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生产良好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及设施,是保证粮食作物及其它农作物良好生长的物质基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实现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保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和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全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全市粮食产量和质量,以及其它农作物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乎民生安全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保证国民口粮问题、吃饭问题的重要产业,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水——水利工程——农业生产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全市、全省的粮食产量连增得到有力保证。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本文对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以期为家乡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设施之一。农业生产、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离不开灌溉,但仅仅依靠自然降水是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必须要通过人工灌溉,借助于水利工程、结合天气和降水情况、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期及长势,来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满足粮食作物及其它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确保粮食产量质量和粮食安全。本文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生长、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于浩  郭祥琨 《科技风》2013,(23):126-126
我国水资源非常短缺,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尖锐,干旱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节水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各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及进度、项目区地下水位、灌溉用水量、监督建设资金安全使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设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项目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具体措施。本文以诸城市为例,从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概况、建设布局、建设内容和工程效益等方面对规划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用地呈现紧张局面,为缓解土地资源的紧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新技术被普遍利用在农作物的栽培或施肥上。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推进农业节本增效,促进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发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有效措施。这一技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本文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存在的局限性,系统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们把粮食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环环相扣地制定措施,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技术战略与路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技术战略和路线选择尤为重要.本文从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大面积增产、主攻玉米持续增产、主要依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种粮农民经济收益、粮食精深加工、节约和降低产后损耗、构建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国家战略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技术战略与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与趋势,分析湖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探讨推动湖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安仁县老科协的帮助、指导下,湖南省安仁县在南方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在农事社会化服务方面,突出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推出以“六统一”为基础的“十代”(租机)服务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创了南方特色现代粮油产业新模式。该模式破解了困扰当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三大难题,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形象,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牡丹江市粮食物流产业链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对其研究,发现牡丹江市现代粮食物流产业中存在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加以整改,最终加快改造传统粮食流通产业,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推动粮食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粮食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水利工程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确保粮食安全、民生安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中,都离不开水利工程,各乡镇的小型水库、塘堰、小型泵站、小型灌区、供水工程、供水设施等水利工程设施,对农村社会繁荣、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对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长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此加以简要的分析,以为促进全市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出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市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文化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推动了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程,是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产量质量的保障,是实现优质增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技术提升等均为粮食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在当前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局势下,大水大肥等依靠农用物资投入提升粮食产量的增长效应已进入平台期,持续增产的空间有限。在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数字经济与农业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将是我国粮食增产增效的新增长点。围绕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针对从整地到粮食入库的全过程,文章提出了智慧农业的“九步法”,即“两精”“三变”“三减”“一用”,并分别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内涵、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对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的作用。最后,针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就大数据的获取、标准化、应用和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工程,是促进粮食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是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78-78
<正>"十一五"期间,隆阳区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全面实施科技兴粮措施,主攻单产,增加总量,完成了粮油生产增长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为隆阳区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艳苹 《金秋科苑》2010,(21):62-65
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稻米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主食。水稻生产不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也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调研时强调指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快精深加工转化,对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是农村、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保山市昌宁县珠街彝族乡丛岗村自2001年起,根据省、市、县科技部门依靠科技进步,为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开展实施科技综合开发示范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在发展以核桃产业为龙头,同时发展粮食、烤烟、林果、畜牧等产业上,取得了较好的科技综合开发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年来,全市农业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供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全面推进。聚集重点农业科技企业40余户,千草生物、勇辉公司成功上市,建设了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内江分院。依托生猪健康养殖及综合加工技术集成示范等产业链项目,打造中国黑猪之乡;依托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