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吕蒙才略的进展来源于读书,而吕蒙从不好读书到好读书,则来源于孙权劝学。这件事,《资治通鉴》里记叙得比较简明:“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孙权的这番劝学辞,讲了自己读书的体会,又给对方指出了读书的方向和方法,是很有说服力的。从孙权劝学联想到现在中小学的有些领导人和教师,颇有感触:这些人也似乎苦于“多务”,一  相似文献   

2.
“英发”统编教材注释为: “英俊奋发。形容周瑜气概俊伟。”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载孙权曾与陆逊论周瑜、吕蒙:“公瑾雄烈,胆略过人”,吕蒙智勇双全可与之相比,“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吕蒙不喜读书,因而在“言  相似文献   

3.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选自《孙权劝学》)素材运用:孙权现身说法,大谈读书的好处,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觉读书。受教的不止吕蒙,还有我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相似文献   

4.
正师(导入):话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是最有名的常胜将军。然而关羽最终失败了,他败给了谁?生:吕蒙!师:对,他败给了东吴名将吕蒙。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学习了,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师:《孙权劝学》出自哪本书?这是一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有一个故事:东吴大将吕蒙不喜欢读书,受到吴主孙权的斥责,后笃志学习,孜孜不倦,待拜为大都督统率三军时,学识超群,"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相似文献   

6.
许多同学喜欢读《三国演义》,喜欢听《三国演义》里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吕蒙读书的故事。三国时期的东吴,有一名大将叫吕蒙。他虽然英勇善战,但常常被人瞧不起,因为他没有多少学问,他  相似文献   

7.
手不释卷     
这一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意思是说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勇敢,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相似文献   

8.
手不释卷     
《下一代》2010,(7):37-37
【语出】:《三国志·吴书》 【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文】:形容勤奋好学和做事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军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有一次,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而吕蒙却说:“军营里时间太紧,根本没机会读书。”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这是在找借口,你的事再多,难道比我的事还多吗?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活捉关羽的吕蒙就是一例。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吕蒙读书的一篇文章《孙权劝学》。  相似文献   

10.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不肯把手中的书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入了迷。卷,指书。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相似文献   

11.
701班歪史     
班长吕蒙的“狮吼功” “安静—”一声狮子吼,刚才炸了锅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耳膜都被震痛了。不用多想,此乃本班第一号人物班长吕蒙。班长与三国大将吕蒙不但同名同姓,还同形— 一样的“虎背熊腰”。每天早上开门收作业,吕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门口占了个“密不透风”,想不交作业就进,免谈。  相似文献   

12.
《孙权劝学》通过对话,详略有致地记叙了孙权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经过,表现了孙权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说明了人不可不学和学必有所益的道理.全文仅119字,就把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等众多的人和事交代清楚,这不仅与本文用语十分凝炼有关,更主要的是作者自然巧妙地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对比衬托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708班歪史     
708班有精英75位,个个有风采,人人有故事。今特选个性人物数名,——展其风采。班头吕蒙"安静——"一声狮子吼,刚才炸了锅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不过大家的耳膜快被这高分贝的声音刺破了。不用多想,此乃本班第一号人物——班长吕蒙。班长与三国大将吕蒙同名同姓,还同  相似文献   

14.
孙权劝学     
《阅读与鉴赏》2007,(11):45-45,7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的一流统帅,孙权与吕蒙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孙书岐 《陕西教育》2008,(1):116-116
读书,有益于一个人的完善和发展,即使杰出人物。也是如此。近日,我重读《孙权劝学》一文。感触颇深。作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孙权从自己的真实体验出发。对爱将吕蒙提出了“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的殷切忠告。其殷殷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使欲以忠心报主的吕蒙倍受鼓舞而“乃始就学”。才略长进之神速,使人称小诸葛的谋臣鲁肃惊叹之余,继而又“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相似文献   

17.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相似文献   

18.
数月内,吴魏交战,吕蒙以其才,三战三捷。可好景不长,一次交战,吴国大败。调查发现,魏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火箭炮。孙权大惊,谓吕蒙:“卿速去俄罗斯购得先进武器,若否,吴休矣!”吕蒙领命,先打了个国际长途过去,谁知魏俄已结盟,俄罗斯给吕蒙吃了一个闭门羹。孙权愤然曰:“小俄罗斯竟如此猖狂!罢了,卿速联络美国。”吕蒙作难曰:“上不知,美国远在大洋彼岸也!”孙权乃赐其“全球通”,吕蒙联络至美国,怎奈听不懂那美国佬英语,孙权断然下令:“学!”吕蒙于是从师学习,半年,能说矣。吕蒙飞了半个地球,用大量金银翡翠换得一批导弹,大喜,飞回吴国。至…  相似文献   

19.
梨园戏《吕蒙正》是泉州"七子班"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泉州梨园戏《吕蒙正》与明传奇旧抄本《彩楼记》在文本上存在继承关系,可能受现存明末南管选本《吕蒙正》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一定的影响。对比元、明二本,泉本《吕蒙正》在剧本上呈现出情节细腻、人物言行并重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孙权劝学》中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略,愿意与吕蒙深交。在读到“拜蒙母,结友而别”时,有同学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肃与吕蒙结为好友还需要拜见蒙母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鲁肃与吕蒙之间并非结拜,而是结交为好友,是不需要专程拜见父母的,但古人强调孝道,百德孝为先,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行礼问安,具体的规矩,在“三礼”中都有明确记载。鲁肃的年龄和资历都在吕蒙之上,他主动与其结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