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张晞  游勇 《视听界》2004,(6):62-65
一、数字电视的由来在电视的发展史上,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飞跃,被称为电视传播的一次革命。经历了100年,电视台传输的节目信号仍然是模拟信号,其音频和视频信号质量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干扰和损失,频道的拓展也受到限制。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广电业的运用,电视行业的设备商开始以改善电视信号质量为目的推出数字化摄录设备。此时,数字化只是一个技术概念。90年代,欧美和日本的广电业在技术上实现了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发射到接收全程运用数字编码和数字传输,形成了“数字电视”概念。1996年上海开始筹备数字电视,从而拉开了我国数字电视试验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有线数字电视在全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广电业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业务。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就是从节目摄制、节目编辑、节目制作、信号发射、信号传输、信号接收到节目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它  相似文献   

3.
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电视的盈利模式正逐渐从单一的广告经营模式转为收视费+广告费的双重盈利模式。在新的盈利模式下,对数字电视产品(节目、节目包或增值服务)进行合理定价成了数字电视经营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霞 《报刊之友》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刘霞 《今传媒》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数字电视的出现,对普通模拟电视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从电视技术本身,到电视相关产业,都会因为数字电视的出现而有巨大发展,就让我们先从数字电视本身说起。  相似文献   

7.
孙涛  马兵 《声屏世界》2009,(1):39-40
移动电视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弥补了传统电视“盲区”。移动电视以其视听的强制性、广泛性、时效性等明显优势成为电视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移动电视作为电视行业的一种新兴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也不过10年的时间。业内人士相信,由于地面移动数字电视有着其他类型数字电视所不具备的优势,广告潜力巨大,产业链条广泛,盈利模式清晰,将会成为数字电视领域的“摇钱树”,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
随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博客、播客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广电行业依靠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的单一盈利模式正在改变。其中手机电视能够随身携带,自动接受、自动点播,手机电视正在成为广电部门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ITV,"我的TV"--数字交互电视与电视传播革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国内数字电视的发展正在从单向广播式数字电视跨越到双向交互式数字电视,其标志是2004年推出的“广播式加交互式”的杭州有线数字电视发展模式,目前,它正在进行10万户规模的整体数字化平移,这说明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阶段,作为新型的电视传播媒介,它的全部特性还是待最终现实的验证,但是,它目前体现出来的技术优势已经很清楚,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拥有的受众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本文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传播内容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手机电视不会取代传统电视,但是传统电视媒体应该积极利用这种新兴形式,扩充自己的力量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也早就实现了基本的普及,而电视所依赖的科技也从基本的图像显示上升到了以数字电视为主。数字电视是当今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向,且数字电视的发展已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中数字电视的科技基础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则成为了科学届如今的研究热点。当下,高清数字电视已步入市场,而高清数字电视更是引起了各国研究的兴趣,之所谓高清电视,因为它具有超高的分辨率,而正因为它的高分辨率的特点,造成了它的传输的信号数据量极其庞大,这就要求高清数字电视要采用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原本的视频编码标准是H.264/AVC,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编码标准已无法满足高清数字电视的需求。本文将介绍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HEVC的各个模块以及HEVC在高清数字电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电视,目前正在经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与移动电视的发展阶段。紧接着2004年的数字电视发展年,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异军突起,而移动电视也抓紧步伐在2005年向全国推进。国外一家调查公司In-Stat表示,到2009年,将近55%的电视家庭将与至少一种非传统网络传输系统相连,如光纤网络、卫星网络、数字地面电视或宽带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盈利模式的错位--频道专业化与付费电视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孙玉胜先生的这篇论文在借鉴了当今世界电视经营的多种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中国电视发展的实际 ,从传播内容与盈利模式之关系、频道专业化与盈利模式之关系、付费系统与频道专业化之关系以及单一盈利模式化与电视发展之关系等多个角度和方面 ,深刻分析了中国电视在传播内容、盈利模式、频道专业化等重大命题上的认识与实践误区 ,并为中国电视未来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的、可行的理念与思路。文中许多表述立论有据、清晰畅达 ,对于正在改革、调整以应对入世挑战的中国电视业 ,无疑有着相当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电视诸多新特性中,最能代表数字电视交互特点的视频点播服务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介的观赏方式,使得看电视已经不再是以往的一种被动需求,而是变为了电视观众的一种自主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面向数字时代的电视产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时代,数字电视已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有关资料表明,在发达国家的电视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中,有65%来自于数字电视的推动。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业务还没有正式全面启动,但正在迅速发展之中。大力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刘俊娜 《新闻传播》2006,(12):55-55
随着各国电视机制的转轨,电视制作也从“生产文化型“转向“消费文化型”,商业化比重越来越大,加之电视受众的收视耍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媒介的选择空间也随之增大。电视行业仅在短短几十年中便日新月异,从传统的宣传式播放到今天的各种传播形式、节目类型盛行,网络电视、数字电视、虚拟电视、移动电视、真实电视等众多电视产物也相继推出。可以看到,电视传播正在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冷凇 《声屏世界》2005,(10):56-57
目前.国内电视一般只有销售广告(收视率).从不销售电视载体本身(频道或节目),单一的盈利模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若要改变草一盈利模式.就必须既销售电视广告又销售电视载体本身,即实行数字收费电视。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数字电视的介入不仅给遭遇新媒体冲击的甘肃广电业衍生一条发展之路也将为甘肃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2003年,全面推广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业务;2008年,推广数字地面移动电视;2015年,全国停止模拟信号播出。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这一数字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电视是媒介融合的产品,作为广电业和电信业新的业务增长点,手机电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手机电视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手机电视的出现是又一次技术改变生活的证明,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手机电视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对于任何媒体和技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