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8年2月17日,一个男婴在立陶宛的一幢农舍里诞生了。这孩子长得又瘦又小,哭声有气无力,因此他的父母称他为“病猫”。也许是由于先天不足,“病猫”长大后,身材矮小,体质虚弱。然而,这没有妨碍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成为世界第一次原子爆炸试验时在现场采访的唯一的记者,成为美国空军用原子弹轰炸长崎时唯一的非军职见证人。出众的才华他就是《纽约时报》科技记者威廉·劳伦斯,即美国新闻界熟知的“原子比尔”(“比尔”是“威廉”的昵称)。1905年,他从立陶宛移居美国,根据波士顿一条大街的名称为自己取了“劳伦斯”这个姓。1921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纽约世界报》工作,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1930年,他转入《纽约时报》科技部工作,很快就显  相似文献   

2.
《中华读书报》3月29日、《南方日报》3月18日刊登同一篇题为《“一切”是什么》的文章,批评刊物竞相改版谈时尚的做法。文章说,《湖南文学》今年一期起改为《母语》,将一贯老旧的纯文学棉袍换上了西文化的霓裳。封面就很不文学,一位女青年头上顶起了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其创意是“从原子到数码”。改版后刊物定位的说明是:对人类的一切的整体关注。其内容是:从网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9日凌晨3:50,两架“大师”号B-29型轰炸机从提尼安岛基地起飞,飞机炸弹舱里携带着一颗原子弹。这是美国计划中的对日本的第二次原子弹打击。8月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已经在广岛爆炸。 轰炸机向着日本的大城市长崎飞去。在第二架飞机的机舱里,除了机组人员外,还有一位57岁的矮小男子.他就是《纽约时报》科学新闻撰稿人威廉·伦纳德,劳伦斯。他是机上唯一的新闻界人士. 为什么美国联邦政府单单选中了劳伦斯而不是别的记者,使之成为原子弹爆炸时新闻界唯一目击者呢?这同劳伦斯本人的优秀记者素质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是分不开的。事情还得从1939年说起。  相似文献   

4.
王洪鹏 《出版史料》2012,(2):99-104
正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把两颗原子弹投在日本,造成了日本居民的巨大伤亡。原子弹威力之大,让人们谈论原子弹时为之色变。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当时中国报界对原子弹做了大量报道,刊载这些文章的报纸被人们争相传阅。1945年8月20日的《中央日报》发表以《原子弹》为题的文章就对报界对于原子弹的关注情形做了描  相似文献   

5.
报刊上的“随笔”逐渐多起来了。人民日报开辟了《市场随笔》专栏后,登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泼辣,引人爱看。如题为《字号老也要店风好》这篇(见2月26日第三版。以下简称“字号”篇),就写得较好。也有个别篇章,如题为《请看看左邻右舍》这篇(见2月13日第三版。以下简称“请看”篇),写得就不够好。“字号”篇说的是北京天源酱园的事情。作者有一天走进这家店门,看见有两位售货员  相似文献   

6.
《航空档案》2005,(11):41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41年后的10月16日,64岁的王景富仍对那时的情景记忆扰新,他自豪地对记者说:“原子弹爆炸后,从地面上冲向蘑菇云的,我是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2):97-105
小社出大书之三——《中国民居》 前两次说的是“学林”的丛书,现在回过头来再谈“学林”的“大书”。前面我曾经说过:“学林”每隔两年左右就要“爆炸”一颗“原子弹”,即出一本“大书”。但是,这些“大书”并非“两年左右”就可以出得来的,而大都要经过三五年、十来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筹划和磨练才能打造成功。  相似文献   

8.
冯一 《新闻前哨》2001,(1):26-27
请看下面这篇题为《中国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的消息── [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 16 日电]今天格林威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 官方在8小时后发表的声明没有提供这次爆炸的细节,但是保证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它还要求召开一次世界最高级会议,衬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问题”。 这项宣布中国已成为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的第五个国家的声明是在莫斯科宣布赫鲁晓夫辞职后24小时之内发表的。 观察家说,这是时赫鲁晓夫继承人一次及时的提醒,即中国已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切领域取得进…  相似文献   

9.
最早在晨光微熹中闪亮的是这个纪念碑:“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张爱萍将军手书的这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在晨光的映衬下,可以清楚看见上面的碑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这些清楚记载历史的文字写于1992年9月1日。到今天,被称为中国“原子城”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化剑为犁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定下的大气候下,砸锅卖铁也要炒股……”一些股民发出这样的感慨。2月1日,新华社刊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人称之为12年来的中国首部“资本市场白皮书”。仅一天的功夫它就改变了几乎所有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11.
谈谈新闻媒体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小农 《今传媒》2005,(4):16-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中,胡锦涛同志又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9,(3):77-77
2009年2月16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在亚运时建成覆盖城区的无线宽带和3G网络,政府服务在线办理率要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报刊求疵     
山巷 《今传媒》2003,(4):74
“参政事”当做“参知政事” 《解放军报》2月11日七版《寇准的省悟》第一行“寇准,乃北宋名臣,刚过不惑之年即擢升参政事(相当于宰相)。” “参政事”当做“参知政事”。《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寇凖”条,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召除参知政事,劝太宗立太子。”“参知政事”条“官名。简称参政。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可见,“参知政事”可简称“参政”,但不可称“参政事”。  相似文献   

14.
时尚人物     
歌坛 原子猫:开春要解散继去年年底推出新专集《LadiesNight》不到两个月时间,来自英国利物浦的美少女乐队组合“原子猫”传来分手的消息。“原子猫”方面的公开说法是,她们将“休整12个月”,让娜塔莎能多点儿时间陪伴儿子乔什。 自走红起,“原子猫”三人组合珍妮·弗罗斯特、利兹·麦克拉侬和娜塔莎·汉密尔顿,不断传出内讧谣言,而按原计划,“原子猫”将完成2月开始17场演唱会合约,并于3月推出精选集。  相似文献   

1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常看到的那幅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图,是一位叫陈书元的摄影家当时在现场抓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半个世纪之前(即1945年7月26日)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作为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碟”,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日本因其当局继续采取负隅顽抗的态度,而遭受毁灭性打击。结果是,10天后的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二枚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一周后的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多年来,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当时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作出的回应或表态,其实是“无视”(日语写作“默杀”,含意为“不理会”、“不重视”),而非“拒绝”。如有人这样记述道;“起初,日乍政府对《波茨坦公告》的正式反应是消极的。铃木贯太郎首相对国内作了无视该公告的发言。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17.
(一)在消息标题的制作上力求形象化。如《文汇报》1980年9月19日发表的《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湖北日报》1985年7月3日发表的《请消费者为“荷花”洗衣机“拿脉问诊”》;《工人日报》1980年10月24日发表的《20台“飞人”缝纫机台台“飞”进领导家》;《大众日报》1980年2月29日发表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美国首次将原子弹用于军事目的。8月6日和9日,美国空军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地各投一枚原子弹。这种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可怕,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当时给日本以毁灭性的打击。《纽约时报》的记者威廉·劳伦斯是当时获准随机采访轰炸长崎的唯一记者。作者运用其出色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对这次历史性的轰炸作了观察性报道,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字。从飞往轰炸目标到原子弹在长崎爆炸,作者把读者带到了那个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使人几十年后读起来仍然不寒而栗。这篇报道获1946年普利策报道奖。(弓正)  相似文献   

19.
1964年10月16日,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相似文献   

20.
《湖北档案》2004,(1):16-17
2004年1月16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2月26日,本刊记就《条例》有关问题,采访了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鲁中才。以下是采访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