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模糊语进行研究.笔者对模糊语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词汇生成阶段的语用模糊予以研究,不仅研究了网络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而且认为网络语言中的隐喻也是一种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语言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言说符号.本文探究了网络语言出现的根源,对网络语言的是与非作出了分析,同时对网络语言的正确使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信息碎片化特性放大了社会公众的消极情绪,网民采用网络语言暴力,污染了语言和社会生态.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流群体之一,也是网络语言暴力的主要实施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调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甘肃6所大学的60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问卷,探讨了甘肃在校大学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认知和使用现状,分析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语言的使用和发展,网络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逐渐暴露。网络语言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向传统语言渗透,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不良的消极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对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提出了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语言逐步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之中,对小学作文教学形成了冲击。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并探讨了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策略:恰到好处地使用网络语言,为文章增添活力;提高对网络语言的考察能力,注意使用场合和频率;建立网络语言的使用档案。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网络特殊语境里语言符号的使用变体,它的使用主体是受过相当程度文化教育的、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和表意特点,网络语言的形成是跟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网络语言要进行规范,取雅去俗,引导它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开始在中小学生当中流行,孩子们对网络语言的过分关注甚至导致了他们对原词本意的混淆,给传统语言带来冲击.面对网络文化的入侵,学生们很坦然,老师和家长却如临大敌. 网络语言的种类 郑州市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王旸告诉记者,他们在对中小学生网络语言的调研中发现,在孩子们当中,最普遍使用的网络语言包括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体.网络语言通过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而新造词语则是网络语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运用语言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正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网络语言中,"仿拟"辞格被大量使用.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仿拟"辞格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网络语言特点及语体进行分析,寻找网络语言与语言教学的交叉点,并提出正视网络语言出现的必然性,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时的心理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及发展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调查,当前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有较大的普及度,使用范围也较广泛,但对其学习影响较小,教师对网络语言了解滞后。学校要重视网络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予以积极引导,帮助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84-185
网络交际中网络语言的使用受语境,主要是情景语境的制约.体现在交际主题、交际对象、社区传统风格、网络交流方式等因素对网络语言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使用英语网络语言,使它的弊端凸显出来,加上青少年逐渐形成的滥用习惯,英语网络语言对青少的产生了种种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它也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4.
桑宁 《文教资料》2010,(24):36-38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并呈现出流行趋势。对甘肃省兰州市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的范围,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客观地对待网络语言,只是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我们大可不必未雨绸缪,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相信不但能够将网络语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能够增加语言交流的幽默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网络语言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文章举例分析了网络语言词汇的变革现象,并对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由于其新颖、创造、猎奇的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爱和使用。但是,盲目过分地使用网络语言也产生了诸多弊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学生上网情况以及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调查材料的研究指出网络语言对于大学生的认知、教育和思维等方面的影响,以此为独立院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语言是网络特殊语境里语言符号的变异,它的使用主体是受过相当程度文化教育的、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在他们的推动下,网络语言不断推陈出新.但为了避免网络语言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对网络语言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闵毅 《考试周刊》2011,(67):25-2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的网络语言甚至已经开始走下网络.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对我们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的网络语言的性质、特点,探讨使用方法.出现大量研究网络语言的相关文献。作者以此为背景.尝试对该领域内的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全面去理解网络语言,进而为解决怎样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已不再陌生,研究网络语言也出现了一种范式。本文在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网络语言语料,主要探讨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聊天室或论坛上所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并对网络语言进行梳理,探究网络语言目前的生存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对社会和人际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的简洁性和即时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观点表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网络暴力、谣言传播和隐私侵犯等。对此提出技术善治的概念,强调技术的道德责任和社会效益,探讨如何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进行技术评价和建立全链条治理框架,旨在引导人们在网络语言使用中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