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翠华 《学子》2014,(7):17-17
现在很多老师面临的一个头疼的问题,既不是学生,也不是教学,更不是上级的考评,而是家长。许多教师甚至认为,自己和相当一部分家长不是教育的伙伴,而是教育的对手。与家长打交道,实在是令人头疼,让教师感到压力的巨大。目前,教师面临的很多困惑就是家校沟通上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教师的幸福感一定会提高。一、角色不同引发的矛盾家长与孩子是亲子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发才 《文教资料》2007,(17):173-174
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我们教师感到头疼的事,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之为掌上明珠。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不当,容易形成家长与学生的矛盾、学生与老师的矛盾,影响教育质量和班级管理,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以下方法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3.
安静 《宁夏教育》2012,(1):70-71
当前,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育了,许多家长也为此感到头疼。其实,不是学生不听话,也不是学生难管,而是教师和家长没有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教育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谈心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双向交流,是心灵的相互启发。  相似文献   

4.
教师和家长们提到"早恋",都是"谈虎色变",而这种异性相吸的情感只是到了一定的生理、心理年龄的正常表达而已。很多青春期恋情导致的问题,都是由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干预造成的。禁止、打压不是良策,夸张、矛盾是家长的失职。只有教会学生自己把握青春的成长,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才是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杜晋荣 《考试周刊》2013,(47):179-180
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而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凡是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的,都是整体系统中的教育因素,其中家校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作者以书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在书信中记录了很多感悟,表达了深深的期盼,家长阅读后的触动很大。书信在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定的沟通心灵的桥梁,家校的合作结出了硕果。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不时看到有关师生关系紧张的报道,轻的如教师责骂学生,学生当场抵触;重的如教师体罚、殴打学生,家长找人殴打甚至杀害老师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矛盾的转型时代,师生面临的很多矛盾冲突,正是社会矛盾在校园中的反映。因此,在教育界有必要提倡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都有一件让自己很头疼的事。由于学生的手中拥有大量的教辅材料,使得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学生预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抄教辅材料的过程;很多时候,教师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主要的反应不是积极思考,而是努力搜索  相似文献   

8.
程璐 《班主任》2013,(1):23-24
如何更好地完成学生评语的撰写工作,把写评语的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良机,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在班级开展“我给画像”活动,发动学生、科任老师、家长参与到写评语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些中小学领导干部、教师谈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总是强调家长要与老师密切配合,而且总能举出几个家长不与教师配合的例子,听起来这种家长的素质也确实够呛,老师辛辛苦苦把孩子往正道上引,家长却往反方向拉。这怎么能弄好?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我赞成。问题是这种家长占多大比例。据我了解,这样的家长是很少的。其实,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方面,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主要的危险并不是家长不配合老师,而是家长缺乏自主性,机械地与老师保持表面的一致,盲目地跟在学校教育后面当尾巴,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家长角色助教化,家教目标应试…  相似文献   

10.
成浩 《湖南教育》2004,(22):21-22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不是看教师是否有精彩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善讲,是我们很多老师共有的特点。文科爱讲,理科爱讲,中学爱讲,小学爱讲,据说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有“讲瘾”。有一位幼儿园阿姨向一位有“厌学情绪”的三岁孩子的家长告状:你的孩子不认真听讲。很多教师离开了讲,似乎就不会上课。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学习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改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中要不要批评——批评的存在论 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已经认识到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所以很多人认为批评与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从而导致有些家长和老师不批评甚至不敢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相似文献   

13.
高畅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4-15,25
一、以小事为切入点,灵活开展赏识教育常言道:"育人无小事",把许多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许多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每接一个新班,我都有意向学生渗透我们又组成了一个新家,唯一的大人和家长是老师,孩子不是一个,而是很多,在家通常是一个孩子几个大人,大人一般要帮孩子做事;而在班级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是一个老师几十个孩子,很多时候,不是老师帮孩子做事,而是孩子要帮老师做事。  相似文献   

14.
孙娟 《学子》2014,(3):15-15
正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一位亲近者的角色;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是一位管理者的角色;对于家长而言,班主任是一位沟通者的角色。可见,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学生小朱在一二年级时就令老师们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而每次班主任出面处理纠纷时,家长总是庇护,孩子渐渐也和老师敌对起来。说实话,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我心里还真是胆战心惊的,生怕哪  相似文献   

15.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家长以及老师身上担负的重任,但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却成了很多家长与老师头疼的焦点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小学生的特点、习惯逐一审视及观察,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素质,最大化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洋 《班主任之友》2010,(10):20-21
早恋,是青春期一个敏感的话题,是老师和家长、学生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不管老师和家长同不同意,藏匿在孩子心中的玫瑰都会静悄悄地开。不是说所有的早恋都危害重重,但早恋对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令很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我曾经用《窗外》这首歌,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引导他们远离早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佩佩 《现代语文》2008,(7):123-123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由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决定的;2.作文需要老师来教,老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所谓的“章法”,即应试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18.
正"问题家长"必然存在。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家长"不是"问题学生"的家长,而是"问题"在己身的家长。基于此,与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切记不要拿学生说事儿。与带有"问题"的家长沟通,在考虑对方家长身份的前提下,要仔细区分"问题",分别认真对待。若家长只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或在与学校、教师互动中形成了误会而护子心切以致着急、冲动,进而出言不逊,大可冷静对待,绝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节制,就是讲理性。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讲理就是讲感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关心孩子就当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 大多数家长都经历过被老师"提溜"的尴尬情景。有些家长一接 到"请家长"的通知或开家长会都提心吊胆地准备挨训。老师们 也因学生的调皮和成绩滑坡等原因希望与家长一起寻求学校教育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方式。目的一样、各人的方式不同,便 出现了一些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上的困难,有的甚至成为矛盾的 对立面。如何化矛盾为统一,本期请来几位老师和家长谈谈自己 的经验体会或看法,希望能为您带来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谠过:“真教育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的确,没有关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沟通,就无法交流。我们对学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大声呵斥,不是严厉苛责,而是来自老师、来自家长的、甚至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只有博大、宽广的崇高师爱,才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