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明明 《海外英语》2013,(8X):210-212
早在150多年前,亨利·大卫·梭罗作为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哲学家和先验论领导者,对物质主义下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即人类拘禁在物质世界里追名逐利,忽略了人性神圣的一面。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反映了其在这一方面的思考。它详细描述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上的小屋中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经历,但《瓦尔登湖》仅以四季的更替描绘作者一年的生活。此书并非小说也非自传,而是结合二种派别来批判当代西方文化的消费主义和唯物主义以及其对自然的破坏。此书不仅批判当代社会还尝试了极具创造力的当代文化视角,种种迹象皆可从梭罗对瓦尔登湖的亲近和对自然的向往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Walden     
这些年来,探讨生活方式的书越来越多了,有妙悟人生的,有潇洒人生的,有闲适人生的,甚至有无聊人生的,而亨利·戴维·梭罗,则可以称之为实验人生的。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45年7月4日梭罗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处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在此后的两年又四个月的时间里,梭罗一个人在瓦尔登湖畔,与禽兽为邻,与寂寞为友,与春天共眠,与严寒抗争;他津津有味地看蚂蚁打架,他畅然会神地倾听天籁,他饶有兴趣地探测湖底的形态,他认认真真地记录湖水的结冰开冻;他劳作,他访友,他读书,他深思。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梭罗写下了这本“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徐迟语)的《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警句式的言词,那都是梭罗沉思的结晶。我们知道,通常能入选教材的都应该是该民族语言中最经典、最优秀的篇目,此文就是出自《美国语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梭罗,走近《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3.
孟磊 《华章》2011,(26)
《瓦尔登湖》中详尽描述梭罗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这一短暂生活代表了一种追求完美的原生态生活方式,亦是寓完美追求于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可以永远出世,环境决定论将人与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尽管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的时间可用短暂来形容,但他明白再入世中如何做到不是为完美而完美,而是将完美渗透于日常点滴中,只有如此才能免于迷失.梭罗为彷徨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理想生活的范本.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自然     
《中文自修》2007,(7):36-36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并赐予了人类缤纷的生存空间。人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大自然也因为人类的存在以及人类独有的灵气更增添了几分色彩;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找到了心灵的皈依,瓦尔登湖也因为梭罗而呈现出自己最纯净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到瓦尔登湖去的时候,怀着的理想,肯定不是今天人们所能理解的。他在湖畔森林里伐木,盖一所浸润了露水气味的粗糙木屋,然后独自一人在那里,像其他生物一样,从容不迫地生活。“生活就在这儿。”梭罗这样说。他不是一个隐者,只是一个生活的极深的切入者,像修剪过的  相似文献   

6.
一、说文本(一)文本的内容与地位本文的作者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写成了一本“超凡入圣”的《瓦尔登湖》,《神的一滴》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梭罗以他特有的视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尔登湖,可近可亲,可目可人;然而,作者离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能让我反复重读五六次以上的作品并不多。然而,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却是一个例外。而就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来看,张知遥的译本(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则在语境和汉语表达方式上,更符合我们当下的阅读习惯。18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的《瓦尔登湖》,到2004年已诞生了150周年。全世界又一次将目光聚焦于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以致掀起了自然生活之风的新浪潮。而在中国,我们不难从图书超市中看到不同译本的《瓦尔登湖》醒目地汇聚在一起,成为让人动容的一种风景。从《瓦尔登湖》不断地被翻译出版行销的特有现象,不难…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28-130
以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随笔集《瓦尔登湖》的文本呈现为核心,从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出发,通过《瓦尔登湖》所彰显出的梭罗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要素,结合梭罗导师爱默生的相关理念,探求《瓦尔登湖》所呈现的价值理念,与梭罗身上"真正的美国人"这一评价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的超验主义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是一次哲学运动及文学运动。梭罗撰写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书中记叙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躬身践行的简朴生活。该文通过作品赏析,对梭罗作品中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图雅  高娃 《海外英语》2014,(22):207-208,215
兴起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的超验主义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是一次哲学运动及文学运动。梭罗撰写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超验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书中记叙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躬身践行的简朴生活。该文通过作品赏析,对梭罗作品中瓦尔登湖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生活如椅子     
在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有三把椅子,很简陋,但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梭罗说:我的屋子里有三把椅子,独坐时用一把,交友用两把,社交用三把。  相似文献   

12.
解读梭罗巨著《瓦尔登湖》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海外英语》2011,(8):325-326
梭罗的巨著《瓦尔登湖》是19世纪的一部伟大的超验主义著作。梭罗在书中表达了他对大自然质朴而深沉的感情,同时探讨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作者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写成了一本“超凡人圣”的《瓦尔登湖》,《神的一滴》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梭罗以他特有的视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尔登湖,可近可亲,可目可人;然而,作者离开之后,砍伐、工业及冰藏商人的贪欲,给美丽的瓦尔登湖带来了不幸。不过,瓦尔登湖并不因此消亡,她倔强的生长着,让作者读出了她的庄严与纯洁,给作者的精神带来了快乐.灵魂得到了净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坤 《初中生》2008,(6):18-21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瓦尔登湖》是梭罗检验超验主义思想的一次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实践是梭罗超验思想在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体现,《瓦尔登湖》大力提倡了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超验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自然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并赐予了人类缤纷的生存空间。人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大自然也因为人类的存在以及人类独有的灵气更增添了几分色彩: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找到了心灵的皈依,瓦尔登湖也因为梭罗而呈现出自己最纯净的魅力;蒙古部族曾在阿尔山挥戈上马、谱写英雄史诗,阿尔山也因此拥有了圣洁的神韵……人类和大自然,是永远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7.
<正>描写景物,关乎技术,又并非完全如此。就技术手法而言,课文中所列举的已经够多够用了。但若仅止于此,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说起景物描写,脑海里总会冒出几位作家。他们都是以描写景物著称,但是人们似乎很少关注他们的描写手法有多么高超,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行为,以及文字背后的意蕴。一位是美国作家梭罗,为了写《瓦尔登湖》,他独居瓦尔登湖畔,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  相似文献   

18.
生活如椅子     
王清铭 《科技文萃》2005,(9):144-145
在梭罗宁静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张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椅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用两张,社交用三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瓦尔登湖》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以及超验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对《瓦尔登湖》一书的解读来进一步阐述梭罗那种关爱自然,注重精神自由,独立而和谐的个人主义思想。展现了梭罗独立于社会而进行精神探索之旅的无畏以及他那种思想对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的影响:注重精神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