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组图中,刘诗雯展示了一套非常精彩的相持球战术。发动进攻仍然采用发抢的战术,只是发球的旋转稍有变化。刘诗雯在抢攻时并没有急于得分,而是寻求落点质量。大家可以注意刘诗雯在主动进攻时是如何通过连续压制对手,取得最终胜利的。  相似文献   

2.
陈洁 《乒乓世界》2005,(4):i006-i006
3月12日-13日在日本北九州举行的第17届女子亚洲杯上,中国两名参赛选手的表现不尽人意,刘诗雯小组未能出线.郭焱在四分之一决赛中3比4败在了福原爱的拍下。最终郭焱获得第5,刘诗雯获第10名。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12日一13B) 厂”“,’!!’!~‘”小组赛“!!‘”’“‘’‘’、 目日洲目.︻日州网日日日目日日目日口﹄︻﹂曰洲州洲州洲目阅目日 A组 李佳薇4比3刘诗雯(5 .9,11一6,一3一6.9) 福原爱4比1斯特鲁西(62,8一93) 李佳薇4比O斯特鲁西(6 3.7,6) 李佳薇4比0福原爱(13,9 1 1 .5) 刘诗雯4比2斯特鲁西(一8,一9 5.6.36) 福原爱4t匕2刘诗雯(6.8一7,一512,8) B组 郭众4比0李恩姬(76.93) 徐琐4比2末益亚纱美(一8一5,6.8.!5,9) 郭嵌4比1末益亚纱美(一6.5,3,5,7) 徐淡4比0李恩姬(4 6.67) 郭众4比0徐淡(767.4) 李恩姬4比1末益亚纱美(9一8,8,6.9)…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双打技战术8轮次3段法等方法对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日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伊藤美诚发-刘诗雯接、水谷隼发-刘诗雯接和许昕发-伊藤美诚接轮次是许昕/刘诗雯在本场比赛的薄弱环节;(2)许昕/刘诗雯与水谷隼/伊藤美诚在发抢段的得分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得分率分别为75%和63.3%;(3)许昕/刘诗雯接抢段的得分率为52.5%,高于水谷隼/伊藤美诚;(4)在相持段,许昕/刘诗雯的得分率36.4%评估为不及格,使用率43.3%为较高,对比水谷隼/伊藤美诚的得分率47.4%,相持段高使用率、低得分率是许昕/刘诗雯失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篇,刘诗雯展示的是接发球抢攻的战术,同样体现了“女子技术男性化”的特点。她通过强烈的上手意识和高质量的衔接完成了这套衔接战术。 刘诗雯这三组战术套路有很多共同点。她具有灵巧多变的技术风格,在比赛中更多地靠落点和速度来克敌制胜。除了速度和落点的变化外,她的打法中还藏有凶狠的一面,积极主动的进攻意识非常强烈,并且在连续进攻时也一直寻求压迫着对手。刘诗雯很突出地把自身特点和“女子打法男性化”的理念融合到了一起,这是她能拥有世界顶尖技战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参加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国和新加坡队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从微观上分析和比较三场比赛中,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的实力水平和技、战术运用的特征,以便为中国乒乓球队制定更加有效的战术对策和控制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5月19日,第22届亚洲杯乒乓球比赛在西子湖畔的杭州拉开战幕。中国队派出了男子王皓、马龙、张继科,女子郭跃、刘诗雯、丁宁的强大阵容。经过小组赛的争夺,男子八强浮出水面,他们是:王皓、江天一、马龙、唐鹏、张继科、松平贤二、岸川圣也和丹羽孝希;女子方面郭跃、冯天薇、帖雅娜、姜华瑁、刘诗雯、福原爱、平野早矢香和丁宁占据了八强席位。在男单1,4决赛中,王皓4比2战胜江天一,马龙4比2淘汰唐鹏,张继科4比1击败松平贤二,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像观察、三段分析等方法,比较欧亚优秀横拍弧圈类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的实力水平和技、战术运用特征.结果表明:欧亚横拍弧圈类打法运动员在技术、战术运用各有优势.欧洲选手要在技术结构和组合、击球质量、相持转换能力、转换主动性方面加强训练;亚洲选手要加强反攻能力、击球稳健性、被动状态中主动进攻意识.  相似文献   

