广电新媒体发展遇到的各种挑战,诸如境外媒体挑战、新闻实时性挑战、视听媒体挑战、播出方面的挑战和管理人员方面的挑战、市场信息挑战等,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县级广电新媒体的策略,诸如做好人员的规划、培训,做好宣传,落实好相关管理,加大投入新媒体经费等,以期为县级广电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新媒体”一词,在人们的谈话和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新媒体在实践中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为了追踪新媒体发展,满足读者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知识、信息以及发展情况的欲望,从本期开始,我刊特邀请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董年初,为《专题讲座》栏目撰写文章,介绍新媒体的概况、有关技术以及其与广电媒体的关系。本讲座共六讲,分别是视听新媒体概述;视听新媒体与相关技术;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广电媒体的关系;视听新媒体与广电产业发展;视听新媒体与广电节目形态的变化;视听新媒体与广电管理体制改革。希望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1.
张子豪 《传媒》2021,(6):38-40
在新媒体时代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电媒体受到新媒体不同程度的冲击,纷纷开始融合新媒体的探索之路.湖南广电融合电视与网络,结合新媒体平台,相互帮扶、相互发展,形成了具有重大发展前景和发展优势的运行模式——"芒果模式".本文以湖南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范式"芒果模式"为例,通过分析其运营、优势、成功经验及发展前景,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芒果模式"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社会新媒体的兴起和高速发展下,传统广电传媒的发展受到阻碍。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广电传媒要突破自我局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针对新媒体对广电传媒发展的冲击,对新媒体及其特点作了简要叙述,分析了新媒体和新媒体的兴起对广电传媒的影响,然后阐述了广电传媒要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广电传媒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3,(1):90-90
新媒体的崛起势不可挡,极大的影响了当前传媒市场的格局。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快速有效的与新媒体融合是未来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广电媒体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合,广电媒体的初步尝试等方面探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史晓东 《今传媒》2012,(7):68-69
新媒体的崛起势不可挡,极大的影响了当前传媒市场的格局。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快速有效的与新媒体融合是未来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广电媒体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合,广电媒体的初步尝试等方面探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新媒体企业百视通,吸纳广电制作、文广科技全部股份,于1月¨日借壳"广电信息"(600637),低调登陆A股资本市场,开创了主流广电新媒体企业上市先河.媒体预测,重组交易完成后,"广电信息"的实体主业将转变为东方传媒版图下的新媒体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媒体的信息技术服务及装备工程经营业务.  相似文献   

16.
武怡华 《传媒》2016,(15):70-71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旧媒体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广电媒体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发展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点;二是在信息飞速传播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区域资源优势不再突出;三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难以从“视民服务”转型为“网民服务”。近两年来,传统城市广电媒体积极尝试制播分离、打造新媒体平台等方式逐步转型,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媒体融合趋势之下,广电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升,不仅为广电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也对广电媒体机构的工作提出新要求。而广电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发展还存在行业监管不足、行业机制与环境不相适应、融合发展理念滞后以及核心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广电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创新发展策略展开分析,旨在助推传统广电媒体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声屏世界》2016,(1):19-20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境外舆论场多元舆论场共存,给我国广电媒体带来空前的挑战,广电媒体自身议程设置能力弱化日趋明显。本文认为,提升广电媒体议程设置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三点:尊重议程设置自身的规律;找到主流广电媒体在议程设置上自身的独特优势;推动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9.
周建亮 《新闻传播》2012,(6):105-107
去年发表的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进一步指出,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可以说,这一规划正式吹响了中国广电行业全面进军新媒体并与之互联互通、业务融合的号角。近年来,广电行业特别是传统电视媒体参与新媒体业务和开发成为一种趋势,电视经济较发达的中央、省市电视台更是言必谈新媒体,行必践融媒体,在新媒体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资金和人  相似文献   

20.
微信公众号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目前,大多数传统广电媒体都通过开设一个或多个微信公众号来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广电媒体虽有专业的采编团队、新闻渠道,但也要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编辑与运营推广策略,增强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