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琳 《视听》2023,(4):29-32
在数字技术美学时代,影游融合类电影的美学取向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游戏叙事——既影视又游戏的跨媒介叙事,游戏视听——陌生化的光影奇观,游戏消费——超验性的想象力消费。影游融合类电影顺应了跨媒介融合的行业发展需要,显现出数字技术和艺术审美的创新性融合,在元宇宙概念逐渐成熟的影响下可能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创作者们仍然需要把握好形式美和意蕴美、物质手段和精神内涵的关系,从而真正做到忘却技术,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
互动电影的互动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首先,互动电影采用可触摸界面使观众进入影像世界,并与影像建立直接联系,实现身心的交融;其次,互动电影巧妙地将视觉与身体触感融合,创造出独特的叙事场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实现身体感知与情感互动,重新定义了观影的具身体验;最后,互动电影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逐渐将虚构与真实感知融合,使故事世界更像一个游戏,模糊了观众的身份界限,从而实现了类似前电影时期的玩家吸引力模式美学体验的回归。总体而言,互动电影通过互动与身体经验的紧密结合,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具身体验。  相似文献   

3.
学者玛丽-劳尔·瑞安将"沉浸"的概念引入叙事学研究中,为探究数字时代影游融合趋势下的互动电影和电影游戏特征提供了切入点;随着观众身份的转变,主体认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瑞安的"情感沉浸"观点出发,探究互动影像中观众或玩家与虚拟世界交互的审美体验及情感投入的特征,以及互动性和沉浸感打造之间的联系,增加对互动影像发展...  相似文献   

4.
影游融合是影视与游戏的“再媒介化”。影视与游戏具有媒介共通性与差异性:都是“前框架性”叙事结构,但游戏偏于“玩家嵌入”与空间链接,影视偏于镜头组接;都有认同美感,但游戏是体验认同,影视是情感认同。影游融合在叙事层的具体方式为“文本跨媒介”改编与“游戏框架”式叙事搭建。影游融合的“及时反馈性”可以满足受众的“控制”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影游融合”是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艺术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趋势。电影和游戏作为21世纪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消费产品,不断地对彼此的艺术语言、美学建构以及内容生产路径互相借鉴、吸收和发展。影游融合中的AI形象成为重要意义集体。本研究将对影游融合类作品中重要却常被忽略的女性AI形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其形象呈现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进行把握,并探究AI女性形象的内涵与张力,为影游融合和女性形象研究开辟流通的视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6.
张强 《东南传播》2023,(1):112-117
以互动电影游戏为代表的游戏类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将电影式的预设叙事内化为游戏形式,并经由互动的界面呈现在玩家面前的能力。作为“影游融合”的典型文本,互动电影游戏在叙事层面上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封闭性叙事模式,而带来了更多开放性叙事的可能。不过,当今的诸多互动电影游戏乃至于叙事性游戏作品都太过于依赖预设叙事模式而使其无法真正地发挥游戏媒介的强互动性优势。未来的互动电影游戏,应当是提供了更具互动性的开放性叙事范本。  相似文献   

7.
郑东汉 《视听》2016,(11):29-30
虚拟现实技术因为颠覆了传统的电影语言和观影方式使VR电影风靡全球,同时属于VR电影自己的新的语言语法和表现手段也处于探索时期,并且在与电子游戏的媒介融合中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将从VR电影的时空属性以及VR电影空间的逼真性、私密性、交互性切入,分析VR技术为电影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陈琰  高智阳 《传媒观察》2024,(3):102-109
根据苏珊·桑塔格的迷影理论,早期的电影迷恋将观影仪式化,是对观影行为本身的迷恋,最初的电影批评也是在电影迷恋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字时代的来临让电影批评和网络接轨,并显露出社群化、精英化的“后迷影”特征;而如今,由于电影审美趣味和观看方式的变迁,网络影评总体呈现出一种“再媒介化”的趋向,以传统迷影和后迷影为代表的“电影迷恋”已经转化为大众狂欢式的“符号迷恋”。  相似文献   

9.
电影艺术走到媒介生态复杂化的21世纪,必然在互动性和参与性上投入更多的视野,更复杂和新颖的叙事方式在挑战观众原有观影习惯的同时,也为观众建立了新的交流机制。本文从新媒介时代带来新的观影模式和新的观影模式造就新的电影美学两方面入手,得出植根于互联网文化的新媒介时代为谜题电影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只读媒体”走到“可写媒体”。  相似文献   

10.
文婷 《视听》2023,(3):44-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业实现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向,但与此同时,整个电影生态也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区域间的电影文化出现了分层,电影观众也在年龄、地域等方面形成了分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圈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要明确城市电影院与乡镇电影院的定位,进行针对性传播,并通过线上渠道形成口碑效应,让中国电影真正做到“破圈”“出圈”,消解电影文化的差异性,满足更大范围观众的观影需求,培养更多中国电影观众。  相似文献   

