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泽红  董锁成  汤尚颖 《资源科学》2008,30(9):1336-1342
对比区域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理论值与实际人口和经济量,有助于了解案例区相对于参照区的发展状态,并能为合理调控案例区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确定其未来开发策略提供指导性认识.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普遍采用加权线性和模型,其弊端主要在于过多的权重选择和对不同类型资源之间匹配关系的忽视影响了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对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几何相对资源承栽力模型,并利用新模型,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78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湖北省正处于人口超载,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对人口的容纳能力,未来应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省份和经济活动集聚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岩溶地区。本文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岩溶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选取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人口、经济及社会为评价指标层,对贵州省2000、2004、2008和2013年4个时相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0、2004、2008、2013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09364、0.08957、0.09230、0.0113,呈现较低状态水平,2013年有向中等水平迈向的趋势,在9个行政区域中,遵义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3个行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状况,其余的6个行政区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吉辉  李健  唐燕 《资源科学》2012,34(8):1546-1555
水资源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4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地区水资源与人口、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我国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时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GDP的匹配关系处于波动均衡状态,而与土地面积之间处于极不匹配状态;水资源配置与GDP、人口、土地面积分别表现为比较匹配、不匹配和极不匹配关系,且不匹配程度有缓慢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按照空间维度分析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七大地区,并以2009年为例,计算了各地区水资源一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借此阐释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协调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调节水资源分布和配置的失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董璐  孙才志  邹玮  奚旭 《资源科学》2014,36(9):1799-1809
本文以水足迹作为我国用水总量、灰水足迹作为污染水量的真实考量,选择GDP、人口、耕地面积、水资源4个指标作为影响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基尼系数、水资源消费杠杆系数和灰水承载压力系数对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处于"相对公平"阶段,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和灰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持续在0.27~0.32间波动,耕地面积、水资源仍是制约我国用水公平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水足迹-人口基尼系数也不可避免会影响我国用水公平未来的发展趋势。空间维度上,依照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的角度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类:高度不公平、中度不公平和低度不公平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高度用水不公平区域,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配置低度不公平区域多位于我国西部及部分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状态空间法构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模型,对广州市2002—2007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实际承载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州市在2002—2003年处于可载状态,从2004年出现超载,近年超载愈来愈严重;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过度增长及相应资源消费量增加,是影响广州城市综合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承载力是反映区域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规模和能力的有效指标,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拉萨河流域是西藏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资源对其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各部分相互制约关系为基础,以人口数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多个量化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对拉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拉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尚处于良好的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以2018年为标准年)。并预测分析了2019—2030年拉萨河流域水资源可承载度变化趋势,认为该地区水资源可承载度虽呈上升趋势,但流域内水资源仍能较好的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此外,2019—2030年期间,拉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测度将保持在0.6左右,可持续发展程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各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源条件优越、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健康和社会民生改善4个方面,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2002—2013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对指标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且仍在可承载的范围内,承载状态较好;(2)从空间差异来看,湖北省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明显,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湖北省西部的襄阳、宜昌和随州等地以及孝感、武汉等地区,其中孝感、武汉、宜昌、荆门、潜江、鄂州等地承载力变化显著;(3)根据分类指标评价结果,可知制约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障碍因素具有地域差异性,各地区分类指标评价得分最低的即为制约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各地区协调发展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资源对发展的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文对我国目前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资源对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的承载力、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水资源承载能力超载率.结果表明,如果我国保持现有耗水水平,那么我国水资源理论上的自然承载力为63×108人,我国能够实现的水资源实际人口承载力为25×108人.在今后20年间,我国大陆地区水资源有效人口承载力在15×108~18×108人之间,总体上我国的人口数量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承载力盈余约在2.5×108~5.1×108人.但由于各地人口和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超载达50%以上,而一些地区具有极高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盈余.水资源人口超载区域的用水主要来自于该区域之外.此外,现有经济发展的规模及趋势均在水资源经济承载力范围之内,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支持能力除华北地区之外,普遍有所剩余.