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干清粪"系统猪粪堆肥过程中,不同添加剂(玉米秸秆、锯末和蘑菇渣)处理对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排放的影响。创新要点:将不同的添加剂(玉米秸秆、锯末和蘑菇渣)应用到快速堆肥系统中进行堆肥,测定了猪粪堆肥过程中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的排放规律,为国内猪粪堆肥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重要结论:玉米秸秆作为添加剂能增加猪粪堆肥过程中氧化亚氮的排放;蘑菇渣添加剂增加了堆肥过程中甲烷的排放,然而减少了氧化亚氮及氨气的排放;锯末处理能增加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添加剂能显著影响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利用废弃茶渣为原料添加玉米杆、锯末、绿化废弃物和VT-1000微生物菌剂进行高温堆肥,采用人工翻堆方法,研究茶渣高温堆肥过程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堆肥的温度变化来看,添加玉米秆处理高温持续时间长且温度高,腐熟效果最好;从氮的变化情况看,茶渣堆肥过程中添加玉米杆、锯末和绿化废弃物有利于茶渣堆肥的腐熟进程,而添加玉米杆腐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选择福建水稻研究所吴凤综合试验站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和炉渣+生物炭添加后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稻田土壤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甲烷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7 1、0.004 9、1.505 1、0.079 0、0.080 0μg/(g·d),炉渣处理比对照减少了31%,其他处理则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3 5、0.001 6、0.001 1、0.002 1、0.002 9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4%、69%、40%、17%;炉渣的添加能有效抑制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的产生;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稻田氧化亚氮的产生,但并未抑制土壤甲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方冬季寒冷条件下猪粪高温好氧堆肥处理,本文通过露天堆肥生产试验,考察低温条件下接种微生物菌剂对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猪粪与蘑菇废渣质量比4.5:1,起始含水率58%的条件下,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好氧堆肥处理,堆肥温度55℃以上可持续20d,60℃以上可持续14d,能够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经过33天高温好氧堆肥处理,堆肥物料含水率降至28.16%,全氮含量降低22%,全磷含量提高20%,全钾含量提高12%,全养分含量为5.44%,pH值为7.7,有机质含量为46.45%,四环素类抗生素得到有效去除,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农业部有机肥标准(NY525-2012)的限值要求。但在未接种微生物菌剂条件下,不能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和农业部有机肥标准要求。因此,在北方冬季寒冷条件下,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保证猪粪高温好氧堆肥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以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原料(毛竹粉、稻草)、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5%、1%干土)对土壤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相同添加量的稻草炭的有效性高于毛竹炭;相同原料的生物质炭其添加量越多,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小;在生物质炭施加初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较少,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果增强,而对氧化亚氮、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正相反;生物质炭对氧化亚氮的影响强度高于甲烷与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6.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燃烧结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Ca3(PO4)2、CaO、Al2(SO4)3、(NH4)2SO4和NH4H2PO45种添加剂,按不同元素比例添加至玉米秸秆中进行燃烧试验,并对其灰渣的结渣特性、灰渣形貌、化学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K元素形成的低熔点化合物是玉米秸秆结渣的主要原因.Ca3(PO4)2在K与Ca的摩尔比为1∶3,CaO在K与Ca的摩尔比为1∶3时燃烧效果均最佳,烧结强度指数分别为0.46和0.48,灰质表面特别松软,几乎不存在结渣现象.试验结果为解决玉米秸秆燃烧结渣问题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C/N比值对猪粪堆肥腐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猪粪和米糠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研究堆肥C/N比值对猪粪堆肥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C/N比值对堆肥的腐熟有明显的影响,C/N比值为28的处理其衰征堆肥腐熟的各项指标(GI、NH4 -N,NO3-N比值和T值)均好于C/N比值为18、35和40的处理,说明猪粪高温好氧堆肥适宜的C/N比值为28.