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加坡主张实行个人、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政策,其社会政策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机会平等优先于财富平等,个人责任为先,政府作为个人和家庭的规范者与支持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社会政策理念,是受到新加坡移民社会文化、实用主义治国方针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解等因素的影响。对机会平等的追求和个人责任的规定使新加坡取得社会进步的同时避免了福利国家的政府负担。  相似文献   

2.
李菁 《中国德育》2008,(12):24-26
一、家庭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家庭观念强烈地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以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原点。道德和德性是以伦理、人伦为前提的,而中国文化认为伦理的最深厚的根源在家族血缘关系之中。没有一个实体能像家庭一样在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和德性成长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必定从家庭开始。  相似文献   

3.
一.家庭是个人道德成长的起点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通过家庭形成的各种关系乃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家庭观念强烈地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以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人伦秩序的原点。道德和德性是以伦理、人伦为前提的,而中国文化认为伦理最深厚的根源在于家族血缘的关系之中,血缘关系为伦理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对民国时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和特点进行伦理分析,围绕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伦理困境与出路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教育行政决策伦理困境问题,有赖于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之间的妥协与和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特殊责任;要建立流动儿童教育决策"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和底线公平伦理观;构建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准则,对决策活动进行道德审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成为最重要的伦理准则;应采取弱势强补、逆境决策策略,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底线约束",防止社会发展的断裂;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国家责任,形成合理的教育利益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的人文转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潮.作为自然科学的地球科学,在"人类世"地质时代,研究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显得更加必要,其中地学伦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地学领域,社会道德责任缺失,地球利益分配存在严重不公正现象,包括社会不公正,环境不公正.这是地球生命受到损害,地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地球资源受到破坏的根源之一.它需要科学的道德原则的指导和制约.地学伦理学,它的主要特征是,道德主体从地学工作者扩展到所有与地学相关的人,它的道德对象从人和社会扩展到生命和整个地球,从现在扩展到未来.因而它是一种生态伦理,即地学生态伦理.它的主要原则是地球利益和责任分配的生态公平正义的原则.它表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承担了不同的道德责任.在开发和利用地球的活动中,要坚守生态公平正义和保护地球的原则,这是一个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制定,实质上是一个涉及责任伦理的过程。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角色责任分为制度责任和道德责任。教育政策制定中的责任伦理是一种新的道德思维,强调养成一种事前积极担当、事后主动负责的道德伦理。它以特定角色的确认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公平的实现为价值导向,要求决策必须科学化民主化,主张通过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政策制定主体的角色责任。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作为政府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应有必要的伦理关怀,这不仅是其作为政府行为“合道德”的需要,更是教育活动本身内在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承担着传承文明的责任,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愿望。教育政策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调节手段,在很大的程度上规定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关注伦理问题并遵循相应的伦理规范,是成功教育政策的必要前提。本文将对我国教育政策中的两个伦理问题进行考察,期望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传统的家庭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单纯地依靠家庭能力难以摆脱贫困、医疗、就业等困境。中国的家庭福利政策属于补缺型的家庭福利政策,应当尽快向普惠型和发展型转变: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事前预防,投资家庭成员,扩大政策受益对象等方面重构家庭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有关,社会的每一个组织,尤其是教育机构,都或多或少受着政府教育政策的影响与制约。为了管理教育,政府忙于制定、落实或修改政策。这些教育政策,可能会影响某一个人或家庭的前  相似文献   

10.
将2000~2012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与2010年前后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以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联系起来分析发现,我国学前教育成本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分担正在经历由主导责任“错位”向主导责任“回归”转变的历史发展阶段.“错位”表现为政府责任转嫁,家庭投入过高、政府投入过低、社会投入长期不足.“回归”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受各种相关政策出台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影响,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议政府进一步强化主导责任,优化财政投入结构,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一方面给家庭伦理注入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客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家庭矛盾甚至危机的产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观念对家庭道德价值标准的冲击、性道德观念的变化、非道德观念对婚姻的冲击以及现代夫妻之间感情交往的弱化 ,都影响到现代家庭的裂变。道德调适是调节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家庭裂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要求现代家庭要以爱情作为婚姻家庭的基础 ,增强婚姻家庭道德观念 ,提高夫妻平等相处的艺术和发挥法律保障婚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给家庭伦理注入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家庭矛盾甚至危机的产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观念2对家庭道德价值标准的冲击、性道德观念的变化、非道德观念对婚姻的冲击以及现代夫妻之间感情交往的弱化,都影响到现代家庭的裂变,道德调透是调节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家庭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要求现代家族要以爱情作为婚浓物基础,增强姻家庭道德观念,提高夫妻平等相  相似文献   

