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栖息地。在这里,虽然教师精心预设,但是总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事件在动态的课堂与我们不期而遇。面对突发的课堂事件,我们大多数教师"谈虎色变",想说爱你不容易,有的轻描淡写,避而化之;有的"雷霆一击",压而抑之……对课堂事件,即使看似干扰课堂教学的,我们都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教师却简单、机械地解读了“生成”,误以为“生成”仅是预设之外课堂中的“节外生枝”,有的甚至错误地将“预设”完全摈弃。试想,在这种“放羊式”的课堂里,若教师没有很高的专业发展程度和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那么,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会有之;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会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会有之;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局面会有之。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成。我们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  相似文献   

3.
在与一线教师尤其是实验区教师的座谈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忙于点击课件,忙于梳理教材,忙于解释练习,而对课堂上种种宝贵现象却熟视无睹;有的教师进行微格教学或课后观看自已的教学录像时,却发现问题百出,丑态毕现;有的教师在校领导或同行的“观察”下授课,常如临大敌,手心出汗,一心想着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顺利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6.
王杰英 《师道》2013,(12):51-52
传统教学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头顶,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是上课,有的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有的简直成了受罪。如何激发这些生命的活力?让课堂不仅成为我们播种希望和理想的地方.更要让种子破土萌芽,  相似文献   

7.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气氛沉默而压抑,在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有的课堂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入?仔细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造成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不能畅所欲言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插话”是他们思维的“灵光一闪”.有的极具价值,有的失之偏颇,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既要维护课堂应有的教学秩序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氯围,又不挫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巧妙地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走进语文课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过于强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教学中教师总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不仅牢牢地主宰着课堂,而且教学言论亦是百分之百的权威。而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更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和“感官效应”,“一味地迷恋于自己之所好而一往无前,一味地宣泄个人的情怀而一泻干里,  相似文献   

10.
很多时候,我们学着许多教师的语态或凭着惯有的言语方式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地使用着课堂用语。如同鱼在水里游但从不知分析水的化学元素,鸟在空气中飞但从不知分析空气的构成,我们“生活”在语言之中却很少有人回首品析一些“教师集体课堂语言”。  相似文献   

11.
滕梅 《教育文汇》2015,(4):44-45
数学是一门富有美感的学科,数学教师理应成为“美育使者”“魅力教师”,其美感就真切地体现在数学课堂里。纵观我们冷漠的数学教学,我始终觉得缺少了数学课堂该有的“温度”,我们只能原地徘徊,难以超越自我,无法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我常常在思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促使他们依“兴”而生,随“趣”而行呢?“导”之趣【教学回放】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相似文献   

12.
有句话叫“童言无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上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傻问题、怪想法”,弄得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甚至尴尬。有的教师借提问离教学内容太远而置若罔闻;有的教师干脆付之以笑“傻头傻脑”,而有问不答;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是在扰乱课堂,而责骂学生;往往使提问的学生感到失望。甚至质疑自己,“老师,我说错了吗”?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傻问题、怪想法”,正确引导“对症下药”,既不能回避问题,敷衍了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进入了数学课堂,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在积极实践中。与此同时,有的教师却排斥、冷落了教师的“讲解”,片面地崇尚学生探究,在课堂上滥兴探究之风。请看如下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4.
有智慧的教师能够从看似“节外生枝”的事件中“化险为夷”,使课堂因生成而呈现别样精彩。所以,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它不期而至,是一朵朵盛开的思维之花、智慧之花。怎样让生成之花在思想品德课堂绽放呢?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秋启动到现在近两年了,而作为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并不乐观,教师主宰课堂、霸占课堂现象还十分严重,许多语文教师有的自傲自负:“改什么改,还不是这么教!”有的仰天长叹:“改去改来,不知怎么教!”课堂环境要么死气沉沉,一任教师自己唾沫横飞,无一点生气活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信念的行为,它体现于我们日常不经意的细微之中”。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在《教师人生的幸福境界》中说,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教师在学历上并无差别,可是,有的教师师生关系暗淡,一生平平,更不要提“幸福”二字了;而有的教师从教几年就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教研硕果累累。我们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所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一、文本解读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许多教师正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堂。但是,我们总感觉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的开发和利用,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超越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肤浅、浮躁、迷失,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我们为“情境创设的多维翔实、环节预设的精雕细琢、媒体运用的新颖奇特、课堂提问的激情澎湃”而津津乐道。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看到,有的教师抛开文本随意拓展,在朴素的课堂中大加“工艺”,实在的目标非要用空洞的辞令来套用,有效的教学情境非要用精美的图片来装饰,简单的板书非要用复杂的电教手段来替代,……如此这般,使课堂教学变得浮躁而复杂,  相似文献   

19.
我们平时进入课堂常常或学着许多教师的语态或凭着惯有的言语方式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地使用着课堂用语。如同鱼在水里游但从不知分析水的化学元素,鸟在空气中飞但从不知分析空气的构成。我们“生活”在语言之中也很少有人驻足回首品析一些“教师集体课堂语言”。于是,我们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些相习成风、习惯成自然式的课堂惯用语。  相似文献   

20.
胡乐乐 《教师博览》2007,(10):34-35
今年5月22日,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课堂上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侮辱老师。与此同时,起哄之声频频响起,学生下住随便走动,个别学生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混乱不堪……5月25日互联网再现了这一情号,各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海艺辱师事件”只是近年来频发的此类事件当中影响较大的一起。因此,人们在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辱师事件”对老师的人格、身体乃至生命造成了严重伤害。社会进步,教育为本,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尊师重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却受到如此的凌辱?“辱师事件”不仅触及了我们的道德底线,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尊师重教文化的反叛。和谐社会的创建有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基,历史赋予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也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和尊严。目前全国各地不时发生的“辱师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伦理道德意识趋于淡化,家庭教育杠杆失衡,教育改革步履缓慢,“素质教育”严重缺失,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心理问题,等等,都是导致辱师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刊组织这次“辱师事件”大家谈,是想进一步反思“辱师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当前时代教师职业进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