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数千年的旅游发展史中,秦汉、魏晋、唐以及晚清是几个特别重要的时期。秦汉以帝五巡游与使节远游为代表;魏晋南北朝以旅游意识充分觉醒为代表;隋唐更是以旅游交通的发达,旅游馆舍的众多,旅游诗文的灿烂,旅游景观的遍及天下构成了这一时期旅游的壮阔全景;到近代,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相同步,产生了“比德说”、“畅神说”等丰富的旅游观念,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是中国的交通条件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秦汉时人的远行依然充满艰辛和危险,这可以从史籍经常见到的游人“行道病”“道病卒”的记载中得到证明。究其原因,依然是受到当时的交通工具、气候条件等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学,在西周春秋年间产生之后,经过战国,至秦汉时期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的第二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史学的成长,确是秦汉时期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特点的构成及其主要标志,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轻车”、“骑士”、“材官”、“楼船”是秦汉时期的四大兵种。“轻车”即率兵,“骑士”即骑兵,“材官”为步兵,“楼船”为水兵。由于车战已衰落,秦汉时期,车兵的数量越来越少,一般情况下与步兵合编。骑兵和水兵依靠马政和造船业的发展,数量也有限。因此,秦汉时期步兵为作战主力,人数也最多。当时的步兵又分轻装步兵、重装步兵和弓弯兵数种。从地域看,秦汉时期,骑兵多在北方陇西、金城、河东、上党一线;步兵和车兵主要布防于中原及巴蜀一带;水兵多出在江淮以南地区。西汉以后,官府致力于造船业,所建楼船高十余文,有三、四…  相似文献   

5.
论晋国对秦汉制度的重大影响杜以坚,高梅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后代的许多社会制度都渊源于秦汉。如果说秦汉以后的封建历史是“流”,那秦汉时期的历史就是“源”。李斯等人曾赞美秦始皇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都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  相似文献   

6.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7.
铁农具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曾发生过三次重大变革:战国秦汉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生铁柔化技术的发明;唐宋时期“炒钢”技术的发展和由南北朝时期发展而来的“灌钢法”的进步;明清时期“生铁淋口”技术的发明。每一次变革都使封建经济走向高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为第一次,即战国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发展。本文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体会试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与之相伴的却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及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退化。“敬奉天时”“顺时施政”“以时禁发”“勿犯四时禁”等思想逐渐成为时代的强音,这在近年来考古发现的秦汉律令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佐证。云梦秦简《田律》《法律答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五十条》及居延汉简中都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律令内容。秦汉时代环境保护理念及实践的发展,从社会根源看,源自于生态环境退化的社会现实;从思想根源来看,则是上古环境禁忌及传统农耕文明孕育的“月令”图式与现实环境问题互动耦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远古秦汉海洋渔农文化史事拾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捕鱼和猎取海上物品以及以“雒田”、“象耕”和采珠业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海洋渔农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到了秦汉时期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大量材料表明 ,中国并非“有海而无海洋文化” ,而是一个创造海洋文化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综合的“大一统”特点。秦汉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完成期,这对戏曲文化的孕育是至关重要的。元明以来,大团圆的戏曲结构模式已经形成。戏曲方面的大团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和”的情节,戏曲的团圆模式是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和”、“大一统”的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石”,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之一。在秦汉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一石为百二十斤;应用于量制,石相当于斛,即十斗为石;应用于官秩,若干石从标识俸额多少的度量衡单位发展成为划分官制级别的秩级单位。将“石”作为一个概念,分别从度量衡和官制层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秦汉时期“石”的特定内涵及其在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丽君 《文教资料》2007,37(4):80-81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由“乱”到“整”,礼制逐渐完善的阶段,婚姻礼制也在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而渐入规范。尽管如此,秦汉婚姻礼俗,无论是从形式到观念都依然显现着自由开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是汉代史籍对秦汉时期国家人才区域分布的简单概括,反映了秦汉时期重要的人文地理特点。秦汉时期的武将多出于关西地区,而文臣多出于关东即中原地区,既与关西、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形势有关,也是先秦时期政治发展和文化积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政治变革和学术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管理制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具有地域性、等级性、世袭性等特点,被赋予治安职能.  相似文献   

15.
皇权神化是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主要特征.它渊远流长,对后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秦汉皇权神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后果进行探讨,对于了解秦汉封建专制体制的特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对于了解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封建地主阶级总结了以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经验,继承并发展了“王权神授”论,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  相似文献   

16.
古褒国与夏商周中原王朝的交通道路就是褒斜道,褒斜道开通于商朝,发展于西周,为春秋战国时期栈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的褒斜道是国家心脏地带关中通向汉中、蜀中的官驿大运,是秦蜀“天府之国”的经济大动脉,而褒中县城(古褒城)恰好是这一条国道线上的咽喉;唐宋时期,在褒国都城所在地设立的县名之为褒城县,虽然秦蜀之间的国道改线为陈仓、凤县、汉中,但仍名之为褒斜道;明清时期褒城县相沿不改,只是将唐宋褒斜道更名为“连云栈道”,古褒城在南北交通中的地位丝毫没有下降.因此,古褒城见证了秦蜀古道的千年沧桑,是褒斜道得名并发展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秦汉艺术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保存着浓厚装饰性趣味的中国艺术,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积极推动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这种与政策、军事、经济等多种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文化活动,对加速世界的文明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一与巩固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的大转型时代.这次大转型产生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它不但引导当时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起了指导和支配作用.秦汉时代的法律思想演变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反正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篆刻自商周时期即诞生并广泛应用,与书法、绘画一样,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秦汉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虽然短暂,但奠定了篆刻艺术的基础和发展方向,汉印在秦印的风格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篆刻艺术与技法不断成熟,形成了不同于秦印的汉印风格。促使秦汉印风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弘治七子”(史称“前七子”)为排除“台阁体”诗文和“理气诗”、“八股文”等虛饰、迂腐的文风而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确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前七子”在率领“文学复古运动”的过程中,至正德年间却出现了分化:李梦阳倾向于刻意拟古;何景明则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