13.
从支持妇女就业、平衡妇女家庭与工作矛盾的角度出发,世界发达国家在其家庭政策中都表现出加强政府对公共托幼事业的责任这一显著的发展趋势,值得中国政府予以重视。托幼事业不仅是基础教育事业,而且是社会公益事业,尤其对妇女的就业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政府应同时考虑托幼政策的社会意义,着眼于给予妇女更多平等发展权利,通过制定更为合理的公共托幼政策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不容乐观。文章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多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即: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注重家庭道德责任意识教育的培养,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强调道德之个体享用性功能,以期培养出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负责任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伦理是自由的理念,是抽象法和道德的统一,是客观精神辩证发展的最高阶段,包含三个环节: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家庭是以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为概念的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实体,其发展亦经历了三个环节:婚姻——家庭财富——家庭解体.黑格尔对家庭伦理的独具建树的精神哲学阐发,为当前现实生活世界中因功利主义与“原子式自由主义”的双重殖民而引起的婚姻及家庭诸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但是,它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局限,主要表现为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6.
家庭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道德责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内容。社会发展对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的形成造成冲击;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孩子道德责任的形成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使得人们有必要探讨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责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研究应从价值始点入手.回溯道德生活和人的德性的历史和现实的源头,家庭遵循人伦的"情"与价值的"义",是伦理的实体,德性以伦理为前提,是伦理的人格体现,伦理以爱为根本规定,因此,家庭即是德性的最初诞生地.家庭作为伦理与道德的历史价值始点在东西方伦理道德体系中得到典型体现,道德教育以家庭为历史价值始点成为应有之义.在社会转型期间,市场和法制这一新的时代主题与一切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家庭伦理产生了冲突与矛盾,家庭伦理的合理性遭受质疑,但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并不能解构家庭的本始性意义,其可现代因素是解决现代道德问题的一剂良方,家庭之于中国伦理与道德教育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地位.道德教育理应回归家庭,强化家庭的道德教化功能,赋予家庭更重要的教育和人文使命,弥补学校德育的刚性限制与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的缺陷,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校与家庭在价值与德育领域的融合、互补与彼此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8.
约翰·怀德曼的《垃圾道里的弃婴之死》是关于伦理禁忌的道德小说,弃婴之死是其核心伦理事件。弃婴之死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代际伦理和两性伦理的失序以及家庭结构的失衡。弃婴之死与其父母传统道德观的下滑直接相关,同时也是社会、政府、媒体和大众组成的混乱伦理环境下的产物,是更多人和机构参与的集体道德事件。怀德曼通过弃婴之死及其伦理环境的书写表达了对和谐伦理的期待和诉求,认为美国社会应该提供向善的伦理环境,并建构良好的公共伦理空间,民众自身也需提高道德修为,构建和谐友爱的家庭伦理空间。  相似文献   

19.
碰撞与交融:关汉卿杂剧的家庭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现存杂剧内容丰富,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或间接涉及了家庭关系及伦理道德,反映了家庭伦理与亲情、法律两方面的关系。家庭伦理是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既出于人的自然感情,也出于社会对人的道德约束。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剧中家庭伦理和亲情、法律产生了碰撞和交融,理性的超越和感性的升华在矛盾中达到了和谐。此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尤其在阐述主要家庭成员问的伦理关系,以及居处治家、持家兴业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等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它将中国古代家庭伦理教化和训俗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袁氏世范》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及社会道德教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