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表早晨的曙:天亮,破晓。“鸡鸣外欲曙。”(《孔雀东南飞》)晓:天亮。“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夙: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旦:早晨。“旦辞爷娘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中有这么一句话:“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课本把句中的“旦日”一词注释为“第二天”,笔者认为此注不妥,应该把“旦日”一词解释为“太阳初出时、天亮时、平旦”。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3年第10期《小学教学研究》中郑昌军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关于《两小儿辩日》中太阳究竟是“初出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离人近”?郑老师通过画图的形式告诉我们说早晨人所接受的是阳光斜射,而中午所接受的是阳光直射,图中斜线的距离比直线的距离长,故中午太阳离人更近。文中所画的图确实能清楚地表示出“日出”和“日中”太阳  相似文献   

4.
陈志平 《中学文科》2005,(11):72-72
《三峡》一文,有这样两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句(1)中“亭午”和“夜分”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时间概念;“曦”和“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合起来讲意思是不通的:“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午,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这个句子应分开来讲:“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半不见月。”可翻译为:“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这样理解意思才正确。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 一位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此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在古汉语中,有时把本来应该分开来说的事情并成一个句子来说,这样的句子,叫做“合叙”。例如: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例①是“非亭午不见曦”和“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并成一句来说。句意为:如果不是中午,就见不到太  相似文献   

7.
《促织》一文,表时间的词语有近三十个之多。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系统掌握这类词语,我们对这些词语作了如下的归纳整理。一、表朝夕年月①早出暮归(早,早晨;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②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日神东君;既驾,已经乘车出来) ③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夜里十二点钟前后·也泛指深夜) ④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从晚上到天明) ⑤翼日进宰(第二天,翼通“翌”) ⑥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十多天) ⑦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每年) 二、表今昔未来 1、表过去⑧既入宫中(已经) ⑨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已经)  相似文献   

8.
晓: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旦:《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朝:《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夙:《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曙:《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旭: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晞:《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相似文献   

9.
一、特定称谓计时法古代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八时叫夕、暮、昏、晚,太阳居天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时叫员。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反之后,日人之前,这段时间叫喊时。日久以后便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再以后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日出就到了天亮时。例如: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以木兰诗》)②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以孔雀东南飞》)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枫桥夜泊》)④鸡鸣外欲…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堪称一部“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却蕴含着我们这个世界上古时代的丰富信息。然而,由于时代久远,其中很多宝贵的信息并不为后世的读者(包括今天的研究者)所理解、所重视,常被斥为怪诞不经,甚至被视为神话总集。今天,我们应该让《山海经》从神话回归历史,恢复它是上古时代的一部信史的本来面目。汉代刘秀(欲)在《上(山海经)表》中写道:“《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东晋郭政在《山海…  相似文献   

11.
郦道元的《三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动静相生,摇曳多姿,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不愧是散文里的精品。但笔者认为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有的地方经不住推敲。“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句的意思是“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配套《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这一句有力地表现了三峡山高天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鸟的天堂》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的教学 一次公开课上,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向阳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段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展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鸟的天堂》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的教学 一次公开课上,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向阳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段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展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合叙,即前面提出两个或更多的词或短语(本文在其下用“·”“-”标出),后面以对应的词或短语相承搭配(本文在其下亦对应用“·”“-”标出)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平行结构关系。比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即“亭午见曦,夜分见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即“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糜鹿”。 合叙这种修辞手法,其构成一般都应遵循对应相承的原则,即要按词序相承,不能颠倒,一错乱便易产生误解。杨树达先生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对合叙有专述,所举句例结…  相似文献   

15.
《列子·汤问》里有一则寓言故事叫《两小儿辩目》,故事讲的是两个小孩在路上争辩不休.一个说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些.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要比中午的大.远小近大:另一个则说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要比早晨热.近热远凉。最后他们让路过的孔子来评判.可结果“孔子不能决”。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江西教育》2011,(9):33-34
【片段一】品读提示语,发掘人物品质(《草船借箭》王崧舟)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东海岸夏令时早晨8时30分。 阳光已经照亮了纽约曼哈顿“金街”上因无数摩天大楼遮天掩日,“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街路。……  相似文献   

18.
同义复用,这在古书中颇为常见,古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复语”或“重言”。顾炎武说:“古经亦有重言之者,《书》‘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遑即暇也。”(《日知录》卷二十四),王念孙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良工取之,拙者疑殆’的殆亦疑也,古人自有复语耳。”(见《读书杂志》卷三),王引之《经义述闻》中说:  相似文献   

19.
《两小儿辩日》一文中涉及了两种自然现象“日初出大如车盖”、“日初出沧沧凉凉”和“及日中则如盘盂”、“及日中如探汤”。到底是早晨时太阳离地球远,还是中午时太阳离地球远,你能用所学过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吗?平时我们观察一个物体出现近大远小图2的现象是由于视角不同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AB与CD的大小一致,观察者MN眼的位置是M,此时AB和CD相对于M的视角∠CMD>∠AMB,所以,在视觉上AB就小于CD,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眼的视角大,则这个物体看起来就大,视角小则物体看起来就显得小。弄清近大远小的原理后,再来分析为什么我们觉得…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