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优秀思政课师资的办学思路基础上,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经过十年实践探索出民族地区"1234"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模式。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探索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共享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的别样同生共融文化;共建卓越思政课教师"两个协同"培养平台;共寻卓越思政课教师三种专业发展途径;共探卓越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四维内涵。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理念启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于解决学生"知""信"和"行"的问题,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信仰坚定、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存在的困境和探索进行一系列的阐述,以求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出发,以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为背景,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班的学生选拔、宏观培养目标、专业与人文素养等问题;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明确了校内集中实践教学、企业实践教学、岗位实践教学和现代冶金工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搭建校友联谊平台、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培养计划、提供项目承担能力保证、协助成果集成提升和方便专利使用等长期跟踪追加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依据我校卓越计划培养思想,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以面向铁道工程行业、机械行业等相关的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探讨"卓越工程师"班级学生培养的运作模式,提出搭建"工程训练"与"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灌输到其他非"卓越工程师"班级学生的实践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渊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并对该课实践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建议:结合实际确立主题;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申报内容要具体;社会实践报告应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正兴  聂敏 《科教导刊》2021,(3):124-127
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组织实施不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我们探索实施了思政课"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对应高校思政课"原理""概论""纲要""基础"等四门课程,设计开展"经典研习""社会调查"红色体验""道德践行"等四类实践项目,着力打造思政课"一门课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格局."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全程开展""全员覆盖"和"规范实施",也有利于形成"两个课堂"有机贯通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在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提出"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基础系统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性地进行了课内外教学探索,为学生从实践过程中通过项目学习来获取工程能力创造条件。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的建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培养才德兼备的高素质水利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践学、试验和创新之风,能体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认同性,重视合理评价的激励性,增强师生互动交往的有效性,切实使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上体现水利工程的学科规律和专业特色,从而有助于提高包括水利工程专业在内的理工科专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自觉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可以为高校更好地培养专业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目前,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尚存在师资力量单薄、重视力度不够、教育协作不明显、实践育人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对此需建立全员化参与的机制、严密的考核机制、社会化运作机制,并加强思政课教师职业培训,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思政育人工作的新要求,文章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以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课为例,对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探索。具体是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任务布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及结项答辩五个阶段,并结合专业知识蕴含的价值理念,将思政育人融入项目式教学的各个阶段。依据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思政评价立足于项目式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对学生的跟踪考核。该改革方案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当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过程中存在创新型教学机制缺失、工程创新型师资缺乏、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性不够、工程实践环节欠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创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与平台、加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设置具有创新性课程体系、建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体系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两大支柱之一,是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关键节点,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实效的关键途径。各高校在近年来都对思政课实践学的内容、方法等有所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性、更有效凝聚作用等,但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降低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本文正是对这些成就和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蔡婕 《成才之路》2022,(13):19-21
"营销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深入探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问题,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营销策划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有效地将课程思政与"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融合,可以从修正营销策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创新教...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要求高校理工类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打造与提升。交通运输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其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着力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师"。比较国内外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实施及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条主线,四种能力,梯度递进"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从专业定位、管理体制、质量考核、教学形式以及自我提升等五个方面探讨其发展策略,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从理论逻辑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实践教学的内涵是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遵循;从现实逻辑维度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学供给侧失衡问题突出、课程保障体系有待健全、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的现实困境;从实践维度提出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多方面提升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知度、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开发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载体、不断升级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期为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交通强国战略对高校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以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概述了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在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科普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及取得的效果;并对未来的建设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在实验平台建设、实验项目设计、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任务和课题;指出了对标交通强国战略,落实新工科和卓越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交通运输工程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既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意蕴,也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政课兼具知识传授和政治情感培育双重功能,具有培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独特优势。为更好地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依托社会实践等方式,探索更加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特质的国家认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3,(A2):154-155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需要一定条件,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条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论述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从三方面展开论述:思政课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文章的重点论述内容,提出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多元,偏娱化;教学内容缺少对多元文化的吸纳;教师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灌输。并提出解决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教学内容要吸收多元文化精髓;增强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20.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高校现有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对此,本文以安徽大学为例,阐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文中根据软件工程实践教育特点,并结合卓越工程计划的培养要求,提出从树立工程化实践教育理念,构建一体化实践教育体系,采用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化实践考核方式,建立创新型实践教学团队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教育改革.为研究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建设做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