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现代汉语中,“着”字的音读和语法义项最为复杂多变,而怀化方言的“着”字更为复杂,令人难以把握。本文在分别列出怀化话“着”字全部音读和义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与北京话不同的音义及语法作用。为了叙述的方便,兹将怀化活的“着”率按音设及语法义项分为六类,并分别标记为着l、着;、着。、着。、着5、着。,用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加方括号表示)同时标音,声调调值用角码数字标记。有些义项在举例时引用了部分古代文学作品语句,并不说明那些例句中的“着”字读音与怀化话相同,只是用怀化话与之观照,其应用形式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
“下”字在中古时代为假报匣母开口二等字,《广韵》有全法上声胡雅切和去声胡驾切两个音读。怀化方言里,“下”字有两个洪音和两个细音共四个音读。其中两个供音是方言里的基本着读,用法灵活而范围广泛;两个细音中,一个是方言本身演变的产物,已处于消失状态,一个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结果,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逐步取代洪音音读的趋势。为便于分析称述,兹将怀化活的“下”字技音速分别称为下;、下。、下。、下‘,辨析如下。下;主要用作方位词,原则上讲,凡是方位上与“上”相反的,怀化活都用洪音上声下;,与方位相关的动词和限定…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诗经)中“宜”字的语法环境、语法功能入手,考察“宜”字的词汇意义,进而谈谈“宜”字在先秦时期的其他用法和一些习惯搭配格式。  相似文献   

4.
詹丹 《语文学习》2020,(2):66-69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选入了苏轼的一篇短文《书戴嵩画牛》。六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的文言文还比较少,选在教材中的文章,基本浅显易懂。相对来说,这篇短小的文言文,理解起来有点难。课文不但有冷僻的“搐”字,有字常见而义项现在较少用的“掉”,以及一些词性活用的语法现象,如“锦囊玉轴”等,而且就文章主旨或者人物的言行来看,也存在着理解歧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还”最初是用作动词,隐喻机制和特定的句法结构导致其语法化,结果是副词“还”产生,首先产生的两个副词义项,是“重复”义和“转折”义。  相似文献   

6.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元明时期,原本表示“附着”义的“着”字已经语法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语法、语义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在《老乞大》中是有所体现的。本文通过对《老乞大》中“着”字用法的浅析,试图反映出元明时期口语中“着”字用法的新变。  相似文献   

8.
俄语多义词的若干义项可依据自由-限制,词汇-语法的标准划分为为自由词汇意义,词汇限制意义,语法限制意义,词汇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和熟语意义6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忠县地属重庆地区的东部,其语言中有许多方言特征词语。“嘴”的别体有九个,它在普通话中具有八个义项,在忠县话中,其意义与普通话稍有不同;“嘴”在普通话中可以作名词、动词、量词,在忠县话中也能如此。但是,忠县方言量词“嘴”却与普通话量词“嘴”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以"的语法化顺序和"以"及其相关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认为:多义词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中可借鉴该词语法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但并不能盲从或照搬其语法化顺序:1.教材应优先收录一个词使用频率最高、最可能用于基本交际的义项,然后根据语法化顺序讲解语法化程度最低的义项及中间义项;2.针对那些语法化程度较高、意义虚化程度较高的义项,应该抛开词源,单独教学;3.针对那些教材收录义项缺失、无法形成语法化连续统的多义词,要慎用语法化顺序的指导作用;4.有些可看作话语标记的虚词,则无需从其语法化的根源着手。  相似文献   

11.
陶文娟 《文教资料》2011,(33):29-30
现代汉语的“经过”除了有动词和名词义项外,也有介词的倾向。“经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表示动词,到表示名词,再到表示准介词的语法化过程。社会的发展,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人类的认知规律是其语法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甘肃方言特点举要(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中、南部汉语方言分属于兰银官话、中原官话及西南官话.本文归纳、比较了数十个县声调、声母、韵母的同异,并从语法角度进行了人称代词、“数-量-名”结构及介词“拿”的音读与用法的比较,为官话方言下位分区提供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诗经》中“宜”字的语法环境、语法功能入手 ,考察“宜”字的词汇意义 ,进而谈谈“宜”字在先秦时期的其他用法和一些习惯搭配格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陕西方言的如下语法特点可以从《金瓶梅》里找到根据:1.逆序构词如“菜蔬(蔬菜)”“找寻(寻找)”“齐整(整齐)”等;2.“家”字用如复数标志“们”,周至等处阴平调的“我、你、他”加上“家”字表复数和领属;3.耀州等处“的”字相当于“着”字,而西安一带“着”字用在句末表示将然时态。  相似文献   

15.
“见”字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义项及其语法特点已有同志言及,此仅就其形、音、义略陈管见。关于“见”之形变。“见”甲骨文作“  相似文献   

16.
探讨所字结构中省略介词和省略“所”字的两种情况,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这两种省略的理论根据,又指出“有以 V”和“无以 V”是动宾词组,而“文以载道”一类结构是判断句式。  相似文献   

17.
“者”字语法功能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语文言虚词“者”的演变。不仅考察了它在《诗经)中作结构助词和构成“者”字结构的基本用法;更侧重考察了它在秦汉以后用法更为特殊、复杂的情形。汉语中“者”字的语法功能从简到繁,从不完善到完善,又从盛而趋向于衰。  相似文献   

18.
在《诗经》中,“言”字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带用字。穷尽其中所有“言”字并归纳分析后可以看出,其词性除公认的属动词,名词外,尤其是引起注意的,是其明显具有连词(相当于“而”)和语气助语在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介词“寻”和汉语史上其他介词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同时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也有其原因和机制。本文在详细描写介词“寻”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句法位置的变化是介词“寻”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类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语法化择一原则、词义义项的竞争和“类推”三者因素促使介词“寻”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拿”字的语义语法演变过程,并与“把”相比较,发现两者有明显差异:“拿”字语法化为处置式介词的过程明显要快于“把”;“把”在文献中有被动式介词的用法,而“拿”字在通语中没有作被动标记的用法,却在现代汉语方言里出现了。本文从语义的差别性角度来解析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