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ohn A.Bateman和Karl-Heinrich Schmidt提出了多模态电影分析模型,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电影文本的分析之中。该模型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和电影符号学等理论,对电影文本进行标注、描写和分析,为分析复杂模态构成的语篇提供了实践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报道语篇、政治语篇、各类小说语篇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是这些语篇都属于文本语篇,而对于多模态语篇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现在非常火热的综艺类电影《奔跑吧兄弟》为例。  相似文献   

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面研究起步时间比较晚,甚至目前依然处于起始阶段,相关的论文一般都集中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阐述和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面。通过研究电影语篇,文章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在电影语篇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兼顾了语篇中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表现形式和符号系统。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多模态符号学理论框架,提出适用的分析方法,争取细化多模态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推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及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时代带来的语篇多模态化为话语分析注入新的元素,同时话语分析理论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在系统功能学说上建立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本文以青奥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旨在加深对社会符号学的认识,了解多模态话语的表意方式,增强多模态话语的分析能力,促进语言学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集声音、语言、图像等多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动态多模态语篇。电影语篇中的各种模态符号系统均具有意义潜势,能够发挥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模态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维度对电影《美女与野兽》(2017)的几个典型场景进行阐释与分析,发现电影语篇中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之间存在相互补充、互为强化的关系,三者相互整合与协作,共同构建影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较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信息时代的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从语言和印刷板式入手,对George Herbert的英语视觉诗The Altar中的言语模态和视觉模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进行动态研究,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全面、准确,并为更多的具有多模态性的文学语篇的解读和欣赏探寻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成都市的对外宣传短视频展开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并重点探讨了语篇中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多模态批评(积极)话语综合分析框架,以积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石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案例分析,分析论证了理论框架的合理性。结果尝试将语言学界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城市形象塑造和国际传播问题结合,探讨了我国城市形象的可爱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9.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字体、色彩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将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芳华》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该海报语篇意义的构建,揭示多模态语篇中多种符号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分析和解读电影海报多模态意义能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的内涵,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为人们提供欣赏电影海报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摘要:电影语篇分析主要涉及到语言、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的探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的多豫乌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电影中非语言符号的模态分析,三个层次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经典片段:主人公在船头比翼双飞,体验飞翔的感觉,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是如何通过不同模态之间的配合和协同来体现了影片主题:自由伟大的爱情;旨在揭示各模态是如何在电影语篇中发挥意义共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建筑学术语篇作为特殊的学术语篇形式,具有多模态性。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性可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体现。以一篇建筑设计语篇为例,对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框架,提高读者对学术语篇多模态的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多模态话语是当今多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主要手段。电影、电视剧、广告等拍摄都通过图像、色彩、文字、声音的多模态结合,传递给观众叠加的认知感受。本文基于电影海报《何以为家》,以视觉语法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探讨影片是如何从电影主题类型、人物场景和海报设计等角度实现视觉模态和文字模态的互动,旨在丰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深入解读电影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电影海报利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模态来构建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尝试从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禁闭岛》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三者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综合性极高的一门艺术,,它也是囊括了语言、图像、颜色等符号的多模态语篇。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导演李安以瑰丽的视觉影像、虚实相间的电影手法通过3D技术为我们生动的呈现出了名叫派的少年与一只孟加拉虎如真似幻的海上历险故事。电影中隐喻的运用也是全方位的,是一部充满着隐喻的人生寓言。本文尝试从多模态隐喻视角出发,以多模态隐喻为依托,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通过两者的协同分析来弥补单一视角的表意空白,解密电影所传达的独特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促进多模态隐喻话语分析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昕 《海外英语》2012,(13):256-257,260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一种包括了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多模态语篇的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梳理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展现多模态研究的发展轨迹和方向。一方面,多模态研究经历了功能语言学传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向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在向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发展,为后两者提供更多的研究路径。本研究认为,这两方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这一综合分析视角,为多模态研究开启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为中学英语课堂呈现的多模态化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笔者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视觉、听觉和其他符号这三方面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话语符号,从而提出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健 《海外英语》2014,(7):247-248
多模态语篇分析以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并已成为目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尝试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对朱赢椿的设计诗从语言文字层面和图像视觉层面做出全面解读,目的在于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对这种新出现的诗歌形式做出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