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与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思路。面向智能制造与精密行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CECCCDIO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工程教育为指导,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对面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业的高技能复合型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一体化课程体系,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实践教学体系与媒体需求脱节、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有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以"能力内敛"为特征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新闻理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模块三层次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实施“多证书”制度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实施“赛学结合、课余创业”模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加强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工科行业特色型高校理科人才培养“危”“机”并存,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文章提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与改革思路,并以河海大学为例,探索出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改革模式:按照“模块化、分阶段培养”的指导思想,树立为行业与新兴科技领域输送“拔尖创新、交叉融合”型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融合、共享、实践”的培养理念,创新实践了“教育教学双轨并行”的实施机制,人才培养改革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无疑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推动力。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中,实践和理论之间相互孤立的现象较为严重,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着知识结构更新和专业能力升级的任务。为应对媒介融合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新闻教育改革应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之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能力培养理念必须突出前瞻性,突出新闻传播专业的培养特色。大胆实施宽口径教育,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向交叉领域大胆拓展。  相似文献   

6.
新文科建设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应对新文科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根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积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跨领域融合、推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互动发展等路径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新文科建设理念紧密结合,全面优化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使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适应现阶段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确保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价值论层面,结合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项目具体实施状况,案例式描述教学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本质与过程,对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的重要领域之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四型"人才。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充分利用高校搭建的有利教学平台,利用高校特有的人员、设备和资源优势,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做了深刻研究,就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基于OBE教育理念,重新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了“林—土”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覆盖全要素的持续改进机制,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吕文辉 《教育与职业》2007,(17):115-11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对高师体育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奥运会对高校体育人才需求、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在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核心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改造对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结合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自动化相关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体系进行优化,提出创新能力实践体系建设目标,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采用多种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较差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完善培养体系,优化培养目标;增强企业融合,培养专业师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技能,以期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转型发展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方法与背景结合,课内与课外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统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然后探讨了如何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复合型商科人才需求攀升。文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分析应用型高校商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模式,即进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群体的社会评价,开展校、院、系三级协同调查与反馈,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平台驱动持续改进,并提出达成度量化评价模型,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工科类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探讨如何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资源配置模式提出改革的措施,通过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合作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类专业的改革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科研与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模式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国外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我国的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引发行业特色型高校转型发展,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论述了制度变迁与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关系,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案例研究,指出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创新教育理念,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建特色人才培养方式,并在宏观上构建创新教育制度整体谋划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06-109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人才培养要从跨媒体、跨知识、跨文化等方面出发,培育熟悉全媒体业务技能、知识结构多元、思维多元的全能型、复合型新闻人才。为此,需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建设媒介融合型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外媒介融合教学实践平台,走一条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给高校传统工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现有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文章提出基于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包括构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产学研融合的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培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交叉型人才队伍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