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晓华 《成才之路》2012,(10):40-40
正中学语文教材节选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中心。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分析课文,现试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供同学们参考。一场得不到结果的爱情,在风雨飘摇中失去最终的寄托。前生的"木石姻缘",换不来今生的相守。是命运的注定,抑或是一场充满心计的横刀夺爱?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长福 《中国教师》2014,(13):92-95
<正>高中语文必修3选编了《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一段故事,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下称《林》)。笔者拟以《林》文为例,通过探究"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来阐释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要重在准确、深刻和个性化。一、《红楼梦》"对女性尊重"的微观认识"宝黛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红楼梦》的一条叙事主线。整部小说通过对贵族阶层"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盛衰描写,展示了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5.
读完《红楼梦》,我的心犹如纤纤细手抚过的琴弦,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或许有人会说:"《红楼梦》适合女人看,男人不宜,因为书中很多都是关于爱情的。"然而,我最想说的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受《西厢记》影响之深,不仅仅限于思想精髓上。《红楼梦》对《西厢记》曲文的化用极为自然妥帖,为点化宝黛爱情、推进小说情节演进、丰富宝玉黛玉人物形象起到关键作用。崔莺莺、张生的爱情之路也成了宝玉、黛玉爱情关系的映照。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他借鉴戏剧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借鉴戏剧中花的意象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对纯情、真情的推崇,真诚地书写宝黛爱情,更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小说戏剧化使得《红楼梦》韵味无穷。《红楼梦》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知行合一"(人与社会关系,推崇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实践)、高扬人文主义理想、内在超越性诗意追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红楼梦》中爱情失败与成功的事例,发现爱情的成功是有条件的:前提条件——缘分;充分条件——感情;必要条件——独立;辅助条件——明智。《红楼梦》中大部分的爱情都是以悲剧结局,是因为有些条件不成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班岚 《林区教学》2015,(2):37-38
《红楼梦》中的人物矛盾错综复杂,层出不穷,其中的爱情故事除了有名的"宝、黛、钗"三角恋爱之外,还有令人唏嘘的贾芸和小红的爱情,且刻画得细腻、生动。从芸红之恋解读《红楼梦》,成为红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 ,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 ,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 ,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 ,真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 ,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叙事有神话与现实两个层面,但当作整体看。整体看《红楼梦》是女娲炼石神话的续篇,一部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新神话"。"新神话"是对人间"乐事"的考验,"考验"的中心是"情",结论是人生如梦,情缘皆幻。为行此"考验",《红楼梦》中除仙人、仙事、仙境的直写之外,其人间描写的环境也属"幻境",人事的描写也"偶见鹘突",人物的设计也属"幻形",非如读者通常认为的"真的人物",而是为"谈情"所"特制",是理念化、道具化和模式化的,不可以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理解把握这部作品。把《红楼梦》作为艺术看,过去以《红楼梦》所写为"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府兴衰"的几乎公认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甚至歪曲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真与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5.
哀绝的恋歌     
卢永杰 《学周刊C版》2011,(4):207-207
洋洋洒洒的一部《红楼梦》不知赢得多少读者的眼泪。古往今来,众多人沉迷于“红学”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对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摒去《红楼梦》其他方面,单就黛玉性格和爱情方面略述愚见。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首动人心魄的悲歌。正如蒋和森所说,"它是一首爱情的、青春的颂歌,也是一曲美的人、美的灵魂被毁灭的挽歌。"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一不为宝、黛纯洁、凄惨的爱情肝肠寸断;不为"元、迎、探、惜"四位千金多舛的命运扼腕叹息;不为那形形色色的"贾府下人"殊路同归的结局愤懑不平。该文将以奴婢晴雯和赵姨娘为例,利用语用学原理分析二人的言语特点和语用失误,进而找出导致她们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开篇的地方,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口,对全书作了一个总的概括,说是:“其中大旨谈情”。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正笔还是反笔?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作者玩的障眼法;《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爱情描写只不过是一种掩护,作品的本旨不是在“谈情”。爱情主题说曾被当做《红楼梦》研究中严重错误的观  相似文献   

19.
李岚 《考试周刊》2012,(79):13-1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