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它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其他国际共运的领袖,分别根据各自的斗争环境和新的国际形势,发展了马恩的新闻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根据中国当时具体的国情,以及新的斗争环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新闻思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其社会经历的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工作,他们创办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家,为200多家报刊撰写过稿  相似文献   

2.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报刊的奠基人.在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中,报刊活动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就是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恩格斯也是从给报刊撰稿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们运用报刊这种锐利的思想武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因此,认真研究他们的报刊活动,从他们的报刊活动中吸取营养和教益,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学和报刊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都把开展批评看作是报刊的基本职能之一.他们认为,报刊应当通过针砭时弊、批评错误来发挥自己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开始从事革命的报刊活动的.当时,普鲁士以及整个德国的封建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社会非常黑暗.封建专制制度的种种弊端、它的腐朽性,都暴露得非常明显.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曾编辑和指导编辑过数十家报刊。他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编辑报刊的实践经验,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论述。研究他们的经验和论述,探讨他们用以规范报刊编辑活动的原则,这对于今天的报刊编辑工作和编辑学研究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报刊编辑实践和论  相似文献   

5.
书讯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一书已出版。该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37年至1895年的新闻论著共202篇(组),全面地展现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涉及新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报刊规律、报纸与社会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报刊的责职、报刊的有机运动、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报刊的复杂的政治性质、社会政治制度与新闻政策、工人阶级与出版自由、党报的工作原则、新闻写作和编辑、新闻工作者的素养,等等。该书还收人附录材料15件,其中有些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实践和报业经营的新资料。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报刊文章中,不时有人引用“风格就是人”这句话。有的引用者说,这是马克思讲的。据查,这句话见于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但是,这句话有个引号。细心人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是马克思的话,怎么会加引号呢?其实,它不是马克思自己的话,而是马克思引用布丰(或译为毕丰、布封)的话。  相似文献   

7.
书讯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一书已出版。该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37年至1895年的新闻论著共202篇(组),全面地展现了他们新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涉及新闻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报刊规律、报纸与社会舆论、传播与社会发展、报刊的责职、报刊的有机运动、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报刊的复杂的政治性质、社会政治制度与新闻政策、工人阶级与出版自由、党报的工作原则、新闻写作和编辑、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报刊的思想观点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也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报刊活动实践和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总结,提出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路德式揭露”是恩格斯肯定的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1851年8月,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对比了马克思和威廉·沃尔弗(WilhelmWolff,1809-1864)的写作风格,写道:“如果你自己担任经理,毫无疑问,事情就会办得好些,就是说马上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1905年事件以后,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报刊党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较多的是“党派性”,同党性称谓相近)的初步揭示的基础上,列宁对于报刊党性的论述是深刻和系统的,它的影响也是久远和广泛的。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这个党的出版物的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超人的写作者滚开!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1.
赵亮 《青年记者》2012,(26):79-80
为了更好地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新闻大家的新闻文章和新闻思想,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新闻写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毛体新闻在文风和思想上高度统一,更是其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所谓风格,是具体的话语情境和人格的高度统一,这在毛泽东的新闻文本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党性原则是随着无产阶级党报的诞生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初期以及此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党的新闻事业主要是指党报。因此,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实际上也就是党报的党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们,在创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创办、编辑和指导过许多党的报刊,他们是无产阶级报刊工作党性原则的最初制定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全面地论述过新闻事业的党性问题,但是在他们中晚年时期的“党报思想”中已经孕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他们始终把报刊作为非常重要的武器,积累了众多报刊实践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思想经过后来几代无产阶级政党主要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新闻传媒业不断壮大、走向历史转型期的今天,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对于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报刊,稳步有序地开展新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经济学家,恩格斯有20多年从商的经验,他们对报刊的经营是内行而不是外行。但是,由于政治上遭到的种种迫害,他们创办的质量很高的报刊却在经济上被逼得破产。也许由于这个缘故,人们误以为他们在报刊经营上是失败的,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这方面的论述。实际上他们有不少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的报刊经营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政治上考察报刊,但也经常“单纯从出版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合集》※(※后面不再注明名书。)第38卷535页),他们从这个角度把记者工作视为一种“谋生领域”。(34卷455页)马克思谈到《新莱茵报》时说过:“我曾经给  相似文献   

15.
党内法规首次明确舆论监督地位 舆论监督特别是通过批评报道进行的舆论监督,是无产阶级政党报刊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很重视报刊的批评功能.他们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反复强调批评报道的重要性,而且亲自在报刊上组织批评报道,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王雷 《中国广播》2004,(11):18-19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始人是以从事新闻事业为自己革命的重要内容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决定了他们要宣讲自己的思想理论,就必须通过报纸杂志(也应包括书籍),因此,他们不仅是许多报刊的撰稿人,还亲自编辑出版过不少种报刊。在他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有许多名著都是首先在报刊上发表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始人具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留下了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200多家报刊撰稿,他们对报刊的运作十分熟悉,既从新闻职业角度,也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角度考察报刊现象.他们关于有机的报刊运动、报刊的公正惯例、报刊与人民的关系、报刊的首要职责、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等观点,丰富了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他们对报刊与政治的论述,开阔了我们全面观察报刊的眼界.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从青年时代起,同马克思并肩作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他们长时期运用报刊从事理论活动和政治斗争,为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党的新闻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精力。马克思的逝世,人类犹如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头脑,恩格斯悲痛之余,勇敢地承担了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大使命,以极大的毅力来完成马克思未竟之志。恩格斯十分关心国际工人运动,关心时事政治。他仔细研究每个国家的情况,同各国社会主义者保持联系,在家里接待来访者,阅读大量报刊——他订了七种日报,十九种周报,其中有德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9):38-39
<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论述中,"独立报刊"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考察他们使用这个概念的情形,可以窥见到他们对报刊政治判断的基本立场,以及权衡社会力量对比之时的报刊策略思想。在他们的论述中,报刊是否"独立",主要从报刊与当权政府或党派是否有密切联系,是否依附还是独立自主来判断的。一般说来,他们  相似文献   

20.
芦锋 《记者摇篮》2008,(1):57-58
如果主持人把很自我的人格意识,在节目中表现得毫无节制,那么与受众之间的角色距离将不存在。任何脱离媒体要求而狭义的强调人格魅力,都将是节目主持人的大忌。这是一种职业风范与个性风格相融相克的历练,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和矛盾中,来探讨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应是专业媒体工作者应该集中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