9.
运用录像观察、比较分析、8轮次3段等研究方法,对许昕和刘诗雯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失利的技战术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昕雯组合在决赛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发抢段的使用率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在整体上呈现双低特征;8轮次中接发球轮次明显劣势于发球轮次;发抢段中许昕-伊藤美诚和许昕-水谷隼2轮次的使用频数呈逐步下降趋势;接抢段中水谷隼-许昕和伊藤美诚-刘诗雯2轮次均未能摆脱日本组合的强力压制;相持段8轮次中除了许昕-水谷隼轮次外,其余7轮次均呈明显劣势。  相似文献   

10.
短道速滑比赛的战术运用的灵魂是随机应变地进行“关键圈”抢位。通过对第二届“亚洲怀”短道速滑比赛全部录像的观察、分析、统计,发现“关键圈”抢位是决定好名次的重要环节。“关键圈”即是在比赛中运动员根据自己和对手的实力预计或据场上变化而决定进行抢位、加速的那几圈。  相似文献   

11.
综合文献资料及归纳个人经验探讨当前的青少年篮球运动中对抢篮板球技、战术的运用,抢篮板球尚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加强抢篮板球对争取比赛的主动和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抢篮板球是篮球运动中对决定胜负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环,解决抢篮板球技、战术问题,是抢篮板球运动的当务之急。所以说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抢篮板球技、战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4,(9):78-79
后面两组是木子和刘诗雯的技战术图解。这两组战术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介绍,本组是从木子的角度入手。木子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人物,她的反手是生胶。进攻比较凶狠。整体技术质量都很高。图中。木子凭借自己的发球迷惑了刘诗雯,完成了一组教科书式的侧身发球抢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分析张怡宁反手弧圈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率和得失分率。针对张怡宁在49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对刘诗雯、决赛对郭跃、以及29届奥运会女单半决赛对李佳薇、决赛对王楠等4场比赛中,发球反手抢拉、接发球反手抢拉和相持中的反手技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4,(4):84-85
本组图中,李晓霞用了三个不同的落点组织自己的战术:她先发对手的正手位短球,然后劈中路追身长球,最后是快速反带对方的正手大角度。在三个落点配合中,李晓霞运用了左右和前后的调动,使刘诗雯始终在追着球打,一直处在别扭的状态下,这也是本套战术中最核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一、配合是抢篮板球能力的保障 当今篮球运动的发展,已使篮下禁区成为双方攻防争夺最紧张,身体对抗最激烈的区域。篮板球的拼抢更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攻防双方都要对该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抢篮板球配合时,要根椐比赛的情况,双方的实力及本队队员的特点,布置好每个场上队员应控制的区域和得球后的战术衔接,在抢篮板球时适用如下几种配合。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乒坛,女运动员在击球质量上借鉴了男运动员的一些技战术,再加上她们本身独有的特点,创造了属于女子特有的战术套路。本组图就是刘诗雯在比赛中,运用自身的优势,完成的一套极具威胁的“发球抢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抢攻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发球抢攻战术是马琳的主要得分战术;发球站位、手段、方式和落点都过于单一,发球旋转变化多且旋转之间的差异较大。发抢战术套路较多,抢攻意识非常积极主动,正手高抛配合低抛发转不转至对方近网短球,正手或侧身伺机抢冲这套战术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在对足球战术意识的理解基础上,详细阐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训练与培养的方法,培养球员在实战中运用合理冲撞,积极抢、逼、围对方控球者以及抢时间,争空间力争主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统计马琳、王皓2008年~2010年大赛中12场比赛录像,从战术组合层面对比分析马琳、王皓比赛中战术组合运用特征.结果表明:王皓前三板进攻能力不及马琳,相持能力明显强于马琳.马琳前三板进攻能力突出,打法细腻,台内小球控制严密,抢攻凶狠,正手进攻能力强,发抢后连续进攻能力不强.前三板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马琳获胜的关键.王皓正、反手实力均衡,上手积极,连续进攻与相持能力强.台内小球控制不够严密,反手拧技术使用效果不好,过于依赖直拍横打技术.比赛进入到相持后,战术组合运用表现为非攻即防,二人在接发球轮的相持中相对较为主动,效果好于发球轮.马琳、王皓战术体系同为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然而在具体的战术体系内容(比赛中战术组合和运用模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运动员战术体系内容的表现取决于其技术体系的战术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4):i022-i022
对很多人来说,与削球手比赛是件棘手的事。尤其是当球一次又一次单调地落在自己这方台面上的时候。但是在本届世乒赛上,日本队的梅村礼和福原爱用不同的战术展示了对付削球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