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班业新 《文教资料》2007,(7):99-100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虽然数量有限,但是质量很高,因而倍受推崇。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王娇》为例来考察朱湘的叙事诗创作,并将其叙事诗创作放入20世纪20年代特定的时代文学语境中加以研究,力图展示其叙事诗创作的基本特征,进而把握这一创作在中国现代叙事诗初创之际乃至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既有时代对于现代叙事诗的呼唤和深谙中国传统叙事诗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者自身的创作要求与热情,又有西方叙事诗成熟写作经验的可资借鉴,而以白话为主要标志的现代语言的建立亦为新诗人自由灵便地进行叙事诗的创作提供了完全意义上的可能,于是,这些有利因素一起促成了现代叙事诗在20世纪前期中国文坛的成功出场。  相似文献   

3.
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朱湘的叙事诗有他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天生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并把中国古典美学观带到新诗创作中来的诗人,在他写作现代叙事诗时也很自然的融入了古典的元素和民间的意绪,用西化的外形细细描绘着一个个极具中国古典和民间特色的传统故事。因此古典性与民间性并融是他的现代叙事诗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叙事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叙事诗理论却一直到东汉班固才真正提出来,即<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班固清楚地认识到叙事诗的特征是在"感于哀乐"之"情"背后隐藏着"缘事而发"之"事",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汉代乐府采诗制度,对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产生了的极大的推动作用.采诗传统源自先秦,发展于两汉,在采诗传统的背后是一种政治诗学观,即通过诗歌干预现实政治.这一政治诗学观对后世文人叙事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中,叙事诗处于文学的边缘化地位。朱湘是新诗史早期自觉创作叙事诗的诗人之一,徐志摩称他"宜于作叙事诗和史诗"。《王娇》是朱湘叙事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压卷之作。本文以《王娇》为代表,在对朱湘叙事诗的叙事主旨(诗意)和艺术形式(诗艺)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朱湘对现代叙事诗文体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在现代叙事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史中,叙事诗与抒情诗是两条并行的创作潮流,本文论证了中国叙事诗滥觞于先秦,繁荣于汉乐府,成熟于建安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为中国叙事诗的形成与发展勾画出一条清晰的脉胳。  相似文献   

7.
汉代叙事诗是中国叙事诗的第一次高峰,它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汉代叙事诗是汉代气象万千的生活的写照和缩影,全力展示汉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与画卷.论文从汉代叙事诗兴盛的原因、汉代叙事诗的特征、以及汉代叙事诗的价值与意义等角度探究了汉代叙事诗.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典范。笔者通过对冯至早期叙事诗所蕴涵的现代意识及其创新的文体形式这内外两个层面的分析,力图对其早期叙事诗作品所具有的现代意义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汉民间乐府叙事诗以其完整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成为我国叙事诗成熟的标志,同时由于其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叙中插画的叙事特色,以及感事型叙事模式,彰显了我国叙事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式转规范的转型及审美趣味与习惯的嬗变,集中体现在本时期"诗界革命"及"小说界革命"等新的文学变革运动之中.外国文学作品及美学理论的影响,叙事美学观念的崛起与中心位移,各类叙事诗歌、剧诗的试验性创作活动,直接冲破了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的传统美学规范,并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白话叙事诗"创作及"诗体大解放"理论,以及中国现代叙事诗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民间叙事是以民间立场为主导的,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或自由自在的民间精神,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方式。民间叙事是与庙堂叙事、知识分子叙事相对的一种叙事,既包括日常叙事,也包括艺术叙事,但一般主要考察艺术叙事。《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诗意叙事主要体现在寄情于景及对鄂温克族民间文化的描述。这种诗意叙事从本质上是一种民间叙事。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来表达传神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诗意,达到了朴素而幽远的文学境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体现了民间叙事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3.
《阿诗玛》是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民间叙事诗,有多个诗歌版本以及电影等文本形式。文章试图重新进入形成“阿诗玛”的各种文本,从政治叙事、潜在的爱情叙事、民间寓言等角度对《阿诗玛》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14.
洪迈的《夷坚志》虽然是一部文人书写的文言小说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民间文学的叙事特性,即真实性、传承性和奇异性。根据洪迈在《夷坚志》各志序言中的叙述,民间性的叙事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信"、"传"、"奇"。《夷坚志》里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具有"信"而"奇"、"奇"而"信"的民间性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早期现代长篇叙事诗是现代叙事诗最初的花朵 ,不可多得的菁华之作。它不似现代抒情诗一刀挥断与传统诗歌的脐带 ,而是以较为亲和的姿态 ,表现出与传统叙事诗同源的民间情结。本文试图揭示其情结之处诗人以现代立场和眼光对传统的承继和发扬、创新与丰富 ;展示民间的滋养所给予叙事诗的色彩、芳香和情味  相似文献   

16.
胡尔齐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他不仅创造了胡仁鸟力格尔,而且还为叙事民歌、好来宝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胡尔齐的出现,也就不会有胡仁鸟力格尔的产生,更不可能有好来宝、叙事民歌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格林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民间童话的经典。文章通过对格林童话独特的叙述方式、精简的民间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叙事风格上阐释格林童话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向左转”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而民俗叙事始终主动参与并推动此进程。丁玲是其中转得顺利成功的典型作家。在文学书写的过程中,丁玲始终以女性的视角,采撷婚姻民俗参与作品叙事,赋予作品以生活质感和历史厚重感,为我们总结现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婚姻民俗参与范式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从民间叙事视域的角度来看"十七年"小说,我们发现,虽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但由于作家亲身经受了大众自在状态情感和理想的熏陶,深刻体验了民众中原有的、分散的、感性的个人道德标准和感情体验,从而对以往小说叙事视域进行了弥补与突破。在此之上,又以其创作实践中对民间精神风貌的整体关注和对民间和谐醇美审美本真的由衷倾向,实现了民间叙事视域的建构,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孔雀公主"故事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之列,经由傣族的原始宗教崇拜及南传佛教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叙事长诗《召树屯》。佛寺作为佛教文化的集中地,客观上促进了民间口传叙事诗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许多傣族民间叙事诗写作者。随着口传叙事在当代的衰微,"孔雀公主"型故事当中的符号意象在佛寺景观中获得了新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