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而许多的问题,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2.
学校、家庭、社会犹如"三条腿"支撑着教育这个"桌子",但是,当前家庭、社会的教育氛围不能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而是"一长两短",在某些方面,家庭、社会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向玮 《中学教学参考》2010,(12):111-111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靠学校孤军作战,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要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才能相互促进。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4.
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目标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体系,学校与社会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家庭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内容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学校与社会的公共道德测评体系、社会行为监督和纠错惩处体系,家庭与社会的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为此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和谐教育体系,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泰勒和多尔的课程原理因为缺乏整体性而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目标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体系,学校与社会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家庭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内容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学校与社会的公共道德测评体系、社会行为监督和纠错惩处体系,家庭与社会的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期望、社会资本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家庭、学校的社会文化资本对儿童教育参与程度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教育期望、学业自信、学业努力和学校情感问题时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影响并不亚于我们以往所研究的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家庭、学校的社会和文化资本因素以及学校课堂环境时儿童的教育期望、学业自信、学业努力程度的提高和学校情感问题的解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析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时,不能单纯考虑儿童的家庭经济和人力资本特征。还要考虑与家庭、学校相关的一些社会文化资本因素。我们可以通过社会、文化资本以及学校环境的改善来提高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业成就。从而达到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张晶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  相似文献   

9.
从学校角度出发,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相联系,分析三者在实施德育上的关系,指出当前学校德育创新,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这一过渡阶段常存在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敌视、自卑、焦虑和抑郁心理,网络成瘾、叛逆对抗、厌学逃学、吸烟喝酒等行为问题,个别青少年甚至存在暴力问题、混黑帮等。这些问题有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因素等,本调查主要了解学校、家庭和社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以便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探讨有效的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简短分析,并分析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打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大教育网络,全社会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教育”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也由于各种具体场合具体需要的推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现象日渐普遍,这无疑是件大好事。有人讲,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三者的结合,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效益。这个观点一般来说是正确的,而问题在于,怎样结合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效益?概言之,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主要是沟通和参与;学校与社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优势。要强化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优化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多渠道教育网络化的整体效应,保证整个教育目标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家庭、社会体育课程资源从未被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利用与开发或利用与开发效率不高的状态到利用与开发效率较高的状态的过程,形成一种立体型的教育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为中心,社会体育资源为依托,家庭体育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冯嘉曙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发属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影响的。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应该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协调配合,有能...  相似文献   

19.
家庭、学校、社会是人的道德生成的三大环境。认识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功能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人的世界现、人生现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推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课外阅读》2011,(12):118-118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不能互相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