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给我国陕、甘、川三省部分图书馆造成了灾难,同时对国内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早些年由于受意识、机制、经费、技术、经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灾难管理工作存在着不足,业界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理论研究也不够细致、深入。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及实践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和实践中普遍关注制度方面的问题,比较重视操作层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更加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业务领域中的灾难管理,这些使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SARS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反思自我、引发变革的机遇。今天,我们不应该否认,更不应回避这个对新闻界来说具有深刻影响的事实:主流媒体在这次事件的初期,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缺位”与“失语”。该现象的出现,自然有深刻的社会和观念的原因,但也有新闻界对灾难事件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问题。SARS起于去冬今春,然而在4月20日卫生部和各地政府正式向媒体通报疫情前,由于媒体难以掌握确切的数据,担心一旦将事件见诸报端及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所报道的数据无法体现新闻的真实,有可能被视为夸大疫情、制造混乱,或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媒体报道的实例阐述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在审关取向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报道低俗娱乐化、曲解新闻的“接近美”、语言文字与报道基调不协调等。由于灾难新闻一直以来都享有非常高的关注度,某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消极地迎合受众,不仅没有发掘新闻中的美,反而将灾难盲目地当做热点追捧、炒作,这无疑会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董晓玲 《新闻世界》2014,(5):122-123
网络媒体通过专题报道、微博、微信等诸多平台在灾难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存在着新闻失真、娱乐化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如加强网络新闻立法,对记者进行专项训练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和灾难性事件的极高新闻价值,灾难报道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类媒体抢占市场的关键。和其他媒体相比,报纸在时效性上处于劣势,但是报纸具有长期树立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及属于更能引起受众思考的静观的视觉范式,因此报纸在灾难报道中依然独具优势。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多家报纸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从整合、理性以及深度三个报道角度来阐述报纸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7.
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汶川大地震对图书馆所造成的灾难及目前国内外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研究现状,图书馆应关注并重视图书馆灾难管理.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时,要考虑培育灾难管理文化,并把灾难管理规划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灾难预防阶段、灾难准备阶段、灾难响应阶段和灾难恢复重建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灾难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大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来监测环境,消除恐慌。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刚刚起步,还存在反应迟钝、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放眼未来,中国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成熟,有望建立成熟的灾难新闻应急报道机制。此外,对灾难的深思与反省也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崔均鸣 《青年记者》2007,(14):22-22
灾难新闻目前在媒体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探索灾难新闻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新闻理论界不能回避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杜敏 《新闻世界》2010,(7):163-164
灾难事件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应更加重视审美价值的表现,以使灾难事件报道正效应的最大化。本文从灾难事件的概念及特征着手,提出灾难事件报道因其固有的悲剧特征,在报道过程中应体现真善美的价值,以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灾难新闻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普曼有句名言:“即使写街上发生的一起火灾,也要像写诗那样精雕细刻。”从审美层面来观照灾难新闻,不是颠倒美丑、粉饰美化,而是传者以正确的审美观来报道新闻。“新闻传播的内容应具有审美价值,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的共识。”①如果传者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健全的审美理想,他就会以独特的视角去报道灾难新闻,产生积极的传播效果。灾难新闻包括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方面的报道。由于灾难具有破坏性、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又由于灾难新闻的报道的政策性极强,又受历史传统和传统新闻报道理念…  相似文献   

12.
突发灾难具有“事件突如其来”“生命财产损失大”“悲观恐惧情绪易扩散”“发展趋势难以预测”“信息传播动态分散”等特点。正由于以上特点,突发灾难报道难度往往远远大于日常报道,也最能体现媒体的素质。笔者试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云南记者站的实践为例,论述在突发灾难面前,如何做好“灾情报道员”“信息交通员”“心理辅导员”“现场救灾员”等角色,凸显媒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灾难事件报道经验的不断总结,媒体的灾难报道模式也逐渐成熟.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之一便是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如何化解.本文从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探求新闻从业者如何更好地参与灾难报道,兼顾多方平衡.  相似文献   

14.
灾难新闻往往因灾难事件本身的原因而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一些重大灾难。灾难报道,不能只看现象而不关注那些深层次的东西,也不能用一种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应当是更理性、更科学、更全面,有分析、有选择地向受众客观报道。综合来看,我国的灾难性新闻报道,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值得改进或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微信作为移动社交时代的代表性产物,是灾难美学式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在灾难事件中,灾难美学式信息通常会引起爆炸式的传播,导致严肃信息的淹没和舆论道德绑架现象。而灾难美学式信息的特征与煽情主义不谋而合,企业和自媒体发布此类信息另有目的,但微信用户在传播此类信息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味的接受。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如何在灾难性事件中将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客观、公正的报道与迎合用户喜好、给予用户心理防护有机结合,成为当代媒体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丁柏铨 《新闻前哨》2010,(11):11-15
当今时代,各类灾难频发,给人类制造了种种困厄。在人们想方设法应对灾难的过程中,对新闻传媒所作的灾难报道,要求不断有所提高。新闻从业者加大了灾难报道的力度:与此相对应,新闻业界和学界人士对灾难报道的反思和研究也逐步得到加强。不过,依笔者之见,对于人为灾难的研究,仍然是反思和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因此,有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何静 《新闻传播》2024,(6):34-3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与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信息传播技术也变得更为发达。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上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生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数量的增加,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更快速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介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新闻写作和传播,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和展示。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具有新闻价值,公众的关注速度很快,而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灾难新闻报道的案例出发,对灾难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避免灾难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施宛佚 《新闻传播》2013,(2):135-136
因为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显著特征,所以,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之前,事先创建严密而精确的议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对灾难信息的有效统筹、对记者编辑的专业培训、对灾难新闻的后续深入报道,以及思考新闻媒介对灾难传播的影响等等问题,以应对灾难新闻的特性,从而报道出有条不紊、深入全面、带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一、坚持报道真相,不违职业道德意志与职业良心报道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其职业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之一。坚持报道真相,需要记者有职业道  相似文献   

20.
灾难事件由于其特殊的负面性、冲突性和震撼性,对社会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灾难报道中找准新闻视角是媒体协调各方关系,优化传播效果,增强报道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找准灾难报道的最佳新闻视角、报道策划在灾难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