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对口语交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其自身既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又是社会民族化的—个组成部分。语言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也蕴含着不同民族不同的化、历史,各民族的化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传承和运用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化,化依靠语言,因而英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是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类语言与化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化的异同往往导致语言的异同,因此,外语教学不仅意味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它还包括化教学,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汉英人名姓氏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语言的其他现象一样,同复杂的社会、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在应用中颇具“异曲同工”之趣。鉴于人类思维模式的相似性。着重从英汉两种语言在命名的化心态、来源和命名习俗方面的差异。采用对比法来探讨它们在应用中带共性但易于忽略的问题,仅作姓名化对比研究中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赵艳萍 《青海教育》2006,(12):32-33
一、语言和化 语言是化的载体,是反映化的一面镜子。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化的一部分.具有化的特点。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化,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化特征。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化?广义的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与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化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本所指化是狭义化。民族性、国度性是化的重要属性之一。中国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字,浩如烟海的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为适应发展,实现民族间语言的交际,除掌握必备的词汇、语法和语音外,还须重视语言的化内涵。语言是人类历史和化的结晶,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化传统,其中包括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这一切构成了各民族之间化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因此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学生掌握英语这种语言,还要使其了解这种语言的化背景,使语言和化知识同步发展,以免在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或社会语言迁移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语言一经产生,就深深的打上化的烙印,积淀着化的内容。因而,外语教学中应加强化意识的培养,通过不同化间的对比,揭示和阐释不同化的蕴涵,从而使学习真正掌握外语。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语言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早在二战时期就把原子弹、美元和演说当作三大战略武器,当今则把舌头、美元、电脑当作三大战略武器,口语表达被提到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禁忌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化现象,也是跨化交际中最应慎重对待的。章探讨了维汉两个民族在语言禁忌和非语言禁忌方面的共性与差异,阐明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有关禁忌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共外教学中,英语教师普遍注重语言知识,语言点的学习,而语言既是思维的物质载体和构思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得以发展的媒介,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辨证统一的。语言是人类化的“活化石”,它不但凝结了人类化的全部成果,也把各个民族的化心态、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法化?--语法化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体现着由实到虚的单向性特征或一维性和不可逆性,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化知识的反映,是化与知识的载体,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语言与化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学习语言必定要学习该国家的化。化所包含的内容有许多:政治经济、宗教哲学、学艺术、地理历史、国家制度、民俗民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各类产业等等。学习如果对此不了解,那么很难较好地掌握相应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不同化中动物符号涵义的差异多种多样,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研究不同语言化动物词语的化涵义,对词语的背景意义进行分析对比是跨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世界既有共性的主体化,更存在着千差万别、风格各异的亚化。中西化有着不同的思维理念、化背景、价值观念,这可以从语言的差异上看出。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还应注重提高学生跨化交际的意识。本从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化教育的内容、化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程式化语言是人类交际中一种极其普遍而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在交际中起着减少投入、增加互动的重要作用。是地道流畅表达的关键。同时,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程式化语言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差异。因此。了解并积累各种语境下的程式化语言是成功交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认知范畴与范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事物分类的心理过程即范畴化过程,其结果即认知范畴。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人们通过概念化能力构成了概念体系,从而决定了语言的意义,因此,语义不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以外,而是客观现实和认知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郭益凤 《教书育人》2001,(12):38-39
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总和。而化背景知识,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实践知识和信念。一种语言的化背景知识是极基物。鉴于外语教学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化背景知识全部传输给学生。这样势必要进行取舍。那么,取舍的的标准是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而且必须放在语言教学中,哪些内容可有可无,放在语言教学中?有人把化仅仅看作是有关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等的综合,因而在语言教科书中大量地加以介绍,课成了介绍某一方面常识的综合,因而在语言教科书中大量地加以介绍,课成了介绍某一方面常识的专题。化背景知识具有不同的性质。所以我们要分清语言教学中背景知识的不同性质,了解什么是知识化,什么是交际化以及它们概念的特点,了解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各自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普通语言学体系,是建国初照搬前苏联的。当时苏联针对马尔院士的"语言具有阶级性"观点,集中论证了语言的社会性。然而,语言作为意识的物化控制系统,其性质远非社会性一种品格能概括。人类自然语言具有三种重要品格:实践化品格,意识化品格,逻辑化品格。  相似文献   

20.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委婉语的使用、社会功能及其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跨化对比,指出委婉语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就英汉委婉语而言,有雅化禁忌、礼貌、谈化和夸张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民族特性、化传统、宗教礼仪、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故其又呈现出民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