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园地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3.
论诗当辨“意境”。意指思想感情,境指艺术形象。形象经作者之思想感情以熔铸,作者之思想感情藉形象以体现,此则主客融会,情辞统一,内容形式,无所偏废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以论词,其所谓境界,实质近意境,然词义未着意境  相似文献   

4.
王磊 《学语文》2011,(6):2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杜甫的思想感情。2.把握关键字词,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音韵之美。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感情。2.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讲析和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闪烁着灿烂光辉的明珠,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是无价的精神文化财富。学习古诗词时,正确理解诗词中的精髓,了解诗人的情怀,对继承发扬古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要做到这点,就要理解诗词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即思想感情;境,即境界,诗中所描绘的图画、艺术形象。意由境体现,境又以意为统帅。故所谓意境就是指体现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图画,也就是说,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图画、艺术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统一体。怎样理解诗歌的意境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由词入境,由境索意,由局部…  相似文献   

6.
一、意境的概述1.意境的概念意境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即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辩证统一。意境可以这样解释“:意”是指作者由客观事物触动,主体感观产生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者在描述的客观事物、景物。意注重于作者思想感情,包括内在和外在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愤、悲、忧伤、恐惧、忧愁、痛苦、羞耻等内心体验。在创作过程,有时候无法用言语去表述主观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和情感,只好借助于客观环境景物去表述,这就是情与理结合。境注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简言之,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   1 在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借景抒情特点和诗的联想、想象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境 ,切实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把献身祖国建设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渗透全过程。   2 诗词的品评 ,在于意境的高下 ,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 ,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领会用词精炼的特色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 ,把书面表达的训练同口头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分析词的意境   2 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3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方法   1 词的朗读和分析是互相关…  相似文献   

8.
一、赏析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及技巧。 二、赏析重难点 1.理解诗人独特的风格。 2.掌握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刘利 《小学语文》2014,(1):80-81
[教学目标] 1.感悟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江南、眷恋江南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诗歌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3.拓展词诗歌阅读,渗透整合学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熟悉字词,熟练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体会各篇文章的内涵,从而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记叙性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要求,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多老师对古诗教学感到棘手。如把字、词、句的意思嚼碎了喂给学生,“填鸭式”地教学,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教师不讲或少讲,又怕煮“夹生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去“填鸭”,又能把“饭”煮熟呢?下面这位教师的古诗教法给了我们很好启发。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二、学习《满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旬意1.板书课题。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  相似文献   

12.
仔细阅读诗词内容、认真揣摩诗歌意象,才能了解古诗词意境.而只有把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充分地结合起来并联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能准确地把握意象的内涵并且学会分析意境是提高古诗词鉴赏的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及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本上两首词,体会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3.引导学生掌握用知人论世和解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词。二、教学重、难点1.从意象、意境入手体会词人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1.朗读成语,体会文中写景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写作背景,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诗歌教学,必从意境着手。意境是什么?具体来说,"意"是情感,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境"是境界,指诗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二者合而为一,意境就是指包含着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图景。所以说,"意"和"境",密不可分。这里就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中意境的问题,来说说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联系作者生平,了解作品背景所谓"诗言志"。古诗词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久远,而作品又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反映。因此诗言何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词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重点通过读词、赏词、想象,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品味词作的语言,把握词中意象,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感悟和品赏婉约词的能力。3.背诵全词。[教学重点]品味柳词的语言和意境之美,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相似文献   

18.
1.了解“记”这种文体。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一、诗歌教学要抓住“意境”诗歌的生命在于“意境”,“意境”一般是指诗歌等体裁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作者思想感情交融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而作者的旨意就寓于这艺术“意境”之中,这种艺术意境能引发读者葱笼的想象并能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毫无疑问,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就要注意将这种意境突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心、智两方面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冷暖词"是指各种带有冷暖色调的词,包括修饰词和情感词。修饰词是指带有冷暖色调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这些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情感词指直接表露情感或暗示情感词,如"悲""愁""孤""喜""闲"之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看修饰词。中国古典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没有情感的诗歌就好像人失去了灵魂。因此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标出带有冷暖色调的修饰词,再体味所写之景的意境特点,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2014年新课标卷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