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铁炉渣施加对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对照样地(CK)和施加2Mg/hm2(Fe I)、4Mg/hm2(Fe II)和8Mg/hm2(Fe III)铁炉渣后稻田氧化亚氮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孔隙水中溶解性氧化亚氮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氧化亚氮通量日变化在分蘖期对照样地与铁炉渣施加样地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对照样地与Fe III铁炉渣施加样地氧化亚氮通量差异显著(P0.05);季节变化通量分别为-84.77~358.83、-19.11~225.23、-59.09~171.17、-89.27~146.62μg/(m2·h),平均值分别为36.09、28.54、26.97、12.14μg/(m2·h),铁炉渣的施加降低了稻田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不同处理稻田0~30cm孔隙水氧化亚氮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4、0.79、0.68、0.67nmol/L,表现为随着铁炉渣施加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秸秆为底物,以牛粪堆肥为菌种,研究了酸、碱预处理玉米秸秆对其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能使样品中含糖量升高,并且硫酸预处理的效果高于氢氧化钠;硫酸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3%、时间为6-8h。但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对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选取福州帝封江茉莉园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和花杆添加后土壤甲烷、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产生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花杆处理甲烷平均产生分别为0.014、0.012、0.012、0.012、0.013、0.014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6.7%、16.7%、15.2%、7.25%、2.17%;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分别为0.008、0.014、0.030、0.015、0.009、0.019μg/(g·d),各处理均未减少氧化亚氮的产生;土壤二氧化碳平均产生分别为58.7、79.5、86.5、51.0、44.7、1050μg/(g·d),炉渣、生物炭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3.1%和23.8%;贝壳、石膏的添加均能有效抑制茉莉土壤甲烷的产生;炉渣、生物炭的添加能有效抑制茉莉土壤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但各处理并未有效抑制茉莉土壤氧化亚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堆肥化过程中氮素转化和NH3挥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猪粪、米糠强制通风堆肥过程中,堆体中氮素转化特点和NH3挥发规律.结果表明:堆肥过程,全氮(T-N)、有机氮含量先降低后被浓缩略有增加;水溶性NO3--N含量逐渐提高;而水溶性NH4 -N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水溶性NH4 -N含量与堆体的pH值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857 9**),表明降低堆体pH可抑制NH4 -N转化为NH3.此外,猪粪堆肥NH3产生和挥发损失的高峰期是在升温期和高温期(0~14d),说明堆肥前期是控制N素损失的关键时期.NH3挥发量与水溶态NH4 -N含量和pH值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2 3**和0.785 7*).因此,降低堆体pH值、控制NH4 -N向其它形态氮转化是减少N损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蔗渣与牛粪高温好氧堆肥的适宜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蔗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法:以甘蔗渣(或玉米秆)和牛粪为主要高温好氧堆肥原料,以菜籽粉、尿素和微生物菌剂为辅料,设不同甘蔗渣(或玉米秆)和牛粪堆制原料比例,研究了不同甘蔗渣和牛粪好氧堆肥的最佳配比.结果:结果表明,从有机肥的有机质、总养分和重金属等指标含量来看,不同比例的甘蔗渣物料配方和玉米秆物料配方处理的有机肥均达到了农业部有机肥质量标准要求.不同甘蔗渣(或玉米秆)和牛粪处理的总养分含量分别为6.88%、6.42%、7.28%和7.32%,腐殖酸含量差异较小.不同甘蔗渣(或玉米秆)和牛粪处理的铵态氮占速效氮比例分别为97.5%、96.7%、99.7%和99.7%,以甘蔗渣与牛粪配比处理的速效氮含量有随着甘蔗渣用量比例的增加而有下降趋势.不同甘蔗渣(或玉米秆)和牛粪堆制有机肥的重金属含量低,均不到限量标准的1/3.甘蔗渣与牛粪的干重比为5∶5和6∶4的两个配方处理的有机肥的大肠杆菌数量达标,甘蔗渣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较玉米秸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甘蔗渣与牛粪配比干重比以5∶5或6∶4较适宜,能提高有机肥的速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发酵床香猪养殖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在猪舍中铺设谷壳、锯末、秸秆等有机垫料,使用微生物对有机物垫料和香猪的粪便发酵、降解,从而避免冲洗猪舍,猪粪、尿零排放、无臭味、无公害、环保,提高香猪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为香猪的健康、生态、生产、高效养殖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处理浓度和时间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影响,为准确测定NDF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为原料,开展5批试验,每批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每批试验中,分别用0、0.5、1.0、1.5和2.0 g/L高温α-淀粉酶对其在75℃处理24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用2.0 g/L高温α-淀粉酶在75℃对饲料原料分别处理0、12、24、36和48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处理时间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升高,玉米、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但对豆粕的淀粉消失率影响较小(P=0.401)。