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六年制统编教材三册61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有余数除法。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3.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会确定其商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4.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六年制课本第三册第58页例1、例2。教学目的: 1.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判别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比,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把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1页、5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横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过渡到表外除法的桥梁,也是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学应该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联系旧知,做好铺垫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是表内除法的扩展,计算方法的基础是乘法口诀,因此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前,应首先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好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和横式的书写格式。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意义;2.会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结合具体教学,对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等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投影仪。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板演)用竖式计算:并说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竖式记录每一步计算的过程。要理解其算理,就要在教学中做好情境意义、操作过程与竖式记录的关联。“有余数的除法”单元的核心目标有两个:(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理解除法竖式的合理性并掌握除法竖式。从有余数的除法开始学习除法竖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竖式的合理性。同时,学习除法竖式的过程,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一、概念剖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完整地理解除法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余数的概念是学生最感陌生的新概念。要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明白余数的由来,掌握余数的表示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指除数与商都是一位数而有余数的除法。它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除法试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对有余数的陈法应予以高度重视,务必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余数概念,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规律与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讲请概念打好基础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一样,都是建立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熟记乘法口诀。不但要会“按顺序背”、“任意指定背”,还要会“拐弯背”。如  相似文献   

12.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数应比除数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乘除法基础知识。通过对比操作过程、计算过程和练习过程,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除法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中,从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分法和算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联想以往计算除法的经验,引领学生猜想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通过研究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除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学关键试商。教具准备根据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7个圆形卡片…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有余数除法时,因其计算结果有余数,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此外,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竖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横式竖式的读写法及应用题单位名称的确定,都比表内除法复杂。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麦小燕 《考试周刊》2023,(37):84-87
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借助几何直观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厘清数量关系,从根本上理解问题。文章探索小学不同学段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几何直观策略,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北师大版教材第一次出现除法竖式是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利用两个问题,借助分物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 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学习没有余数的除法,接着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情境是: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表内除法轻松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