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才,阻碍了高校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弱化.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不佳、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应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等对策来有效减少以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及调适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新类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可以归为四类,即漫骂与攻击行为、撒谎与欺诈行为、侵犯与破坏行为和色情与暴力行为。根据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我们认为调适的对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提高大学生自教自律水平是调适的根本,加强网络的规范与引导是调适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远、道德情感淡漠、产生不道德的网络行为等方面,这主要是由网络原因、外在原因和大学生个人原因所引起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应该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入手。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反映出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危机和冲突,在社会变革或转型时期尤为突出。文章旨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因自身的不成熟和一些外界因素,频繁出现网络失范行为。行为的实施与结果的产生相统一,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危害个人身心、阻碍校园先进文化的传播、扰乱网上网下社会的安定。革新高校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创新网络监管技术和完善法律法规也要跟上步伐,建立全方位的防范体系,从内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从外规范其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6.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网络行为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素质堪忧.为了更好地迎接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促进大学生网络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在伦理观上也受到网络道德失范的冲击。西方思潮的强势攻击、信息垃圾泛滥成灾、网络意识淡薄等,是影响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德育机制、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针对网络信息的特殊性开展德育课程等措施,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8.
尤华 《文教资料》2009,(33):222-225
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基于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家庭环境、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混乱和网络文化本身的先天性不足等原因,“90后”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价值观念模糊、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其的道德自律;普及信息知识教育.增强网络辨别能力和优化网络道德环境,加大制度保障力度.从而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  相似文献   

9.
刘欣 《教育探索》2008,(5):116-117
大学生网络行为对其心理造成了许多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了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强迫心理;引发了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危机和价值观偏差与道德失范。应该加强网络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步入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网络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