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龚  品帅 《武当》2015,(2):34-36
为纪念著名武术家,武术理论家姜容樵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为表白缅怀之深情,特撰此文。当年,在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姜容樵会同李芳振、徐静仁一起捐资筹建"尚武进德会",张之江馆长与陈公哲先生都题了词。他同时还与徐致一、贾蕰高、曹德模、马步舟等七位有识之士,组建了"健康实验社",创建了"技击实验社",研讨论述,著书立说,主张大力提倡武术,重铸黄魂,强国强民,抵御外患。不久,他在中央国术馆担任编审处处长,受张之江馆长重托,巡视地方国术馆主持各地赛事,组织裁判工作,组建裁判队伍,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同李景林副馆长等同僚一起,挖掘整理、考察以中原一带为主的传统武术,先后走遍河南、湖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世纪中外“三士”的尚武活进行了概述,对他们尚武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士”尚武活动的异同点,为体育史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会坡  林春生 《精武》2004,(7):10-11
八卦掌八字功是已故武术名家沙国政先生创编的沙式八卦连环掌中的基本功法。沙国政先生师承中国著名武术家姜容樵先生。沙式八卦掌有别于现今流传的其它八卦连环掌,因为它在保留了传统八卦掌技法的同时,又融入了形意拳的很多技法。姜容樵先生在《形意母拳》一书中写道:“习形意者,以八卦掌调剂之,自无偏  相似文献   

4.
李昌 《精武》2008,(7):12-13
歌诀一: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姜容樵原注:“胃音、束烈等字,皆存原文。”)  相似文献   

5.
武宣 《武当》2010,(5):5-5
以“尚武竞技健身交流”为主题的大学生“武术文化节”,4月10日在西北师范大学拉开了帷幕,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十六所高校的100多名武术爱好者将在此一决高下。  相似文献   

6.
李滨 《武当》2007,(1):29-32
1929年,姚馥春、姜容樵编著《太极拳讲义》脱稿,张占魁序曰:“披阅一过,见其内容丰富,树义精当,不尚诡示异,不乐易匿难,道人以所不肯道者,悉数载入书中。国术公开,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7.
时晓莉 《新体育》2014,(9):54-57
河北沧州曾被称为“小梁山”,以武术名传天下,薪火相传,尚武之风沿袭不衰,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沧州”的中华武术大格局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五、力的发现与力的风尚在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尚武思潮和大批知识分子对力的崇尚,均与严复的启蒙运动分不开。严复的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天演论》及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思想的介绍。中国人几千年绝少有近代史那股尚武精神。在近代,中国人真正意识到了强体之必要,意识到了竞争之重要。在严复的鼓动下,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个个激扬文字,诉诸“武”“力”。梁启超在《论尚武》中说:“中国以文  相似文献   

9.
一个生性腼腆,却对乒乓球充满执着追求的韩国乒乓球选手朱世赫。在巴黎世乒赛上获得了男子单打亚军之后.不仅得到了国际乒乓界的盛赞.也给处于新老交替的韩国乒乓球界打了一剂强心剂。当记者来到国军体育部队采访时。看到国军体育部队的正门口挂着大型横幅.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 “好样的!尚武健儿朱世赫——世乒赛银牌得主!”陆军一等兵朱世赫当朱世赫一袭戎装出现在眼前时,我们突然感觉有些不适应。虽然作为现役军人。而且是在军队里.穿军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看惯了比赛场上一身短裤短衫的朱世赫.对于眼前的这位军人我们还是有些不习惯。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地从军队的生活开始谈起。在尚武  相似文献   

10.
羊公 《精武》2005,(10):46-47
笔者自幼酷爱中国武术,转益多师,涉猎门派有少林、查拳、螳螂、戳脚、太极等,虽年龄所囿,但能见到并亲聆教益的大武术家、名家也真不少,如王子平、姜容樵等。更有幸的是,我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后期,接触到了“通背合一门”,顿时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国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拳道”!  相似文献   

11.
对近代中国的尚武思潮进行了追溯与反思,认为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柔弱文雅”的形象,激发了其“尚武从军”的意识,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淹没在“四书五经”的身体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但其带有激进性,由于缺乏对尚武行为的理性引导,致使很多国人被军阀集团所利用;由于没有强调知识精英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导致知识分子阶层的边缘化;由于忽略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点而盲目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排斥在学校体育之外,造成了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李小龙“以影释武”的身体叙事和时代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无法无执、动静中和、无我无限是李小龙武道哲学的核心内涵;李小龙电影以身体为叙事语言和媒介,分别从“以身演事、以身行事、以身成事”3个层面,完成了对“艺术的身体”、“武道的身体”和“哲学的身体”的身体叙事和文化建构;李小龙尚武求真的武学理念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对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和唤醒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阐发李小龙现象的文化内涵,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力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术周刊     
《国术周刊》是由南京中央国术馆创办的全国性武术专业刊物。1929年创刊,终刊于1936年5月,共出版169期。主要编校者有:张文江、姜容樵、金一明、陈敦正、胥以谦。刊物原名《国术旬刊》,以十六开纸单行本印行,1930年春易名为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历史沿革、考选内容、体育文化价值和弊端等进行系统研究。“武科”又称“武举”,宋承唐制,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正式设立。考试内容以骑射弓马为主,内场有策论(诸家兵法)。“武科”有助于宋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为国家遴选优秀的军事体育人才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宋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宋朝300年间,“武科”虽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和支持,历经77榜却未选拔出一位名将,存在“武科”标准以文为主和拘于制度化运作等弊端。  相似文献   

16.
武术乃动武之术,但是如果没有武德辅佐,就正如某些人士 所说的“武术就是打人术”了。尚武崇德为传习武术之灵魂,故有 “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礼者不可与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湘楚文化的历史渊源展开分析,从湘楚文化“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本质精神角度出发,深刻分析湘楚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的作用与影响,从而理出湘楚文化与湖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湖南省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最声音     
《体育博览》2011,(8):24-26,28
“出了名的运动员,如刘翔、刘琏都当了政协委员,与退役队员差异太天。我希望他们能为退授队员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争取一些权益.能将此做成提案。”——张尚武  相似文献   

19.
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熊晓正,林登辕,曹守■19世纪末,中国人在寻求致强致富的途径中,认识到求强致富的根本在于改善国民之素质,重铸民族之国魂。而力主学习“斯巴达”,风行军国民教育,以养成军人之体质、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强种进而强...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田野考察、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以湖南新化孟公村为例,对传统尚武活动进行了实地研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个案,找出共性,为民间武术活动在农村开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在有着尚武传统的村落,其尚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当地村民喜爱的武术拳种为载体,这些武术拳种对村落民风的形成具有较深影响,这些村落传统尚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虽各具有地域特色,但在形式上基本上大同小异,它们的开展为这些村落社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它们的开展也面临着现代社会环境给它们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