玉米和豆粕的NDF测定结果分别线性降低(P0.05),但对玉米秸秆(P=0.300)和黄豆秸秆(P=0.144)的NDF测定结果影响较小。随着高温α-淀粉酶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NDF分别线性降低(P0.05)。结论:添加高温α-淀粉酶能够有效降低饲料原料中淀粉含量,淀粉酶添加量越大或处理时间越长,对淀粉含量降低效果越明显,饲料原料的NDF测定结果就越准确。在本试验中,用于测定饲料原料的适宜α-淀粉酶的浓度与时间分别为2.0 g/L与24 h。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稻壳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的配比、不同的成型温度、不同的成型压力对复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影响,综合评定复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灰熔融性、焦渣特性、成型密度和外观品质。实验结果表明:75﹪玉米秸秆和25﹪水稻稻壳的配比,在32MPa的成型压力、180℃的成型温度条件下压缩成型的复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铁炉渣对稻田甲烷减排的有效性及机制,在介绍了铁炉渣甲烷减排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以福州平原稻田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法对铁炉渣施加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甲烷减排有效性。结果表明,铁炉渣可有效地减缓稻田甲烷排放,并随着铁炉渣施加浓度从2 mg/hm2增加到8 mg/hm2,其减排效率逐渐增强,特别是对甲烷排放峰值的减排效率最为明显;除了铁受体调节稻田甲烷减排外,pH的变化也在控制甲烷排放的效率上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铁炉渣抑制技术在稻田甲烷减排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酵母培养物在有机肥生产中的作用及效果,以尿素为对照,以酵母浆代替尿素为氮源,以不同碳氮比分别进行作物秸秆堆肥实验。结果表明,以酵母浆为氮源的碳氮比为10:1、20:1、30:1、40:1的各实验处理升温发酵、主要养分及有机质含量、种子发芽率等不同程度高于以尿素为氮源的各对照处理,其中以酵母浆为氮源的碳氮比20:1、30:1的实验处理明显依次较高且前者表现出升温及高温性能更好、后者种子发芽率更高等特点。说明以酵母浆代替尿素用于秸秆堆肥等有机肥生产的效果更佳,且以碳氮比30:1~20:1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秸秆去向,把秸秆制成生物炭,在黄瓜生产中施用生物炭,对改良土壤有很好的效果.以纯土、纯基质(耶渣)为对照,土∶秸秆炭分别为5∶1、10∶1、15∶1的配比制作营养土,开展盆栽试验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秸秆炭处理2(土∶秸秆炭为5∶1)土壤孔隙度增加32.19%,土壤容重降低31.34%,土壤抗张力强度减少,有利于种子萌发;黄瓜苗株高、茎径、真叶数与秸秆炭用量成正相关,瓜形与秸秆炭用量成反比;各处理产量大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1,产量随秸秆炭用量增加而增加,与纯基质相比,纯基质产量最优,但基质生产的成本远远高于秸秆炭配比基质.秸秆炭有利于黄瓜生产,同时解决了秸秆的去向问题,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研究估计,约18%的温室气体来自与农牧业相关的排放,这显示食物系统对于全球暖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联合国也开始呼吁人们从饮食行为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管制的6种类温室气体来看,与饮食较有关的温室气体,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及农业活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因此选择低碳饮食的大原则,就是使在食物种植、畜养或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尽可能减少。在兼顾营养价值及环境生态的条件下,建立一种低碳、多蔬、低卡路里饮食的生活态度,不但可兼具营养、健康,同时还能保护地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内蒙古察右后旗情及玉米秸秆发展状况和肉牛,肉羊产业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提出应用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产业的观点,通过介绍玉米秸秆技术青贮方式,以及内蒙古察右后旗该技术在肉羊、肉牛养殖中应用的优劣分析,提出内蒙古察右后旗应用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的可行性并总结出成效。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建议即:一是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以科技提升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强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以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三是搞好科技示范推广,使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四是加强政府的协调领导作用。五是保证投入。六是完善配套技术。七是严格检查监督。八是产业化发展。九是成立专业协会。十是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