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的级别     
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 我以为,错.爱是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苏联心理学家彼德罗夫斯基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是由需要所引起。那么究竟什么是需要?确切的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是人对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需求性的反映。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人的需要具有复杂多样性。它大致也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心理需要,生存需要,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性生活需要、健康和安全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即人对社会的需要 ,包括人与人的相互依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和劳动合作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三个方面。其中 ,认知需要包括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人对积极、愉悦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消极、忧郁情感的克除和消解 ;意志需要即对良好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涉及需要的分类与发展两方面的问题,在需要分类的问题上,提出把所有人类的需要划分为存在性需要与机能性需要两大类别的主张,并探讨了存在性需要的不同层次以及其与机能性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在需要的发展问题上特别探讨了从前行的需要中“长出”新需要的问题。提出了这种“长出”的三种主要模式,并结合需要的心理结构对其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的需要,就是指人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人作为社会和自然的存在物,其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也有延续后代的需要;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美国行为学派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感情的、地位的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如饮食等)、安全需要(生活有保障,无危险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依归)、尊重的需要(胜任工作,得到赞许、认可)、认知的需要(求知,理解和探索)、审美的需要(追求秩序和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些需要中,前一种需要的满足是后一种需要满足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少哪一种需要或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就会影响人格  相似文献   

7.
母爱的级别     
爱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我以为,错。爱是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与生俱来的只有动物的本能。人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国界,它辽阔的翅膀抵达宇宙的疆界,这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不可能天然辐射的领域。所以,爱不是如同瞳仁的颜色和身高的尺度,不是一串基因决定的先天遗传,而是后天艰苦奋斗的成长之舟。印度狼孩的故事,是一个动物母…  相似文献   

8.
对小学儿童需要的认识与理解,是能否实现为每位小学生提供适合之教育的关键。小学儿童的需要有被关注的需要、常规与游戏的需要和追求人生意义的需要。小学教师应具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具有关爱小学儿童的能力,读懂小学儿童的表达,切实关注儿童的需要,从而为小学生提供激活、引导、满足其需要的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基于需要理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针对研究生思想现状及研究生群体的多元需要,即奉献需要,团队归属需要,社会能力发展需要,全面发展需要,职业发展需要,爱好多样性需要,认同感需要等,提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母爱的级别     
有人说,爱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范本和老师。我以为,错。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总之,爱是需要以一切手段打磨和精雕细刻的艺术。与生俱来的只有动物的本能。人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国界。这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不可能天然.辐射的领域。所以,爱不是如同瞳仁的颜色和身高的尺度,是一串基因决定的先天本能,而是后天艰苦修炼学习的结果。印度狼孩的故事,是一个动物母爱的典范之作。有时想,假如是一个人类的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的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一、缺失需要缺失需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 aslow)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人的需要结构包括物质需要、社会交往秩序需要和人生意义需要等诸多层级;需要结构是历史地变化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物质需要、社会秩序需要受到自然界限的限定,精神需要的补偿空间广阔;市场经济通过需要及其满足方式的间接化、普通化、社会化,使物质需要及其产品匮乏的问题得到解决,秩序需要法制化、民主化,但物化社会关系的负效应有可能诱使物欲膨胀,意义需要萎缩;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应形成需要结构各层面之间必要的张力关系,达到需要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士建 《江苏教育》2013,(12):44-46
朱永新先生深刻地指出:"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需要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应考虑大学生的精神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并以此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启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从而为他们良好道德行为的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按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休息、性、御寒、避痛等。社会性需要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对劳动、交往和文化的需要等。按需要对象的性质,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物质性需要反映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如对衣、食、住、行以及工具和日常生活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城市 4 80名高中学生的需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高中生的基本需要有 1 2种 ,按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 :求知需要、成就需要、理解需要、奉献需要、活动需要、社交需要、道德需要、情感需要、生活需要、自控需要、物质需要和权力需要。高中生的需要复杂多样 ,既存在共性 ,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究高中生的需要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并且按其满足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成一个层阶。在这一层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实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对认知的需要,对美的需要;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最后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儿童的需要的正确理解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创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大层次,顺序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与爱情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求层次由低而高。作者认为人的第六层次需要是创新,是一切需要的顶峰。  相似文献   

18.
朱永新先生的专著<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中的这几句话深深的打动着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梅玲 《家庭教育》2009,(11):28-29
快乐就是一种愉快、满足、欢乐的情绪,是与有机体的需要紧密联系的,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起源于人对于实际需要的满足。人都有哪些需要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大致分成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理想、抱负等;尊重的需要,成败、力量、权利、名誉等;  相似文献   

20.
从高等教育的需要对象与需要表现形式两个维度来划分,高等教育的需要类型有四种,即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