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乞大谚解》是研究明初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那"可用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对书中所出现的"那"作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明初北方口语中"那"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元代以来汉语教科书《老乞大》及《老乞大集览》的若干词语作了考释,以为研究之助。  相似文献   

4.
《老乞大》是历史上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反映了元明时期北方话的口语面貌。本文通过整理,分类列举《老乞大》谚解本中的复句,以期和现代汉语相印证,揭示出复句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古本《老乞大》是元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该书当中的语言被认为是当时北方方言的代表,为我们考察近代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在从语法成分、语义功能、共时和历时角度对《老乞大》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俺"、"咱"、"咱每"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形成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7.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8.
《老乞大》是高丽、朝鲜两朝人教习汉语用的教科书。全书主要以几个高丽商人在元朝的商业活动为线索,内容涉及元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关于元代服饰的情况记载颇多。本文将《老乞大》所记与中外史料相结合,以期能对元代的衣俗有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现代语文》2009,(11):20-22
《老乞大》是朝鲜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也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元代汉语的再现。元代汉语中的疑问句较现代汉语来说句式更复杂,特点更独特。本文通过对《原本老乞大》中所有疑问句的考察以窥见元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原本老乞大》一书成书于元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反映了元代北方方言口语的实际情况,是当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在《原本老乞大》中"了"字的出现频率十分高,主要分为句中的"了"字和句尾的"了"字两种情况。书中"了"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现代汉语中"了"字的用法在书中已经基本具备,只是在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商洛学院学报》2015,(5):57-59
《元曲选》宾白作为反映元明时代语言特点的语料,有四个由词尾"的"构成的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元曲选》宾白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的功能,再结合定量的方法统计《元曲选》宾白中这四个代词每一种功能出现的次数,"兀的""恁的"是指示代词,句法功能具有互补性,使用频率一高一低;"甚的""怎的"是疑问代词,句法功能没有互补性,使用频率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
《原本老乞大》是旧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元明清三代的口语实录,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笔者选取了元代本《原本老乞大》里有关衣食住行的口语词袄子、汗衫、茶饭、路子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文献对这些口语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张蔚虹 《现代语文》2010,(2):150-151
《原本老乞大》是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本丈选取《原本老乞大》里的几个方俗语词进行考察,并根据有关文献进行了粗浅的解释,希望能对汉语词汇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老乞大》、《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部会知书,反映了元明时期北方话的口语面貌,动补结构在元明时期有很大的发展,两书里的动补结构的结构类型、补语的语义指向具有多样化等特点,助词“得(的)”同“将”一样,能作为引进趋向补语的结构标志。  相似文献   

15.
《老乞大》、《朴通事》两书,是古时候朝鲜用来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有充分证据表明两书作于元代末期。明代经过一些修改,然而修改不是很多,两书反映的大体上是元末明韧的口语.两书中的“却”便很有特色,本拟就语义特征和语用环境两个方面对‘却”的用法做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老乞大》作为中国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中国语言的教材,其各种数量短语的运用十分广泛。同时又富有当时口语的时代特征。通过研究《老乞大》中数量短语的使用,对近代汉语中数量短语的词武特点加以探索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口语特点。通过对《老乞大》中数量短语统计、组合形式、语法功能和语法特征研究,了解《老乞大》的数量短语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老乞大》、《朴通事》中的“是……也”式,认为《老乞大》、《朴通事》中这种格式即使是读书腔的混入,也和当时的口语体系相容。  相似文献   

18.
<老乞大>是高丽、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流传了几百年.我们通过对谚解本<老乞大>中"子"、"儿"、"们"、"头"、"家"、"生"六个词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梳理、分析,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北方口语中词缀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9.
《老乞大》等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在编纂和语言方面很有特点,从语言本体和汉语教学等方面对这些语料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相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好"都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朴通事》中"好"还用作动词。副词"好"由形容词"好"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