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对其进行逐步加工,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对其进行逐步加工,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知教学论认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包含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语课程丰富的人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课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时,如果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且能陶冶性情。因此,语教学应当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夏莉 《文学教育(上)》2010,(18):119-119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教育心理学和情知教学论都认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创设跨越时空的情境氛围,激发情感。课文中有许多历史上的人或事,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再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由此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倔…  相似文献   

6.
小学音乐教学以学生心理、情感、认知为基础,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以及科学认识相结合,通过架设乐声与生活的桥梁让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情感体验。因而教师需要充分发掘教材与生活中可表现、可联系的因素,精心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快乐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快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景,促使课堂教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始终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那么,英语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显然,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相结合,必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之情,并使其体验文章之情呢?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显然.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相结合,必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之情,并使其体验文章之情呢?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霍金侠  齐国忠 《职业技术》2006,(14):147-147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一定的情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东西。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投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囚素,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所有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因素,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将教师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课堂情感教学应该抓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面向素质教育,这已是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体验”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学生的兴趣、热情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萌发、孕育的。如果语文教学能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猜想、争辩,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因材施教,贯彻以人为本、实践第一的教学原则,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体验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就  相似文献   

15.
情知教学论认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包含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课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时,如果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且能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来源于教师有目的的培养激发。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的艺术方法,充分展示知识本身的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以奇引思,激发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容,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才能使他们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如在讲凸轮机构时,笔者先画了一台玩具钢琴的机构简图,告诉学生,当轴上的鼓轮转动时,其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小凸轮便有次序地拨动长短不同的弹簧片,钢琴就会发出音乐…  相似文献   

17.
<正>何谓数学情感教学,不难理解,其实就是指教师从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高尚的情操,以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的活动。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情感教学,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没有得到协调的发展,教师只有把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才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作为化学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来展示情感因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情感氛围,需要情感体验,需要生活感受和情趣调动。要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实效,重在以情育人。缺少情感,课堂就没有活力,学生也不会受到教育。一、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情感思想品德课教学首先需要教师的情感。教师没有情感,品德课就索然无味;教师情感焕发,学生的情感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才会进入到品德培养的情境,才会受到感动,从而内化为品德行为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对思品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时海云 《语文知识》2014,(12):72-73
“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却可能是生命最核心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情感”二字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则会对教材采用漠然置之的态度,这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情感教育,更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孩子们学会用心观察、理解、感觉周围的人们”。那么,该如何施行情感教育呢?也就是说,一个注重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