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平凹的新作《极花》以妇女拐卖事件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当代中国乡村的生态画卷。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胡蝶的被拐卖遭遇,呈现出一个乡村的生存镜像,同时也透射出当代中国乡土世界在城乡夹缝中的痛苦、无奈与悲哀。小说更通过对中国农村妇女拐卖事件背后原因的深刻洞察,聚焦了当代乡村日益凋敝这一现实,同时也探索了事件背后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抉择,世事的纷繁芜杂,以及乡土文化面对现代化进程时的坚守与嬗变。  相似文献   

2.
作品信息     
正贾平凹最新长篇《极花》出版贾平凹的最新长篇《极花》日前出版,贾平凹近期在跟读者见面时说,小说《极花》素材来自一个老乡的真实故事,这位老乡的女儿在10多岁时遭人拐卖,后被解救出来,半年后,老乡的女儿竟又跑回了被拐卖地。如此丰富的情节和如此离奇的结局,让贾平凹心情起伏很大:"曾经是那样激愤,又曾经是那样悲哀。但我写下了十页、百页、数百页的文字后,我写不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新作《极花》,以欺骗和拐卖妇女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深层探索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特别是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忽视的农村令人悲悯的现实生存状态。通过被拐卖的女子胡蝶在圪梁村的所见、所想、所感,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城市文明的碾压下的圪梁村一派荒芜、凋敝的图景,表达出对当下乡土社会最真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边缘人涉及的是一种无路可走、未被社会主流文化所真正接受的生命状态。《极花》是贾平凹的又一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是一曲哭诉妇女拐卖和受辱的悲歌,是对城市化进程中无处安放的灵魂的书写。小说中的主人公皆为命运不幸的边缘人,本文以《极花》为中心,解读边缘人的悲剧书写。  相似文献   

5.
陕西作家贾平凹使用圆形叙事模式,令其长篇小说《极花》的叙事在引人入胜的同时又具有特别象征意味,潜含深刻的社会思想内涵。小说一方面把故事情节放在"起点农村—玄弧城市—终点农村"的圆圈中展开,述说"拐卖—解救—拐卖"事件的循环发生,以此揭露在城乡发展差异下的农村存在行为失常和价值失落的现象,折射出农村文明不可抑制的衰落之势;另一方面同时建构一个"起点反抗—玄弧顺从—终点反抗"的圆圈以呈现胡蝶的心理变化,袒露农村女性在向往城市和受传统观念挤压双重影响下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极花》是贾平凹最新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发展的女孩胡蝶,被拐卖回农村,不断地反抗最后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在叙事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吸引读者的同时让人思考其中的叙事方法。本文试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梦境叙事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其成功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典型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表现出了极大的现实热情和当下关怀。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分裂性。一方面,贾平凹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作家,对农村怀有炽热的情感,对乡村文明或传统文明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另一方面,他毕竟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具有受都市文明渲染的观念意识和价值立场。所以他具有乡村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因子,而这二者常常表现为矛盾冲突,使他常常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徘徊,这就造成了贾平凹主体人格的分裂性。主体人格的分裂性反映在其乡土小说中就造成了他的乡土小说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不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热衷于在小说中进行虚幻意象的建构,但他的小说又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的,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贾平凹对现实的关注又是与虚幻意象的描绘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关注当下农村的种种困境,体现了作家直面农村现实的创作立场;同时,也是贾平凹学习汉代文学传统进行自我整理的一种实验。但是,由于作家创作方式和思想资源的原因,小说《带灯》对农村生活的叙述多于描写,对农村问题缺少深入的批判和理性的思考。这也是当前农村书写有待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小说《秦腔》融入了作者对关中地区农村生活的深切体验。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乡亲、那里的语言,同样浸染了贾平凹写作的整个过程。文章以《秦腔》中的语言为对象,从语言的通俗性、幽默性、哲理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出发,对其语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贾平凹作品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路线方针,构建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其中文艺为人民这一核心理论,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当代文学创作一直践行《讲话》文艺为人民的核心理论,真正做到了为人民而写作。以赵树理及高晓声小说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的城市题材小说以及以官场反腐小说为代表的社会热点题材小说便是这一实践的突出代表。《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具有现实的价值及启示,"文艺为人民"仍应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带灯》以乡镇女干部带灯为主人公,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现状,堪称现实主义力作。典型理论自五四时期传入我国并经理论家的创造性转化,在文学领域得到广泛宣传。贾平凹的这部小说在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以及典型化的方法三个方面践行了叙事性作品中的典型性特质,并以此见证这部小说的生活魅力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宋崇碧 《陕西教育》2009,(2):78-78,65
当代作家贾平凹以家乡陕西商州为其创作的源泉,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质于八十年代立名于文坛.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是熟悉的,那块贫瘠的土地给了他的生命,也给予了他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商州的影子,尤其对商州的民间精神,经过作家的深层透视,把商州的民间文化,人民的生存及精神状态,展示给了广大的读者.读他的小说,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读一本商州的史诗.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新作《极花》,是一部具有社会现实提问能力的小说,以拐卖妇女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深挖现代女性视角下的传统男性被阉割困境、现代都市崛起之后的传统乡村凋敝困境。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贾平凹直面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困境,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他又将这个救赎方案交给了传统乡土社会,表面上看他是徘徊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实际上为传统的保留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贾平凹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贾平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进行语言的冶炼,使他的小说语言闪现出艺术之光。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小说《秦腔》不仅全景式的展现了农村生活,也为当代农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存照。小说对农村的土地与发展、文化变迁、伦理道德等问题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极大的忧虑,为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诸多发人深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走深入民间的创作路线,因而作品染上了神神道道的色彩。然而,自《废都》始,就逐渐回归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近作《秦腔》更是作了大踏步的后退,更加关注当下的中国农村现实;而《离兴》则过于粘着现实而失败。贾平凹已形成以神秘主义为表,以现实主义为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阶段下贾平凹先生所创作的小说中体现的对农民的情感也是不断的变化的,贾平凹先生的思想也在改革大潮中日渐丰富和成熟,其乡土思想也逐渐强化,致使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将个人的思想转换为鲜活的农民人物形象,从这些农民人物形象中还可以看出贾平凹先生支持乡土文化的态度,因此研究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的特征、蕴含的文化、以对它的评价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八九五年秋天,二十八岁的西奥多·德莱塞在半页黄色抄写纸上写下“嘉莉妹妹”这几个字,从而开始了他第一篇小说的创作——这是他在文学园地辛勤耕耘的第一收获——长篇佳作《嘉莉妹妹》。小说描写了一个美丽纯朴善良的农村姑娘被资本主义文明毁灭的故事。事隔十年之后,德莱塞又写下了另一个长篇《珍妮姑娘》。这是《嘉莉姊妹》的娣妹篇,是又一部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的控诉书。作家在这两部小说中塑造了两个不朽的形象——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 德莱塞于1871年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小镇一个贫困、虔诚的德国籍罗马教徒家中,父亲是个普通农民,在人生道路上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成就,但是对于子女们的宗教信仰却控制得非常严苛。母亲是摩尔维亚农民的女儿,  相似文献   

20.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