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谈短跑运动员的多维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进行研究。从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力学、生理学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训练、选材的经验,揭示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规律和原则,以提高选材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首先要选好“苗子”。这一问题,已引起体育界的普遍重视,并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意见尚未统一。本文拟对笔者所看到的有关短跑运动员选材的文章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作一探讨。一、选材的依据1.形态学指标身高实践表明,身高对短跑运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短跑水平还比较落后。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增强短跑训练的科学性外,还要搞好选材工作。把有短跑才能的青少年选拔出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短跑后备力量,是攀登世界短跑高峰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措施。现在世界上不少田径强国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都很重视,并已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国外短跑运动员选材工作的研究成果,笔者将收集到的资料,从生理、  相似文献   

4.
<正> 在六十年代,我国的百米成绩曾接近世界水平,但以后却默然无闻,直到目前,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为尽快地发现和培养出优秀的短跑苗子,迅速改变我国短跑落后状态,使短跑这只邹鹰重新飞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其关键不外乎是选材和训练,而选材又是其先决条件。因此,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1978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对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情况,从五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使我国短跑运动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研究越来越重要,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评价和预测,将会影响到选材的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如何对短跑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呢? 1.短跑技术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和基础训练。近几年来,我学习了“控制论”理论,并采取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控制论”运用于短跑训练中的探索。现将探索的几个问题汇总如下: (一)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对照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实际,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选材模式。 (1)分析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特点: 第一:百米平均步长×步频之值都大于8.8。为了探索世界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世界男、女短跑水平迅速提高,而各国短跑运动员训练的条件和手段方法的差异恰越来越小,说明训练的科学性明显加强,从而世界男、女短跑优秀运动员的实力越来越接近。因此,如何改进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工作的质量,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短跑水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探索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科学依据,寻找适合浙江实际的选材模式,我任教练员以来,进行多次跟踪探索,现将研究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短跑、跨栏、跳远项目选材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运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对短跑跨栏和跳水运动员的选材阶段指标评选重点及成材模式标准的初步探讨,对我国短跑运动水平多年来停滞不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何萍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54-55,65
主要采用文献法、资料收集法、调查访问法以及统计法,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技能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阐述短跑运动的选材,以便能选择那些在短跑运动方面有前途和潜质的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成材率,降低淘汰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1998、2002年福建省第11、12届运动会的13~15岁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评价目前福建省短跑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特征及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8、2002年福建省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处于较稳定状态;13~15岁短跑运动员的身高和克托莱指数较好,但存在着下肢比例指标相对不足现象.建议福建省教练员在短跑运动员选材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下肢比例指标的重视程度;在田径项目布局中将短跑项目作为福建省田径重点发展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校田径队12名男子短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有效提高了短跑运动员的短跑成绩,从而为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以及为我国青少年短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短跑;核心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速度节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把握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是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为此,通过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女子百米跑决赛运动员以及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百米跑全程速度节奏对比分析发现:与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在贯彻百米跑的整体观,合理使用短跑所需体能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这是影响其百米成绩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最大速度对提高100 m成绩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最大速度是提高100m成绩的关键。然而,我国的100m成绩并未随着运动员最大速度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显著提高。为此,运用影片解析等方法对我国和世界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100m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速度值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它对100m所起的作用,我国100m成绩的提高有赖于短跑所需的各种速度能力的综合提高,而其中最为关键则是加速跑的质量(加速节奏和能达到的速度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与步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与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步频、步幅诸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腾空时间和支撑阶段支撑腿从垂直支撑到最大缓冲的时问过长是制约步幅的主要因素,合理延长后蹬腿距离是提高步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抗阻力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以江苏省盐城市体育学校8名(4男,4女)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8名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3个周期的训练,实验组加入皮条循环身体素质练习。对实验前后的立定跳远、100m跨步跳(步数)、10s高抬腿(次数)、100m的成绩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抗阻力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冬季运动会速滑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第 10届冬季运动会比赛中采用现场观测、走访调查和录像分析等方法 ,对速滑短距离项目起跑、5 0 0 m后程降速和全能项目的单腿支撑能力、弯道滑行能力等 8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短距离比赛中 ,有 1/ 2运动员预备姿势不够正确 ,大部分运动员 5 0 0 m的最后 10 0 m降速明显 ,10 0 0 m与 5 0 0 m运动员得分差较大 ;全能运动员右腿支撑平衡能力、弯道滑行能力较差。据此提出了转变训练观念和进行系统训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摆臂技术,是100m跑重要的专项技术。摆臂在运动员跑动过程中,不仅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跑速的作用。女子短跑运动员因先天生理因素,在上肢力量水平上与男子相差较远,且可训练性低于男子。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肇庆职业学校田径队100m专项的16名高中女生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高中女子短跑运动员维持其他训练手段不变,在上肢力量加强训练后,能够有效的提高短跑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8.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whether relative shape and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class sprinter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and whether any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characterize the most successful world-class sprinte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dy mass index, reflecting greater muscle mass rather than greater adipos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ssociated with succes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world-class sprinters over time. However, in female athletes the reciprocal ponderal index (RPI) has emerged as a more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uccess over several decades, with taller, more linear sprinters achieving greater success, as measured by sprint speed. In male sprinters it is only 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 that RPI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success. We speculate that the prominence of the RPI and an ectomophic somatotype being typical of the most successful world-class sprinters might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the influence of stride length on sprint speed.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aches, selectors, and sports scientists should consider body shape when selecting potential athletes for sprint events, encouraging more linear athletes with a high RPI.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1998、2002年福建省第11、第12届运动会的13—15岁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评价目前福建省短跑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及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认为:1998、2002年福建省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13—15岁短跑运动员形态特征身高和克托莱指数较好,在短跑运动负选材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下肢比例指标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whether relative shape and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class sprinter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and whether any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characterize the most successful world-class sprinter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dy mass index, reflecting greater muscle mass rather than greater adipos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ssociated with succes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world-class sprinters over time. However, in female athletes the reciprocal ponderal index (RPI) has emerged as a more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uccess over several decades, with taller, more linear sprinters achieving greater success, as measured by sprint speed. In male sprinters it is only 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 that RPI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success. We speculate that the prominence of the RPI and an ectomophic somatotype being typical of the most successful world-class sprinters might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the influence of stride length on sprint speed.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aches, selectors, and sports scientists should consider body shape when selecting potential athletes for sprint events, encouraging more linear athletes with a high R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