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成份,是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而敏捷,头脑中不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有的学生思维迟钝而机械,遇到难题只知道按书本或老师讲的方法生搬硬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特别是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两种不同目标的思维活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开发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异中求同,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解答应用题之所以难,就难在这个“异”字上。如果在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某一类应用题之前,教师就把某一类应用题的特征和解法硬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凭借特征去套题、解题,其结果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一旦题目稍有变动,将会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应用题作出数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加强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谈谈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些做法。一、图画应用题抓住一个“问”字学生初入学,识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因此一册数学教材开始出现的是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其特点是直观,反映的是学生身边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时要抓住一个“问”字,即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意义重大,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训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鼓励质疑问难、认真探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求异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重要 ,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但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往往忽视求异思维训练 ,使学生的学习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思维不能发散 ,严重妨碍了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我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寻找别出心裁的解题途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谈谈我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一题多解。教学中 ,我注意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 ,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题方法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 :某工地运来60吨煤 ,第一天用去了总数的 ,第二天用去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思维形式的一种,求异思维中也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在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注意和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实际,采取积极诱发的手段,达到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应结合应用题的类型,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加强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一、图画应用题要注意“问”、“管”有序图画应用题直观、形象。表示的是学生所热悉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类型特点,的目的提  相似文献   

8.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这种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寻求变异,探求新的多种多样的结论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思维开阔,妙法频生,而且对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训练求异思维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敢于变“异”,善于变“异”,在“异”字上下功夫。现分述如下: 一、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即以同一题、式、图、条件、结论、解(证)法等素材为求异出发点,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突破、敢于以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认识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下面简介单元教学思维训练的“求异法”和“求同法”(四)求异法求异法,也叫求异思考法,或求异思维训练法。它是教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不依常规。不固成见、能独立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途径去找寻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求异法的运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能力。据近代心理学家的研究,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精细性等特征,其中的“独特性”是求异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多途径的去寻找答案,是培养求异思维的一条…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创造学原理和“创造思考教学”理论,重视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味地强调求异思维的训练,似乎求异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全部。由于过分地强调了求异思维,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内容倾向的题目和材料,总要“反弹琵琶”,大唱反调,又形成了新的“思维定势”,由此而来的“负效应”决不可忽视。一、审题训练.强调反向、多向思维,但忽视了材料的主旨,影响和淡化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深刻  相似文献   

11.
加强作文求异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史征波语文创造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中一种最主要的思维,就是求异思维。那么,作为占语文教学整体内容一半比重的作文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呢?也就是说,如何加强作文求异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造句训练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寻觅“造句求异思维训练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条件,作为一些有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主要确“求和”、“求剩余”两类简单应用题。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需从应用题整体教学出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语言训练、结构训练、数量关系训练上,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语言训练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小,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往往照例题类型依样画葫芦,跳不出条条框框的束缚,严重影响思维的发展。我就应用题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谈几点做法: 一、采取分析比较的方法 1.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根据题中个别词语机械地套用模式,一些学生见到“多”就用加法,见到“少”就用减法等。为此,在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一、加强操作指导,展示思维过程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演练,思维是操作的内化。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形成表象,以促进对应用题的理解,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和线段图,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为例,通过画图操作,可以从图中找出比较量及其对应的分率,确…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应用题思维过程的教学,必须重视思维的全方位训练、学法的指导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要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在教学中加强条件和问题对应关系的训练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错误发生率最高的是由于条件与问题的对应关系没找准而引起的列式错误。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问题、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蕴涵着大量思维训练的素材。加强和改进应用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使其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何碧如 《四川教育》2000,(10):34-34
我们知道应用题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而在应用题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呢?对此,我的体会是:一、从基本的思维训练入手,为创新思维训练打好基础。应用题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理顺解题的思路。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上关键点,对学生进行了以下针对性较强的训练:1.引导学生从应用题的条件出发根据条件提问题,从而弄清条件和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处在知识竞争、智力竞争的今天,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崇高的理想》思维训练如下:一、“求异”与“求同”思维训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与《崇高的理想》都是议论文。请比较两课文在提论点和论证方法上的异同点。这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训练,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小学生的这种主动积极的求异思维的结果,只是属于一种“发现”。但是,今天这样的“发现”,将会导致明天的“发明”。因此,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就必须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智力训练因素。一位教师在教学《穷人》时,抓住学生在预习中提到的一个问题,深究下去,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这个问题是:课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