随着人口的增长,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跨区域调水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将会在全国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地域分异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约束地域类型研究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文章以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环境胁迫度、生态制约度为关键指标,通过构建分步式或集成式测算方法,按县级单元分别对我国水、土、环境和生态等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约束进行了测算、空间差异分析和地域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我国有近90%的国土已处于资源环境的强约束状态,其中近半受到双要素的强约束,且主要分布在贺兰山—龙门山线以东的人口产业密集区。(2)我国东、中部人口密集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已处于土地资源缺乏的强约束状态;华北、西北、东北、四川盆地以及南方城市地区已处于水资源缺乏的强约束状态;华北平原、长三角及苏北、川渝黔桂省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北部等地已达到环境胁迫强约束程度;生态强约束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大别山线的西南部,该线东北部的黄土高原、阿拉善盟、东北周边及苏北沿海也有成片分布。(3)资源环境承载约束的要素交叉类型多样,多要素约束类型空间分布相对集中,除青藏高原为土地-生态约束类型外,其他交叉约束类型主要集中在贺兰山—龙门山线以东地区。(4)针对我国资源环境承载约束面大地广、类型复杂多样且与人口产业密集区高度重叠等特点,"十三五"期间国家宜在国情基础数据挖掘整理、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承载力评价基础理论方法以及国土空间管控制度完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水土资源承载力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山东省人均耕地资源和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低,近年来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的供需矛盾,水土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空间角度对山东省水土资源现状和未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合理布局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论文分为4部分。一、二部分通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分别对17市地水资源承载现状及未 来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第三部分,在预测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估算各市地耕地人口承载力;文章最后根据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组合,将全省划分为五种类型区,他们具有相对集中连片的特征,并且和自然地理界限、经济发展区划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每一类型区应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资源科学》2018,40(5):1016-102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的人口与水土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亟待探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保障水平,为新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文章立足雄安新区,放眼京津冀,基于人口分布及人粮、人水关系,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了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表明,雄安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优于周边地区,人粮关系协调,尚有一定的人口集聚空间;水资源承载力劣于周边地区,人水关系紧张,流域内配水和跨流域调水已成为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以及提高和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闫少凯 《资源科学》2016,38(8):1561-157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滇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客观认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其平衡性是解决滇中城市群缺水问题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尼系数以及重心模型对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时空平衡以及平衡性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216~1.370)hm2/人,区域内部差异和年际变化较大;②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供需上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不稳定状态;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基尼系数为0.372~0.626,总体上处于“集聚程度较大”的区间范围,空间变异系数为0.358~0.80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④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重心与其几何中心偏离,偏向南部地区,年均偏移距离为40.6km,区域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人口、经济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极不对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极大熵原理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资源承载力是度量水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探讨用水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近年来水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在灰色系统理论理论基础上,根据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其应用到山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结果的分辨率、灵敏度以及评价的可靠性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从而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韩雁  张士锋  吕爱锋 《资源科学》2018,40(11):2236-2247
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京津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系统的支撑角度出发,选取11个主要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外调水对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都属超载,天津、北京尤为严重。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水资源系统,水资源短缺是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超载的主要因素,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子。外调水对改善京津冀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贡献,尤其是对北京、天津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水资源短缺时期外调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在2000年特枯年,天津市引滦与引黄入津使得水资源承载力提高了13%。南水北调使得2015年北京、天津两地水资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5%。外调水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研究为京津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虞祎  张晖  胡浩 《资源科学》2012,34(3):394-400
本文基于水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测算了2003年至2009年全国农区主要省(区)的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同时构建了畜牧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分析农区主要省(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南方农区的大部分省(区)及北方农区中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安徽属于水资源盈余地区,有条件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北方农区的河北、河南和山东一直处于水赤字的状态,应对畜牧业生产进行调整;②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的畜牧业水资源不可持续,虽然现阶段水盈余量还较大,但应密切关注水盈余的变化情况,并适当控制畜牧业的发展速度;③在考虑灰水的情况下,辽宁、吉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应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不考虑灰水的情况下,湖南的水资源不可持续的风险较高,应降低畜牧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