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本文以《氓》这首带有抒情成分的叙事诗为例,以小见大,对《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略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龙岩山歌是生活在龙岩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歌,用当地方言龙岩话传唱。它继承《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用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歌唱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摧操夺目的明珠。大量地使用树词、衬腔,是我国民歌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这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为他们所喜闻乐见;而且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和经久不衰的顽强的生命力。深入地学习并研讨它的形成、发展及其艺术表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传统、繁荣社会主义的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4.
《伐檀》和《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都是流传在魏地的民歌。两首诗不光是产生的地域相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堪称姐妹篇。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这两首诗,既省时,又便于学生把握两首诗的异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两首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不劳而获的剥削本质,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内心的愤愤不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代表作品。不同的是,《伐檀》仅止于揭露、质问和讽刺,而《硕鼠》则不仅仅表达了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不满和怨恨,它还表现了奴隶们…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民歌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使它冲破了《诗经》的类的表现方式和温柔敦厚的审美品格,把艺术表现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深入到下层社会平民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比较自由地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悲欢哀乐。细致、生动、尖锐、激切都有别于《诗经》中的创作。同时,相应着叙事性特质的要求,一改过去单纯而缺乏变化,板滞而过于凝固的四言诗形式之弊,创造了灵活多变、参差错落、不拘一格的杂言、五言全新的诗歌模式。汉乐府民歌的出现,不啻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次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民歌和叙事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不朽诗篇,是一首表现古代英雄妇女形象的巾帼赞歌,它和《孔雀东南飞》齐名,被誉为乐府诗的“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国风”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时至今日,我们仿佛还能从中闻到田野的清香,听到春风拂动树叶的声音,看到蓝天绿水间一派悠闲的农作场面。《(诗经)三首》以《氓》《无衣》和《静女》三篇题材各异的作品为例,旨在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面貌和主要艺术特色。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更多关注它们的艺术共性,相对忽视了文本的个性特点,本文仅以其中的两篇为例尝试进行符合文本个性的教学设想,力求从另一个侧面更全面细致地展现《诗经》“国风”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周扬同志在《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指出:“民歌是文学的源头,它象深山的泉水一样无穷无尽地流着,赋予各个时代的诗歌以新的生命,哺育了历代杰出的诗人。”正是如此,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艺术宝库——《诗经》,它既是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起点和基石,又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人民性传统的最早源头,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光辉灿烂的前程。而《诗经》之所  相似文献   

9.
《辞海·文学分册》对“民歌”做了这样的解说:它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而“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大多数民歌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压迫者的仇恨和反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当然它也会“打上了剥削阶级的思想烙印,或带有不健康的成分”。这种说法与我国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不尽相符。这里我想就汉代乐府民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万彩霞 《新疆教育》2012,(10):99-100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比”、“兴”、“赋”是自《诗经》十五国风始,我国历代民歌都加以继承和发扬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这三种表现方法,是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民歌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反转来它又无形地指导和影响着我国历代的民歌和文人诗歌创作。历代的民歌手和诗人,运用这些方法,为我们写(唱)出了难以数计的瑰丽诗篇。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广为流传的民歌——“花儿”,对“比”、“兴”、“赋”这  相似文献   

12.
张艺鸣  黄淘 《教育艺术》2003,(9):15-15,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歌在民族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悠久的传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民歌中的衬字、衬腔和衬句,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在民歌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功能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内容大多是来抒发文人的内心情感,在思想表达、内容选择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为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容量,且在语式变化、词汇选择等方面显示出了更大的自由,是一种发展成为固定格式的新诗。为此,文章以情感的表达为基本切入点,在分析《诗经》和《古诗十九首》创作关联的基础上,从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方式、诗歌情境营造等方面具体分析《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影响,旨在能够深化人们对《古诗十九首》和《诗经》的认识,将诗歌的艺术魅力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4.
在“四人邦”否定民歌的鼓噪声中,“四人邦”的御用文人全盘否定《诗经》。他们给《诗经·国风》扣上“主导倾向是反动的”帽子,胡说《伐檀》、《硕鼠》的作者“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等等。鲁迅先生说:“《诗经》是经,也是伟大的文学作品”(《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诗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社会面貌,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的重要著作。它在文学史上,标志着二三千年前我国诗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为我国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现在,我们要根据毛主席关于“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的指示,正确评价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相似文献   

15.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五河民歌"是淮河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和其他民间艺术一起,世代伴随着五河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映射着五河人民的独有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希冀。千百年来,它一直流传于淮河两岸,经久不衰。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反映出了五河人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折射出他们的风土人情与智慧。从民歌的地理环境、民歌的历史概况、民歌的音乐特征和民歌的歌词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该民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2·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两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东…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继承与发展了《诗经》、《楚辞》与《乐府民歌》的抒情艺术,并在其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本文分析了《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歌是当代民族歌曲创新与发展之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古往今来,到处都流传着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民歌。这些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表达意志和愿望、抒发情感的一种强有力的艺术形式。民歌独具特色的音乐语汇,浓郁鲜明的地方韵味,记载了这块广袤大地上历史的变迁,反映出了勤劳朴素的人民的苦、乐、情、爱,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闻名遐迩,世代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