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设计、影像.印艺等行业.说到艺卓(EIZO)显示器.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高端”,“高品质”.在他们心中.“艺卓”就是质量的保证.因此艺卓显示器一直是高端用户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到来时,电视人情不自禁地把“超越自我”变成了对现实的要求和对未来发展的期盼。当“生命”的主题在2001.3.15的晚上唱响时,又让业内人有了砰然心动的感受,同时也会有些遗憾的激动。 一个好主题 俗话说,有一个好的主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生命”是今年央视“3.15”专辑的主题,对于生命的关照一直是“3.15”节目所要表达的媒介思想,因为,“3.15”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有特殊的意义。面对这个沉重话题,十年来央视“3.15”节目的策划者们作了努力的探索。从消费者之友到拉网式的报道以及新闻加娱…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都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也是新闻报道的热点.各大媒体都把“两会”当作自己这段时间宣传报道的重点。在往年“两会”期间的新闻大战中.各家传媒都精心策划.派出精兵强将,在宣传报道上大展身手,而网络媒体却作为传统媒体的“配角”.只能到别的报纸或电视台去“转载”或“链接”点什么。  相似文献   

4.
《千杯不醉》从主题和风格上或许不足一评一论。按导演尔冬升的话来说,“它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部商业电影,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又值得一笑一说。作为一部港产喜剧.不夸张不造作.世故中自有天真在.已是难能可贵。尔冬升从来都是“文艺腔”十足.这个自认是“票房毒药”的少产导演.在香港影市萧条时却越拍越忙.从《忘不了》到《旺角黑夜》,再到《早熟》.成为除刘伟强、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校”的解释为“订正”,“校对”则有三个义项,分别是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3.做校对工作的人。古人有“校雠”一说。即“校勘”。“雠”就是“校对字”的意思。有意思的是,“雠”又同“仇”,颇有视出版物中的错误为仇敌之意,必要将其消灭。校对工作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好稿是改出来的。改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大到谋篇布局、标题拟制、行文格式,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都是在“改”中完善,“改”中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于车迷.到盛产汽车大牌的德国朝圣.逛逛汽车的博物馆,感受汽车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观光项目。在大众的“老巢”沃尔夫斯堡,一向喜欢创新的大众不称它的“Autostadt”为“博物馆”,反而冠以响亮的“大众汽车主题公园”的名号。  相似文献   

8.
1946年夏天.我和夫人宋琤到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央局组织部把我们分配到创办不久的人民日报社。报社的同志们大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部和通讯采访部的骨干.大都比我们大三五岁.我们自然把他们当作老大哥老大姐.李庄是其中一位。我们原先在“大后方”重庆读大学新闻系。喜爱南方局的《新华日报》,间或也能看到解放区的同名报纸《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心向往之,可谓神交已久。我们在南方局青年组带领下从事民主运动.抗战胜利以后.在一度看来“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到来的时候.经南方局批准.到河南开封参与创办民间报纸《中国时报》,一边办报一边依托这家报社建立秘密工作据点.半年后大规模内战爆发,我们在国民党统治区难以存身.转入早已向往的解放区。到了人民日报社以后.曾经看到过开封《中国时报》的一些同志对我们说,他们猜想这家报社里一定有“我们自己的人”。虽然我们来自“另一个天地”.但是到了这里并没有格格不入的感觉。没有怎么“磨合”就融洽起来。我们觉得.老大哥老大姐们对我们是理解的.爱护的。  相似文献   

9.
裴晓蕾 《记者摇篮》2005,(8):45-45,33
电视,几乎成了大部分人主要的消磨时间的方式。我们在电视上看新闻.看电视剧,看娱乐节目,看所有能看的一切。但在今天,已经有1690万人有了一个新的代号.他们叫“网民”。电脑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家庭,到现在.电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从八十老翁到三岁小孩都能“移鼠击键”,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如果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不充实,到写作时,“米不够”就“假来凑,添枝加叶,搞“客里空”;或者采访时满足于第二手材料.不亲自到现场.不核实查对,就急于写成报道,往往写出的新闻质量不高,没有真实反映出客观事  相似文献   

11.
韩广富 《出版参考》2006,(11):20-20
1961年3月.广州会议后.中央和各省主要领导人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4月1日到5月15日.刘少奇到湖南长沙、宁乡两县进行调查.他发现“食堂没有优越性.不节省劳动力,不节省烧柴”.认为“这样的食堂要散,勉强维持下去没有好处.已经浪费几年了.不能再浪费下去”。刘少奇向当时存长沙的毛泽东通报了情况。4月下旬至5月下旬.周恩来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作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6,(47):67-67
11月22日.时尚艺术品发布的“圣地”——北京798艺术区里迎来了时尚新贵.联想笔记本“品逸人生”新品体验酒会在这里典雅揭开面纱。充满情调的现场布置.演绎不同人生的鸡尾酒.丰富多彩的逸人生.沁入到每一位与会者的心灵。名为“灵动”.“梦幻”,“触感”、“征服”.“速度”的五款鸡尾酒.不仅出自国际知名调酒师神妙之手.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14.
组织开展百名新闻工作、百名艺工作“走进基层看安徽”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今年内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省委对开展这次活动十分重视。省委书记王太华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生活,是艺的源泉。新闻记、艺工作只有到生活中去.到实  相似文献   

15.
从“零”到“百” 王中旺起家的河北隆尧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普通冀中县城.从县城驱车1小时,就到了河北省最大的方便面食品产业基地——华龙东方食品城。在食品城的周围,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这里是冀中平原最大的小麦主产区。  相似文献   

16.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与一位并不擅长为文的领兵将军相遇.谈起目前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普遍存在立意不新.人云亦云,老套程式,没有新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难以启迪别人的睿智。这位将军语出惊人:要出新,就要像打仗那洋.“出奇制胜”、“反常用兵”、“超常思维”等。笔者听后.深受启发.认为把这些用兵之道“引进”到新闻评论写作中.确实能使新闻评论立意新颖.富有创造性.达到“反弹琵琶”的功效.笔者结合拜读的一些评论佳作,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5,(Z1)
人决定着期刊的一切文/陈德宝报刊是特殊的商品。人──生产商品,也消费商品、需要商品.从“需要原则”来论证,埃斯库罗斯说得好:“需要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我们是否倾听到这“需要”的呼声?我们在生产“垃圾”,还是在制造“商品”?我们,作为“商品”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六一”前后.我与报社摄影部记朱宁共同策划的“聚焦春蕾女童”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热心读把电话打到报社.表示愿意救助“春蕾女童”;其中一位女童被许昌市一所省重点高中破格录取.免收学杂费:许昌市东城一高,一所民办中学,出资36万元设立了河南省第一家寄宿制“春蕾”班.吸纳在“聚焦春营女童”中报道过的女孩到该校读书,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随着湖南卫视的大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的火爆,全国电视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娱乐节目热”,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各种以“快乐”.“欢乐”命名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屏幕.令人目不暇接,从形式到内容都大同小异,一股“克隆风”骤然而起。据不完全统计,省级电视台模仿.复制《玫瑰之约》的就达30家之多。  相似文献   

20.
说来惭愧:于新闻,从报道员到新闻干事,再到编辑记.始终在自学天地里摸爬滚打.没有受过正规的科班训练,知识结构与工作需要很不相称;是军人,却连师团教导队都没有进过.军事素质与军人身份很不相称。正因为有这两个“很不相称”,今年3月7日,当我踏上国防大学研究系战略班所在大楼那高高的台阶时,真有一种“一步登天”的感觉。我知道,机会难得,该是系统“充电”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