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次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否成功地做好家访,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能否带好班集体。前不久,我在家访中遇到这样一件事:去年,我班来了个插班的女生。这个学生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投老师所好讲话。但是,她生活散漫,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全和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很差。我几次找她交谈,不见效果,于是我决定家访,和家长一起对她进行教育。第一次我采用预约型家访,让这个女生提前一天告诉家里,第二天下午5点左右我去家访。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但当我如约而至时,她却在胡同口挡了驾。她告诉我,母亲没在家,家里没人…  相似文献   

2.
刚接手这个班,我对俞草同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听说她常迟到、旷课,学习跟不上。我对她的格外关注是在一次家访后。那次家访,我了解到她和她的家庭:母亲在她10个月大时便带着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母亲离家后,父亲便以酒解愁,大多数日子几乎都处在半醉半醒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2)班语文老师王伊是一位年轻教师,内向腼腆,不善言辞,见到家长也是一脸的羞涩。 当得知她的家访记录为零时,我很疑惑,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并不偷懒。于是,我私下里找到她:“为什么呢?有什么困难吗?”“我,我……”她支吾半天,便低下了头,眼睛里流露出愧疚和无助。许久,我明白了,对她说:“明天上午我和你,还有刘老师一起去家访!”刘老师是她的搭档,一(2)班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4.
以往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早送晚接”一直是我们珍惜、利用的良好机会,而家访的作用却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近来,几次成功的家访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适时、恰当的家访对家园共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的桥梁教师家访时,通过与家长、孩子亲切交谈,可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从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幼儿因材施教,促成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班有个叫凡凡的小朋友,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但是胆小、不合群,平时很少有笑容,有人与她接近她总是怯…  相似文献   

5.
一生的珍藏     
一日,碰到一位十多年前的学生,聊着聊着,她突然说:“老师,上次你到我家来家访,还抱过我呢!”这使我想起刚走上讲台那一年。初次家访,心中忐忑,刚进家门落座,使觉手足无措,恰好看见自己的学生站在旁边,就一把拉过她,让她坐在我的腿上,然后  相似文献   

6.
五张饼     
张港 《师道》2003,(12):48-49
当知青的第三年,我当上了场部的小学老师,教三年级。教了几个月,我就一家一户地家访了。一天,住宿生迎春在路上截住了我。她左手捏右手,右手捏左手,脚蹭着地,看一会儿自己脚尖儿,扬头瞅住我说:“老师,家访,哪天去我家?”我忽的想起,她已经是第二次这样问了,住宿生里,除了她,还剩三个路远的没有家访。都说迎春笨,其实,依我看,这孩子蔫是蔫,要说笨可不笨,这不,作文也开窍了,数学也上去了。我家访也就是和家长联系联系,从来不告状。老是“打狼”的迎春,考了好分数,要是老师亲自将这事告诉她的爸爸妈妈,对于迎春该是多好的事啊!好,明天就是星期…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清晨,我发现办公桌上放了一只保温罐,里面是热乎乎的鱼汤。送汤的人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我知道,这是今年刚入职的新人教师——小王送的。一碗鱼汤是我和她之间的秘密。小王曾经是我们学校宏志班的学生,当时,我正是她的班主任。每次接手新班级,我都会安排家访,了解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小王是一个安静乖巧的女孩,成绩也一直在班级中上游徘徊,因此我一直没有安排对她的家访。但是进入高三以来,  相似文献   

8.
胡翊蕾 《现代教学》2011,(12):23-23
班主任需要耐心、爱心以及不断积累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项工作,而家访就是其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王慧老师是我带教的青年教师,她在初为班主任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家访中遇到的困难尤为突出。这些困难在职初青年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于家访工作,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丹,老师让我来通知你,今晚她要到你家去。嘿,你有好日子过了——”班上的一个调皮鬼跑来神气活现地对我大喊。家访?开学没多久就要家访?我一下子就(?)了。 上课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我都没听见。老师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只好说不舒服——本  相似文献   

10.
调皮表姐     
我的表姐是个看上去文静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但实际上她是一个调皮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她却一向不喜欢老师家访。不过,如果老师要到你家去家访,你不喜欢,那么难道他就会不去吗?当然不会的。这样,从小到大,老师还是一次次到她家去家访了。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外地调来的老师。老师问她:"到你家怎么走啊?"她知道老师要到她家去家访了,就笑嘻嘻地说:"你出校门笔直往前走,然后左拐,再笔直走,看到铁路后,沿着铁路走,走到看见  相似文献   