11.
杜君 《传媒》2022,(2):50-52
游戏"身体介入影像"的特性为影视行业打开了全新的实践空间,包括技术维度的工业化理念、内容维度的游戏化美学以及市场维度的粉丝营销。但游戏与影视是不同的媒介,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游戏玩法破坏内容叙事、感官追求消解精神品格、市场导向限制题材类型等问题。影视业要从影视本位出发,以内容为主导,精细化运作IP,提高项目前瞻性,加强文化引导,促进影游融合类影视剧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报道语境产生了新的要求,新闻“游戏化”通过模拟新闻现场使受众代入情景获取信息以及在新闻报道中嵌入游戏环节的方法,成为全新的新闻报道传播模式。新闻“游戏化”满足了新闻受众的需求更新体验,也昭示着科技发展引领新闻媒介模式的变革。当前新闻“游戏化”仍面临真实与虚拟、客观与主观等方面的矛盾与挑战,亟须探求新一阶段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VR技术给电影领域带来的影响,包括VR技术与电影结合在创作领域、观影体验上的影响。新媒体背景下VR技术与电影的融合在创作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摄像师职能演变、电影经典蒙太奇手法衰落、衍生特效指导等,也因其内容以及呈现形式具有个性化、特殊性、交互性、自主选择性、时间随意性等特性将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与传统电影相比有诸多竞争力和突破性。本文也介绍了新媒体背景下VR技术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发展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付茜茜 《今传媒》2016,(6):67-70
对于电影作品来说,观影认同决定着影片是否吸引观众,是否满足其观影偏好、观影心理与观影期待等,对于3D电影来说更是如此。提升国产3D电影在观众心中的认同度,对国产3D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观影调查基础上,探究国产3D电影与观众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求对优化国产3D电影观影认同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浪潮逐渐推进,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不断变革,未来媒体环境中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再次冲击行业,整个媒介生态将发生重大改变。在技术推动内容创新的同时,追求受众参与和互动使新闻游戏化赢得更多机会,变革下的新闻产品创新可从游戏机制中获取一些启发。通过当前游戏化在新闻领域的具体实践,结合技术对游戏化趋势的影响,总结当前新闻游戏化实践中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而探讨新闻产品与游戏深度融合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电影艺术中经常表现的部分,暴力以其炫目的形式感、震撼的节奏感成为当代电影表现的主体,而暴力美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电影暴力加以分析,指出暴力美学具有强烈的视听刺激性和艺术化、幽默化、正义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视听翻译领域在无障碍传播理念的影响下涌现出一些新形式,全球化所带来的多语言性和多文化性,也促进了视听翻译形式的多元化需求和多元化应用。文章以实时字幕、口述影像和声音字幕为例,探讨了这三种新加入到视听翻译领域的无障碍传播形式的定义、发展历程、制作过程和受众需求等。其中实时字幕不仅包括语种间字幕和同语种的听障者字幕,更多视听障碍者也在呼吁实时翻译的语种间听障者字幕的出现;口述影像作为一种新添加的叙事内容,不仅可以帮助视障观众"收听"影片和理解其内容,对更大范围的受众如老年人观影者等也很有帮助;声音字幕则是将外语电影中的对话或多语言电影中有规律出现的外语对话无障碍化,促进了视障观众的观影体验。与此同时,外语产品和多语种产品也创造出了一种无障碍传播的整合方案——口述影像+翻译+声音字幕,以期帮助视听障碍者无障碍地享受观影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同媒介之间的交往和融合更加频繁与深入.互动电影是影视在当下融入新的媒介形态的又一次尝试,兼具电影的叙事性和游戏的互动性.传统的电影艺术在视听语言、叙事手法和结构逻辑等方面发生变化,后现代化的文本显现出开放和网状结构,"待写文本"需要观众通过"具身体验"的沉浸与交互,才能完成观众和创作者在数字网络时代的"互动创作",电影和游戏在不断的碰撞中,呈现出融合和共生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南方车站的聚会》采用黑色电影的视觉呈现和形式表现,将黑色电影特有的构图空间张力及光与影的美学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平台多样化的新媒体时代,中国游戏产业与电影产业开始了深度互动。一方面,游戏借鉴电影视听语言和特效技术打造优质画面和逼真体验,进而又大量制作微电影来实现广告宣传。另一方面,电影利用同步推广同名、同主题的游戏作品来规避营销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游戏和电影便在为彼此提供改编可能的层面建构了不同文本间的互文效应,实现了营销宣传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