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择教育是针对当前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教育缺失选择、学生不会选择这一状况而提出的一种面向教育对象的充满选择的生活,以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特征,以实现人的主体人格的完善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形式。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是选择教育的最根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主体性是选择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与消费方式,构建崭新的社会主义消费,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承接,以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人本、公平、生态、全面均衡的和谐消费。消费涉及各个方面关系的协调处理,这就必然地要求消费必须以尊重其他主体的自由与权利为前提,必须顾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维度,才能实现和谐消费。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内容实质,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价值选择。本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解读和谐消费的内涵与外延,探求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名刚 《教育探索》2004,2(8):94-96
主体性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当前并行的热门教育话题,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如何融三者于一体,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课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弘扬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发展其主体能力和塑造其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历史就是其追求和实现自身本质,展示其主体性的过程.教育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一定社会阶段的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是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而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这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看,要求的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和谐统一.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始终存在并亟待解决的矛盾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要求与社会对人的功利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要尊重人性,回归童真世界;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的理想目标。和谐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谐才有利于社会,从而也有利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说,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和谐。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提高有赖于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说和谐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过程,就是每个人的主体意识、他人意识、公民意识不断觉醒和生成的过程。传统教育中曾忽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不和谐导致班主任在工作中屡屡受挫,无法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对此问题,青年班主任改变工作态度及方法:以礼待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孙孔懿 《中学教育》2011,(5):5-9,43
和谐哲学是一门"关系哲学",是关于关系之理想状态的哲学。在和谐哲学视域中,人集诸多关系于一身,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关系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关系从自然自发、单一贫乏状态向着自觉自为、丰富和谐的境界发展,因而主张重建与生活世界被割裂的联系,强调教育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以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性教育活动中逐步成为和谐关系的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7.
传统人生美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之间存在诸多关联域,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建构的理论资源。传统人生美学的"天人合一"观有利于促成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和之美"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所追求的和谐主体建构具有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强调情理和谐、内外兼修等方面;老庄"有无相生"观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实现有机统合。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不断追求美的过程.而美的追求离不开美的教育.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懂得美与人、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高师美术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生活中,将承载着传承民族文明,肩负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任,学生应该具备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由与道德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与道德都是人之属性。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取决于一种尺度。善是自由的根本尺度,这种尺度不是对象或客体对主体的一种规定,而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对外部对象或活动客体实现的一种价值要求,即道德判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善的过程,道德的完善,就是自由的实现;自由以道德作为最终表征,道德以自由为表现形式;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自决、自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必须以对道德必然性的认识与遵循为基础;只有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因此,在自由与道德的关系中,道德是实现自由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自由离不开道德的判断,道德以自由的实现状态为依据,道德与自由共生共存,密不可分,道德与自由的这种关系是人的目的状态不同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富裕、兼顾和谐与自由”。这一价值策略尽管明显优于计划经济社会对和谐的优先选择,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仍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大缺陷就是在人生追求和精神领域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为: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人的需要的满足、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社会关系的丰富、自由个性和主体性的充分发展等丰富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当代教育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完善教育内容、实施宽容教育、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教育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教育和主体性教学都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教育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存教育制度的束缚,以激发人的天然学习倾向为出发点,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提到了教育的首位,促进了当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对我国实施主体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能之一,也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以美育在教育人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它让教育对象更好地把握主客体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美育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目标领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一种创造教育,美育也就具有了最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个人就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个人就业与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重视就业功能而忽视人的发展功能的功利性倾向,将导致教育工作中的技术化和人的片面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更要为促进人的充分发展提供支撑,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 ,必须对大学教育的内在逻辑进行重新审视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讨论大学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大学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中心 ,应该承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重视人的自我完善、生命价值以及终极关怀 ,直面人类处境的有限性与其理想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张力 ,最终引导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7.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的变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人的创新精神提出了空前的要求。创新作为人类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它向往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全面发展的展现方式,全面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创新教育并不是要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之外再赘加上所谓的“创造课程”,而是要在把创新教育融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提高其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是在创新主体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而人文素养"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个性自由、思想解放以及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高等教育的这种人文关怀是育人、育心、育德的全方位综合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契合,它为研究生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源动力和价值引导,也是人文素养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阐明了人的产生、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的未采也必然受制于自然选择;但是,由于人类能力的增强,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包括人体自身),使自然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变化,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生态美育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生存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具体表现在:使人由单一和谐走向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暂时的、一过性的快感享受走向持续的、长久的美感体验,由注重单一结果走向生命过程美的追求。广泛开展生态美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诗意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