11.
读完长篇通讯《大爱的青春是这样炼成的》,我不明白,像我这样一个陪伴孙雅艳成长,从发展她入党,选拔她留校成为大学生辅导员,又带着她家访,开展“三下乡”活动,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一起患难与共,对她的故事如此熟悉的同事,为什么还会流泪?  相似文献   

12.
李英 《山东教育》2005,(13):15-15
她,每天早晨总是来得很晚,寒冷的冬天,总是穿着单薄的衣服,手上裂了一个个的血口子。我带着酸楚,向她了解情况,可每次总是失望。为此,我进行了家访,得知了她的家庭情况。几年前,她妈妈与爸爸吵架,一气之下,喝下农药,撒手而去,留下年仅7岁的她与3岁的弟弟。爸爸又给她找了一位后妈,带来了7岁的女孩和5岁的男孩。家访后的第二天,我把她领进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3.
长期的家访实践告诉我,要使每一次家访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讲究家访的技巧。在一次次的家访实践中,我逐渐悟到了一些家访的技巧。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家访  相似文献   

14.
家访归来     
张港 《教师博览》2006,(11):22-23
才初中二年级,我就当上了“知青”,又是“知识”又是“青年”,与我没有一样合乎。可那时全这样,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没过多久,队长把我叫进了队部。队长说:“你麦割得好,到场部去,去教书。麦割得好,书也教得好。”我竟然当上了教员。前任温老师说,过几天家访家访,学生就听你的了。我听温老师的,没过几天,就从近到远地家访起来。郭冬花是全班分数最末的一个学生,因为这个,她从来不出一声。冬花家在襄河,是住宿生,这是雨季,路难走得很,我就想好了,等道干爽点再去她家。冬花算术得了90分,下学了,她在操场上截住我。她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脚…  相似文献   

15.
自呱呱坠地,十几年来,我何其有幸,受过那么多人的指点教导。片言之赐,皆我师焉。值得我一生感恩的老师太多,值得我一生铭记的课亦是。可,唯独那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真正镌刻入了我的心底,点亮了我的心灯。(1)确切地说,那是一次家访。她作为语文老师兼新走马上任的班主任,来我家家访。那日下午,她散着长发,戴着一副红框眼镜,着一身黑白条纹的套装,摁响了我家的门铃。我站在母亲身旁,拘谨地迎她进门。落了座,问过好,  相似文献   

16.
初三开学伊始,我突然收到班里小美的一封信,内容很简单——打算辍学。对我这个班主任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小美一直表现不错,家境也还可以,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我决定马上家访。第二天,我来到小美家,在田间见到了她的父母。我说明来意后,小美的母亲抢着说:"这孩子也太任性了,我们对她要求严一点,她就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17.
暑假家访,跟一位原本成绩比较糟糕的学生的家长谈她的女儿。这是一位豪爽的母亲,此刻她笑逐颜开,让我想起她不久前的忧心忡忡。她的女儿是我带的学生,是个喜欢成天在田里抓泥鳅捉黄鳝却对学习不“感冒”的野丫头。她母亲第一次来找我时,承认她以前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认为爱孩子无非就是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等  相似文献   

18.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19.
家访回来     
才初中二年,我就当上了知青,又是“知识”又是“青年”与我没有一样合乎。可那时全这样,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没过多久,队长叫我进了队部,队长说:“你麦割得好,到场部去,去教书。麦割得好,书也定教得好。”我竟然当上了教员。前任温老师说,过几天,家访家访,学生就听你的了。我听老师的,没有过几天,就从近到远的家访起来。郭冬花是分数最末一个学生,因为这个,他从来不出一声。冬花家在六队,是住宿生,这是雨季,路难走得很,我就想好了,等道干爽点再去她家。冬花算术得了90分,放学了,她在操场上截住了我。她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脚在土上画着圈…  相似文献   

20.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总要做好新生家访工作,而往往忽视了对“老”生的家访工作。其实,经过了两个月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又对幼儿园、对老师陌生了起来。通过实践我发现:对“老”生进行家访也很有必要。一、教师可全面了解每个孩子的假期生活在家中,父母会将孩子的日常生活详详细细地告诉老师,孩子会将自己新学的本领表演给老师看。这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参观幼儿的卧室、玩具橱,以此来观察幼儿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家访,我知道了胆小的亦亦暑假里参加了舞蹈班,开学了可以鼓励她给大家表演;我知道了好多孩子都学会了几个小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